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广角——《找次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4~135页例1、例2。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引导学生探究新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验证、推理等活动,学会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
并从中找出最优方案。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情境(一):幼儿园阿姨买来两瓶口香糖,准备给两位在一次活动中获奖的小朋友做奖品。
可是被阿姨那淘气的儿子偷吃了其中一瓶中的3片。
阿姨只好又去商店买来一瓶,一不小心放在了原来两瓶一块。
阿姨想请你们帮忙,找出被吃了3片的那瓶。
你们有哪些方法呢?
1、学生独立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2、全班汇报、交流。
教师认真倾听并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秤称(你选择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
3、出示天平,学生说说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4、合理推断,筛选方法。
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用天平称的方法。
(1)学生分小组讨论。
(2)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5、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一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种方法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者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
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二):有5包糖果,其中有1包不合格(质量稍轻一些).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找出这包糖果?
1、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课件出示小组讨论要求:(1)、首先一个同学说出自己的做法,其余的同学认真倾听,如果听的不是很明白,等他说完以后再提出质疑,如果你和他意见相同就不必重复发言.如果意见不同就可以再说出自己的想法.(2)、当组员说的过程中小组长要认真做好记录,把不同的方法记录在草稿纸上.
2、组长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分成几份?怎么分?怎样找出次品?至少要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结合板书。
平
5(2、2、1)2次
不平2(1、1)
5(1、1、1、1、1)2次
3、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包不合格的糖有多种方法,可以用学具摆,也可以像老师一样用画示意图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思考。
好,下面这个问题就更难了!但是我相信你们一定也能解决!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三):现在有9瓶泡泡水,其中1瓶被换成了纯净水(质量稍重一些).如果用天平称至少几次就可以保证找出这瓶纯净水?
1、小组讨论,并把结果记录在草稿纸上。
2、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阐述,结合板书。
平
平(2、2)3次
9(2、2、2、2、1)不平2(1、1)
不平2(1、1)
平3(1、1、1)
9(3、3、3 )2次
不平3(1、1、1)
平
9(4、4、1)3次
不平4(2、2 )2(1、1)
9(1、1、1、1、1、1、1、1、1)4次
3、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几种分法,看看每种分法有什么不同?各分成了几份?每份是多少?至少要几次就能保证找出纯净水?从而得出最优方案:把9瓶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纯净水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4、提出问题:是否在其它的找次品问题中,选择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最少呢?
(1)学生猜测。
(2)验证。
课件出示问题情境(四):12只乒乓球中有一只次品,次品比正品轻一些,.如果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能保证把次品找到?
学生先分组讨论,再派代表交流结果,师结合板书。
12(4、4、4)3次12(3、3、3、3)3次
12(6、6)3次12(5、5、2)3次
12(2、2、8)4次12(3、3、6.)3次
12(1、1、1、1、1、1、1、1、1、1、1、1)6次
(3)观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比平均分成3份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4)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时,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巩固练习
课件出示:有15盒饼干,其中14盒质量相同,另有一盒少了几块,如果用天平称,至少几次保证可以找出这盒饼干?你是怎么做的?
四、课堂总结,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谈谈这节课你又有什么收获?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了你又产生了那些疑问?
(如果待测物品的数量不能平均分成3份,又该怎样分才是最优方案呢?这个问题留待你们自己先去分析,再和你们自己的老师去共同探讨。
)
板书设计:
找次品
平
5(2、2、1)2次
不平2(1、1)
5(1、1、1、1、1)2次
平
平(2、2)3次9(2、2、2、2、1)不平2(1、1)
不平2(1、1)
平3(1、1、1)
9(3、3、3 )2次
不平3(1、1、1)
平
9(4、4、1)3次
不平4(2、2 )2(1、1)
9(1、1、1、1、1、1、1、1、1)4次
12(4、4、4)3次12(3、3、3、3)3次
12(6、6)3次12(5、5、2)3次
12(2、2、8)4次12(3、3、6.)3次
12(1、1、1、1、1、1、1、1、1、1、1、1)6次
最优方案:平均分成3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