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找次品教案

找次品教案

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各种解决策略,引导学生发现把待测物品平均分成3份称的方法最好,在此基础上,就可让学生进行猜测:这种方法在待测物品的数量更大时是否也成立呢?从而可引发学生进一步进行归纳、推理等数学思考活动。这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逐步脱离具体的实物操作,转而采用列表、画图等方式进行较为抽象的分析,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过渡。
称,至少称几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假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零件里的次)全班汇报新|课|标|第|一|网
利用推理:把8个零件分成3份,每份分别是3个,3个,2个。天平两边各放3个,天平平衡,则次品在另2个零件中,再拿出2个,在天平两端各放1个,天平不平衡,剩下一个零件是次品;如果第一次称量中,天平不平衡,次品零件在重的3个当中,拿出其中两个,在天平两端各放一个。如果平衡,则剩下一个是次品,如果不平衡,则重的那个是次品。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
单元内容
第八单元找次品
集备时间
2016.5.19.
主备教师
黄丽琴
集备教师
黄丽琴洪敏芳宋秀兰林小燕陈秀珠陈登榕林忠宋蒋榕桢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一、单元教材分析
《找次品》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数学广角的内容。学生中要找的次品外观与合格品完全相同,只是质量有所差异;且事先已经知道次品比合格品轻(或重),另外在所有待测物品中只有唯一的一个次品。“找次品”的教学,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最优策略是一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能够均分的就均分,不能均分的,也应该使多的一份与少的一份只相差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指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策略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四、单元教学建议
1.加强学生的试验、操作活动。
本单元内容的活动性和操作性比较强,大都可以采取学生动手实践、小组讨论、探究的方式教学。实际教学时,可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充分地操作、试验、讨论、研究,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在活动中出现的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可集中解决,如有的学生在称的次数少于至少能保证找出次品的次数时,就找出了次品,这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把所有的可能性都考虑进去。活动完成后,教师可要求学生分组汇报结果,并在黑板或屏幕上一一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同一问题却有多种解决方案,同时也为后面寻求最优的解决策略打下了研究、分析的基础。
(2)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两端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X|k | B
(3)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四瓶都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4)先把5瓶分成2瓶一组,在天平两端各放两瓶,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把上扬的那一端的两瓶再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上扬的一端就是不合格的。
板书
设计
第二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找次品最好方法:一是把待测物品分成三份;二是要分得尽量平均。
教后
反思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
①一个一个地称重量(利用砝码),最轻的就是少了的那一瓶;
②利用推理: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就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一端是少的。
(4)小结并揭示课题。
①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数一数,掂一掂,盘秤称,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
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表示出数量的增减变化
教后
反思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
课题
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
课时
第2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2页的内容及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第2-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优化思想。
(l)提出猜测:那么,是否在所有的找次品问题中,这样平均分成3份的方法都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所需次数一定最少呢?我们来猜一猜。
(2)学生猜想。
(3)要验证猜想我们再来试一下。如果有12个零件,其中一个是次品,按刚才我们的猜想,应该怎么分,称的次数就最少而且一切能找出次品?
(4)全班汇报,引导学生比较:有没有哪种分法能让称的次数更少而且保证找出次品?
(5)小结:这样看来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时候,把待测物品分成3份,并且平均分的方法能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一定最少。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教材112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113-114页练习二十七的第2-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你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试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找次品”这类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
难点: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探索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了解天平的工作原理后,会正确使用天平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示教材第112例2:8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
五、单元课时安排
第1课时简单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第2课时稍复杂的找次品问题………………………………1课时
闽侯县实验小学课堂教学设计
年级:五年级学科:数学
课题
简单的找次品问题
课时
第1课时
教学设计
我的增减
教学内容:数学广角——找次品(教材第111页的内容及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题)。
②小结
三、巩固强化
1.完成教材第112页“做一做”。学生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共同完成。
2.完成教材第113页练习二十七的第1~6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找次品,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五、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
设计
单式折线统计图
步骤及方法:1、画两轴,等分线。2、描数点,连线段。3、写名称,注单位。
②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重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
3.如果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请你设法把它找出来。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汇报。
①汇报:(1)先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平衡,说明这两瓶都是合格的,再拿两瓶放在天平两端,如果天平还是平衡,说明这两瓶还是合格的,那剩下的一瓶就是不合格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二、新课讲授
1.自主探索。
(1)出示教材第111页例1:这里有3瓶钙片,其中有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2.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1)引导学生探索利用天平找次品的方法:大家猜猜,怎样利用天平找出这瓶少了的钙片,我们可以拿出3个学具,代替钙片,想象一下,怎样才能找出少了的那瓶?
2.重视培养学生的猜测、推理能力和探索精神。
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仅仅是本单元教学内容的基础或前奏,教学的重点在于活动后的猜测、归纳、推理活动,由此促进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操作活动中,学生往往会得出多种解题策略。教学时,老师应引导学生从这些纷繁复杂的方法中,从简化解题过程的角度,找出最优的解决策略。实际教学时,
3、探究: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重一些)。假如用天平称,至少称几
次就保证一定能找出次品?
(1)老师先引导学生观察、梳理一遍,然后进行比较:哪种分法能保证用最少的次数称出次品?这种分法有什么特点?
(2)小结:把9个零件分成3部分,并且平均分,能够保证找出次品而且称的次数最少。
4、推测多个零件找次品的解决办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