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交流汇报材料(定稿)

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交流汇报材料(定稿)

精于创新益在价值积极探索江苏中烟转型发展之路——在2015年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的汇报(2015年12月17日)江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曾献兵近年来,面对宏观经济“新常态”和行业发展“四大难题”,江苏中烟秉持为国家和消费者创造价值这一核心使命,将精益管理与转型发展相融合,积极探索建立价值管理体系,使企业管理成为基于价值管理的全过程控制,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传统管理向价值管理转型。

一、围绕战略规划,强化顶层设计。

“不谋全局,不足谋一域”。

我们从推行精益管理之初,就把服从服务于行业和公司整体战略作为根本出发点,确保精益管理从一开始就循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自2014年起,公司系统用历时一年的时间,自下而上、全员参与、群策群力开展战略大讨论。

按照凌成兴局长对江苏烟草“三个楷模”的发展定位,适应新常态下的时代要求,坚持问题导向,从不同维度、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对江苏中烟的战略目标、发展遵循、主要任务、存在问题和前进路径等进行深入研讨和科学论证,确立了“建设时代企业”战略,把细支烟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高度。

围绕这些战略,不断完善精益管理顶层设计,使之真正从“细枝末节”、“小修小补”中走出来,防止推进过程中的“碎片化”现象。

在总体思路上:注重整体性、统领性、协同性,更加强调可操作性,以“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清晰主体、明确任务、确定时限、落到实处。

在实施推进上:制定精益管理一个“指导意见”和六个“实施方案”,搭建“3145”的精益管理模式,即:以“高品质、高效率、高效益、低消耗”的“三高一低”为精益目标;构建“目标、运行、创新、保障”四个支撑保障体系,聚焦“营销、研发、生产、物流、采购”五大核心领域,充分发挥目标体系的“牵引导向”作用,运行体系的“持续推进”作用,创新体系的“动力引擎”作用,保障体系的“激励约束”作用,为精益管理工作开展提供制度依据和工作遵循。

二、围绕管理增值,强化创新驱动。

紧扣价值创造核心,按照创新驱动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

体制创新。

按照责权利对等配置的原则,系统梳理职责职能,分层分级赋能授权,形成职责明确、责任清晰、运转快捷的组织架构。

推进完善市场营销中心非法人实体建设,积极探索基于精益营销的“三三制”组织系统新模式,形成组织建设、机制建设和文化建设“三位一体”架构,使管理思想、价值体系、营销理念“三面并举”;组织结构、领导体制、信息沟通“三维共建”;创新、考评、激励“三管齐下”。

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研发体制,以课题制、擂台制打破业务职能壁垒,打造开放平台、构建开放系统、公平竞争择优,提升产品研发质量与效率。

坚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战略落地的工具,作为提升整体管理水平的主线,将预算定额制定与精益管理目标结合,以预算信息系统为抓手,加强执行控制、强化评价考核,实现成本费用全过程控制。

机制创新。

绩效考核机制,聚焦KPI指标,设计形成一个办法、一个考评、两项考核的绩效考核体系,制定了三个实施细则和七个专项考核文件,分类重点考核、严格挂钩兑现。

薪酬分配机制,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和核心领域倾斜,目标导向、考核激励、拉开差距、激发活力。

选人用人机制,突出高精尖人才引进培养,推进人力资源整体规划;突出总部人员引进和新进人员招聘,明确规则、量化标准、竞争上岗、规制流动。

创新激励机制,制定“创新工作管理办法”和五个实施细则,畅通群众性创新渠道,将全员性改善纳入绩效管理、规范常态运作,激发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

技术创新。

加快大数据系统建设,拓展功能、深挖应用,为产品研发精准定位,为叶组配方数字化设计提供支撑。

组织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加香加料均匀施加技术、“三丝掺配”精准控制技术、多点生产均质化控制技术应用研究,实现工艺参数、烟支单重、烟支吸阻等在线控制,形成苏产卷烟特色工艺和有支撑、成体系、能感知的细支烟专有技术体系。

开展“十二五”技改专线设备及工艺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为柔性化生产和智能化制造奠定基础。

三、围绕精益目标,强化系统推进。

对生产经营环节流程进行价值流分析,分类制定精益管理KPI 考核指标,注重目标管理、协调系统推进。

强化服务,着力推进精益营销。

为营销人员配备移动终端,实时掌握营销日常工作和网点销售数据,实现远程实时调度指挥。

通过对大数据的采集、筛选、分析、应用和分享,实现精准市场定位、精准市场细分、精准锁定目标群体。

积极跟进行业市场化取向改革,以南京市烟草公司为试点,通过打造共同信息平台,构建以“需求拉动商流、订单驱动物流、协同贯穿信息流”为主要特征的工商一体化精益供应链,打造基于价值链的工商协同精益营销模式,从新品研发方向、产品定位、品吸改进到市场预测、投放布局、计划衔接、生产组织、物流配送等进行全过程对接,实现精准投放、精确调控、精细服务。

突出效率,着力推进精益研发。

以精益视角审视研发活动,应用精益工具对研发流程进行梳理再造,压缩冗余环节;对研发过程中的“调研、开发、转化”三个阶段,分段实施精益化战略,强调协同融合、提高研发效率。

运用大数据工具,系统分析市场反馈、顾客体验、市场调查等海量数据,精准定位新品研发方向,采取多次迭代、实验设计等方法,准确获取用户数据,减少试错浪费。

在细支烟研发中,我们以中式卷烟消费感官表征为基础,精益叶组配方设计;以质量长效稳定为目标,精益加工工艺设计;以厚重历史文化为元素,精益商标和烟用材料设计,形成了技术进步、成本节约、价值提升的细支烟研发模式,为苏产细支烟“引领消费、领跑高端”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流程,着力推进精益物流。

