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保险法 ppt课件

保险法 ppt课件

24
▪ 2、严格的强制性保险法
▪ 3、至善的伦理性 ▪ 4、特定的技术性 ▪ 5、趋同的国际性 ▪ (四)保险法的体例 ▪ 1、保险法的二元性 ▪ 一是保险合同法 ▪ 二是保险业法
术建立保险基金。该学说为保险运作提供 了合理的解释。 ▪ 缺陷:忽视保险的经济和社会功能。容易 将保险与赌博混为一谈。
19
▪ 2、欲望满足说
▪ 代表人物:【意】戈彼、【德】玛纳斯
▪ 主要观点:保险是一种满足人们的经济需 要和金钱欲望的工具。这一学说的优点是 明确了保险的需要和保险保障的内容。
▪ 缺陷:不适用于人寿保险。
▪ 5.两种理解:保证发生危险、保证不发生 危险
▪ 6.保险二字只从字面解释,无法表明其真 正的含义。
10
▪ (二)法律意义 保险法
▪ 我国《保险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保险, 是指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 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 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 被保险人死亡、伤残、疾病或者达到合同约定的 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的商业保险行为。”
是指为预防特定危险的发生,集合多数经济单位, 根据合理计算,共筹资金,公平负担而将个人之损失, 分散与社会大众,以确保经济安定的制度。 保险是一种分摊风险事故所致损失的经济制度。 保险是一种社会保障制度,被称为 “社会稳定器”。
12
二、保险的基本要素 (一)必须以特定的危险为对象
无风险则无保险 1、可保危险必须具备的条件 1)纯粹性:仅有损失机会并无获利可能 2)可能性:客观上 3)不确定性 其一,危险发生与否,不确定; 其二,危险发生之时间须为不确定; 4)同质性:大量标的均有遭受同样或近似 危险的可能性
16
17
▪ 4、人格保险说 ▪ 代表人物:美国学者休伯纳 ▪ 主要观点:人的生命价值与财产价值一样
,可以用货币来衡量,因而人寿保险可以 视为一种损失保险。 ▪ 缺陷:“精神与力量”的经济价值无法准 确衡量。
18
▪ (二)非损失说——以“非损失”作为保 险定义的核心
▪ 1、保险技术说 ▪ 代表人物:【意】韦宛特(商法学家) ▪ 主要观点:保险的特性就在于采用特殊技
▪ 3、相互金融说
▪ 代表人物:【日】米谷隆三、酒井正三郎
▪ 主要观点:保险是以发生偶然事件为条件 的相互金融机构。
▪ 缺陷:保险不能等同于金融机构。
20
▪ (三)二元说——把财产保险和人身保险 区别开来分别规定各自含义
▪ 代表人物:【德】爱伦伯格 ▪ 主要观点:财产保险是以损失补偿为目的
的合同,人身保险是以给付一定金额为目 的的合同。 ▪ 此种见解为许多国家的保险法所采用。如 日本、德国、瑞士、法国等。
展概况、中国保险立法简史。 ▪ 2.理解保险与危险的关系,识别保险与赌
博、保险与储蓄的区别。 ▪ 3.掌握保险的定义,保险法的体例,可保
危险的条件。
8
保险法
▪ 一、保险的定义 ▪ (一)保险的词源 ▪ 1.保险最初是14世纪意大利的商业用语。 ▪ 2.英文“Insurance”。“Insurance” 最初的
▪ 台湾保险法:保险者,谓当事人约定,一方支付 保险费于他方,他方对于因不可预料或不可抗力 之事故所致之损害,负担赔偿财物之行为。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
11
1、保险是一种合同关系(平等) 2、是当事人一方支付保险费的合同关系 3、是当事人一方负担赔偿财物的合同关系 (三)经济与社会意义:危险、协力、补偿
21
▪ 四、保险的特征 ▪ (一)基本特征 ▪ 经济性、互助性、契约性、科学性 ▪ (二)保险与类似概念的比较 ▪ 1、保险与储蓄 ▪ 2、保险与赌博 ▪ 3、保险与保证
22
保险法
▪ 一、保险法的概念、特点 ▪ (一)概念 ▪ 广义、狭义 ▪ (二)调整对象——商业保险关系 ▪ 1、保险公法关系:保险监督管理机关与
意思是 ——定期缴付一定的费用以换取遭受损失 时获得补偿。后来有更通俗的表达:one for all, all for one——一人为众,众为一人。 ▪ 3.清代魏源在《海国图志》中翻译这一词为“担 保”;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翻译其为“保险Hale Waihona Puke ,后 传入我国,沿用至今。9
保险法
▪ 4.日常生活中:“稳妥可靠”、“有把 握”、“保证安全”等,如“这样做保险 吗”、“保险箱”、“保险柜”。
13
2、可保危险的类型 1)财产上的危险 2)人身的危险 3)责任上的危险 (二)必须以多数人的互助共济为基础 多数人参加保险,分担少数人的损失 1、多数:“大数法则” 2、同质:性质相同的风险可以集合和分散
14
保险法
15
▪ 三、保险的本质 ▪ (一)损失说——没有损失就没有保险。 ▪ 1、损失赔偿说 ▪ 代表人物:【英】马歇尔、【德】马修斯 ▪ 主要观点:保险是一种损失赔偿合同。 ▪ 缺陷:无法对人寿保险作出合理解释。 ▪ 2、损失分担说 ▪ 代表人物:【德】瓦格纳 ▪ 主要观点:保险是风险损失的分担机制。 ▪ 缺陷:无法解释“自保”行为。
4
保险法
5
保险法
6
保险法
▪ 1.江朝国,《保险法基础理论》,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
▪ 2.郑玉波,《保险法论(第七版)》,台 北:台湾三民书局,1984。
▪ 3.【美】,约翰.F.道宾,《美国保险法 (第四版)》梁鹏译。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8.
7
保险法
▪ 本章要求: ▪ 1.了解保险的含义、保险学说的历史及发
保险业经营者之间的监督管理的纵向关系。 ▪ 1)国家与保险人之间的关系。 ▪ 2)国家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 ▪ 3)国家与保险中介人之间的关系。
23
保险法
▪ 2、保险私法关系: ▪ 1)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关系 ▪ 2)保险中介关系 ▪ 3)保险方之间的关系 ▪ 4)投保方之间的关系 ▪ 社会保险关系不是保险法调整的对象。 ▪ (三)特点 ▪ 1、广泛的社会性
保险法
联系方式:
1
保险法
2
保险法
3
▪ 案例一: ▪ 公民甲为自己投保一份人寿险,指定其
妻为受益人。甲有一子4岁,甲母50岁且自 己单独生活。某日,甲因交通事故身亡。 该份保险的保险金依法应如何处理? ▪ 1.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母、甲子共同继承 ▪ 2.应作为遗产由甲妻一人继承 ▪ 3.应作为遗产由甲妻、甲子继承 ▪ 4.应全部支付给甲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