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宪法原则及其思想基础

美国宪法原则及其思想基础

试论美国的宪法原则及其思想基础【摘要】美国在1787年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资本主义宪法,提出了若干资本主义宪法的基本原则,开创了资本主义成文宪法的历史先河。

总结和明确美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其背后的思想基础,对于我们研究和把握美国现行的民主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从这个角度进行论证。

【关键词】美国宪法;宪法原则;思想;三权分立;社会契约美国宪法,是美国的根本大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1787年5月,美国各州代表在费城召开制宪会议,同年9月15日制宪会议通过《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1789年3月4日,该宪法正式生效。

后又附加了27条宪法修正案。

美国宪法制定的目的有两个——限制政府的权力和保障人民的自由。

尽管美国宪法历经多次修改,但1789年宪法的基本原则至今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其核心的原则有以下四个。

三权分立与分权制衡原则——美国国家权力分为三部分: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

在理论上,三权是完全平等,并且互相制衡。

政府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大部门,任何人只能在其中一个部门任职。

权力划分后,各部门都具有宪法的和政治上的独立性。

宪法第一条第一款明确规定立法权归国会,国会由参议在宪法中,人民只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天赋人权交给政府,使之具有的权威,仍然保持了自己其他的权力。

权力制衡,杰弗逊曾说:“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平衡。

防止滥用权的第一道防线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员的权力。

其次是联邦制。

联邦和州各有自己的政府和立法。

州政府的官员由各州自行选举产生,联邦政府无权任命州长或州级官员。

州的立法虽然必须符合宪法,但宪法保证州的领土主权不受侵犯。

构成国会的两院之间也彼此制衡。

参议院和众议院互有否决权,任何立法必须由两院同时多数通过。

一切征税案由众议院提出,但法官和官员的任命都由参议院批准。

众议员由选区人民直接选举产生,每2年选举一次,更换全部议员。

参议员由州议会选举产生,每6年选举一次,只更换1/3的议员,由此保证国会的连续性。

司法和其他两部门同样构成制衡。

总统任命最高法院法官,但上任后只要忠于职守,便可终身任职,这就保证他们不再受到任何权力或私利的牵制,作出公正的判决。

法院有权宣布国会通过、总统签署的法律为违宪而非法,总统和国会都必须服从法院的判决。

但是最高法院无权否定宪法修正案,国会若要否定最高法院对于某项法律的违宪判决,可以通过宪法修正案与法院无关。

政教分离与军政分离,是美国立国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对政府的重要制约。

宪法第六条规定,“决不得以宗教信仰作为担任合众国属下任何官职或公职的必要资格。

” [1]第一条修正案又规定,国会不得确立国教或禁止宗教自由。

宪法禁止确立国教,美国也不存在统一的意识形态规定。

联邦体制原则——联邦政府只拥有在宪法中列举的有限权力,
而其余未列明的权利都属于各州或者人民。

(参见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公民的自由权公民是国家的主体,政府的存在是为了维护公民的权利,因此宪法作为一个根本大法,不由议会批准通过,而必须由高于议会的权力——人民直接组成的制宪会议来批准,有意将宪法置于政府及其他一切法律之上。

[1]
宪法本身赋予政府有限的权力,公民的这些权利已经包含在宪法之内了。

但人们还是担心公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坚持将它们列入宪法,最后便以修正案的形式于1789年由第一届国会通过,1791年获得州的批准。

宪法不是笼统抽象地谈论人民权利,而是具体落实到每一个公民,明确保障个人的基本尊严、价值、自由和权利。

宪法的各种规定必须保证一个民选的政府始终处于人民的监督之下,保证人民自决自治的原则不至悄悄地被纂改。

宪法至上原则——美国宪法以及国会通过的法律的效力高于其他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规定。

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每位总统就职宣誓:“我庄严宣誓我一定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维护、保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

”宪法是美国的核心,美国人心目中最神圣的权威,它包含着他们公认的自由平等公正。

任何人都必须遵守宪法,不得超越。

自从1803年著名的马伯里诉麦迪逊案[4]之后,美国联邦法院系统拥有了违宪审查权。

同时,法院还可以审查包括美国总统在内的各级政府颁布的法令合法性。

但是,法院的这种审查权不能主动行使,只能在某一具体诉讼中被运用。

因此,这也被称作“被动的
审查权”。

(见美国联邦政府诉尼克松案)宪法的民主化修正制宪者们考虑到宪法是一部根本大法,涵盖面广,措辞简洁而笼统,不足五千字,留有充分的解释和修正的余地.
人人平等以及公民权利原则——根据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人人都有平等地获得法律保护的权利。

各州之间保持平等地位,根据宪法的规定,各州要互相尊重和承认彼此的法律。

州政府和联邦政府要在形式上保持共和体制。

宪法的目的和理论依据美国独立后与其说成为一个主权国家,不如说成了13个主权实体。

1789年由第一届国会通过,1791年获得州的批准的十条修正案重申了州权和公民不受侵犯的权利,它们主要是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出版自由等;并且重申,“宪法未授予合众国、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由各州各自保留,或由人民保留。

” [5]这等于再一次确认了合众国的权力来自人民和各州,人民和各州为了自身的利益,通过宪法这一契约的方式将自己的一部分权力赋予了合众国政府,但仍然保留其他的权力。

但这四个基本原则的确立有着其深刻的思想基础,是在复杂的历史背景下在制宪者们经过艰苦奋斗而形成。

其主要有以下思想基础。

第一,美国宪法的最核心的理论基础是人民主权论。

1781年通过的邦联条例只是州政府之间的契约,而宪法直接以人民为基础。

宪法的第一句话就是“我们,合众国的人民”,再不是以各州的名义开头。

正因为宪法是高于政府的。

政府的权力来自
人民,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生命、自由、财产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第二,其次美国宪法的理论基础是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论。

美国宪法是在长期实践英国法律的基础上产生的,英国采取不成文法,而美国的一切法律都是成文法。

为的是“建立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安宁,提供共同防务,促进公共福利,并使我们自己和后代得享自由的幸福”。

[2]在宪法中,人民只是将自己的一部分天赋人权交给政府,使之具有必要的权威,而仍然保持了自己其他的权力。

二百多年来,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决非制宪者或任何人所能预见。

然而宪法其中4/5原文无须改动仍能适用。

宪法所体现和保证的对于权力的控制监督、政府的稳定性连续性、政府行为的正当程序和妥善决策等等,使美国的体制能不断地适应变化,跟上时代使美国的发展,尤其是权力的转移,能相对平稳而合法地进行。

【参考文献】
[1]李昌道.美国宪法史稿[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2]赵宝云.西方五国宪法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4.
[3]沈宗玲.美国政治制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拉特兰.麦迪逊在制定宪法和权利法案中的作用[a].宪法的政治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7.
[5]曹绍濂.美国政治制度史[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
[6]刘守刚.西方立宪主义的历史基础[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2005.
[7]望月礼二郎.英美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