以单箱物流费用、卷烟破损率、送货差错率、准时到货率等“一费七率”为关键指标,优化业务流、实物流、信息流、作业流和资金流,实现产品配送、辅材回收、运费结算的“一单式”管理,使工商之间、承运商之间达到信息共享、互通、互联,打通供应链之间的梗阻,实现供应链资源的优化配置。

今年以来,我们对2200余条线路进行优化,共减少运输里程40余万公里,运输费用下降2个百分点,运输效率提升10个百分点。

打牢基础,着力推进精益生产。

坚持“精简高效流畅,消除非增值环节”的精益生产理念,应用价值流分析、人机联合法和流程经济原则等精益管理工具,在拉动式生产、自动化、防差错、先进操作法、人才育成等14个方面,以优化流程为手段,消除无效环节;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实施精益改善;以标准作业为原点,提高工作效率,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取得明显成效。

如南京卷烟厂实现生产流程25.78%的增值率;“均衡化生产”小线等待时间从3小时降为2小时,两班22人优化为11人;对“九五”时期的制丝设备精心呵护,证明了老设备保值增值仍大有可为。

四、围绕精益文化,激发内生活力。

紧扣凝聚共识、打造团队和示范引领三个环节,将企业文化融入精益管理,使精益由管理理念转变为行为自觉,让精益流进企业的血液,融入员工的内心。

发挥理念认同的凝聚作用。

启动实施企业文化全面提升工程,传承优秀底蕴、赋予时代内涵,塑造员工高度认同并自觉践行的精益文化理念。

以“精益行为文化”建设为重点,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营造“改善、改善、再改善”的精益氛围,打造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接受挑战的员工队伍。

坚持自上而下的理念引导,利用内部报刊网、班组看板及会议培训等载体,宣传精益、倡导精益,人人找问题、人人想精益,实现“从要我精益到我要精益”的转变。

“减少浪费、持续改善、追求卓越”的精益思想已成为江苏中烟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体员工心中落地生根。

发挥精益团队的支撑作用。

加强精益人才培训,在南京卷烟厂建立精益“道场”,分批次、分层级组织精益管理培训。

两年来累计开展培训191场次,参训人员7544人次。

丰富精益互动手段,建立精益微信平台,开展精益知识竞赛,组织“精益大家谈”,征集精益研讨论文,交流精益经验、展示精益成果、发现精益人才。

开展精益课题研究,以“精益十佳”创建为契机,积极开展精益设备管理、精益成本管理、精益人才育成等专题活动,通过创新课题研究、QC小组活动、合理化建议、群众性小改小革,锻造精益班组、精益车间和精益团队。

发挥精益典型的示范作用。

鼓励并通过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等“十小活动”,发现精益典型,评选最佳改善明星、最佳改善团队、最佳优秀合理化建议,提炼总结经验、及时宣传引导,通过“找标杆、立标杆、学标杆”来推广精益成果;通过让改善明星上“墙”、使创新故事成“书”、促提案成果见“影”、给改善团队命“名”,充分发挥标杆典型的引领示范作用。

五、精益管理成效和体会受益于精益管理,江苏中烟的生产经营管理取得了实实在在的进步,归结为七个方面:企业保持平稳发展。

1-10月份,,卷烟调拨销售235.53万箱,同比增长10.17%;自产卷烟调拨结构 3.03万元/箱,同比增长6.44%;实现税利431.64亿元,同比增长4.32%。

细支卷烟快速增长。

1-10月份,苏产细支烟商业销量26.59万箱,同比增长142.1%,占全国总销量的45.53%。

一类细支烟商业销量9.67万箱,增长62.05%,占全国总销量的67.15%,在品类、规模、价值等方面继续保持行业引领优势。

生产效率持续提升。

1-10月份,在岗员工人均劳动生产率为610.07(箱/人/年),同比提升3.91%;人均销量5591箱/人,同比提升10.6%;卷接设备运行效率平均为95.35%,包装设备运行效率平均为90.24%。

产品质量保持稳定。

1-10月份,产品质量市场抽检合格率100%;焦油加权平均值10.23mg/支,同比下降2.4%;市场质量反馈率由0.22PPM下降到0.1PPM。

单箱费用有效控制。

1-10月份,单箱可控费用150.46元/箱,同比下降16.45%;单箱耗烟叶量为32.363公斤/箱,同比下降3.22%;单箱综合能耗12.32公斤标煤/箱,同比下降5.11%。

在行业32项对标指标中,公司有13项指标排名前3,三项费用率、管理费用占销售收入比重、三类烟香精香料单箱成本等指标排名第1。

降本降耗成效明显。

1-10月份,内部挖潜初步测算达到2.62亿元。

其中:研发环节综合节约成本约1亿元,原料环节节约成本约6558万元,辅料环节节约成本约9673万元。

烟叶工作保持了10多年始终没有报废原料的记录。

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两年来累计开展创新项目1862项,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89亿元,取得授权专利262项,其中发明专利31项。

南京卷烟厂荣获“全国六西格玛管理推进先进企业”称号,淮阴卷烟厂连续2年获得“江苏省管理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徐州卷烟厂连续7次获行业QC成果一等奖。

近年来精益管理工作的探索实践,我们深切的感受到:顶层设计是精益管理的核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