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型主题公园旅游开发“共生”模式研究及其产业聚落诉求———以央视无锡影视基地为例郭 文1,2,王 丽2(1.云南大学商旅学院旅游管理系,云南昆明650091;2.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江苏无锡214153)[收稿日期]2007-10-09;[修订日期]2008-01-16[作者简介]郭文(1978-),男,山西临汾人,云南大学工商管理与旅游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硕士,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旅游景区管理、主题公园,E 2mail :guowen @ ;王丽(1979-),女,江苏丹阳人,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师,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E 2mail :wangli @ 。
[摘 要]本文在梳理影视型主题公园溯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无锡影视基地产生、发展及其旅游开发的“共生”运营模式,认为无锡影视基地的成功主要是依托管理主体特殊性、区位及选址优越性、影视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及文化同存“四位一体共生”,多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同时认为无锡影视基地在其主题产品衍生产业尚未形成的情况下,现有的展演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极易被移植或复制。
在体验经济时代,影视旅游后续开发及质量的提升、转型将成为一种必然。
本文最后提出了无锡影视基地影视旅游产业聚落基础、优势及实现建议。
[关键词]无锡影视基地;旅游开发;共生;产业聚落;诉求[中图分类号]F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4-0064-081 引言2007年,无锡影视基地成功荣获国家首批5A级景区称号,正式标志着我国5A 级影视型主题公园的诞生,这无疑再次成为同行业的骄傲。
与此同时,影视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发展的商业机会和产业空间问题,成为业界谈论的热门话题和备受关注的焦点。
对影视型主题公园的研究,20世纪80年代末,国内外学者就开始涉足(Butler ,1990;I washita ,2003;Nichola T ooke ,Michid Baker ,1996;Reilyetal ,1998;Busby&K lug ,2001;Beeton ,2005;C onnell ,2005;孟华,1998;蔡道华,1998;周品,1999;李蕾蕾,张晗,2005;周慧颖,黄远水,2005;薛奕妹,2006)[1-9]。
综述文献资料发现,从时间维度分析,研究直到近几年才稍有重视,不但缺少持续性,而且始终处于零星状态;从内容上看,虽然数量颇多,但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长期停留在“影视剧播出后对影视型主题公园的影响”、“影视旅游带动经济现象”、“影视表演”及“影视型主题公园选址定位”等方面。
仔细分析发现,影视型主题公园的影响研究依然是目前研究的主要内容,且现有的研究成果大都停留在就现状论对策,就现象推结论的层面上,不论学界还是业界,对影视型主题公园从管理层面上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尤其是对成功经营模式的系统研究更是至今未见报道,显示出对这一新型旅游形态的研究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目前,影视型主题公园在我国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开发,但普遍存在生命周期较短、运营困难和投资回收难的问题。
无锡影视基地作为中央影视基地,以我国的古典名著为蓝本,所建的唐城、水浒城和三国城一直备受游客青睐。
因此,总结其成功经验,并进一步探寻我国影视型主题公园的发展规律,对促进影视旅游及影视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研究方法和调查过程本文综合应用了文献分析、田野调查等研究方法。
笔者分两个阶段进行了调查采访。
调查第一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4月初,进行网络收集资64料,内容包括相关研究文献、新闻报道和政府报告以及各种文本等,由此获得研究需要的二手资料;第二阶段:2007年4月9日—2007年6月25日,为实地调查阶段,也即一手资料获得阶段,主要采用直接调查法(即事先拟好提纲,使用观察、座谈、访问等方法)。
其间,笔者4次赴无锡市旅游局市场开发处; 11次进入无锡三国城、水浒城、唐城景区;2次赴基地旁的大孚村调查,调查包括关键人物访谈记录;游客及大孚村村民问卷调查(发放问卷共计230份,其中向基地游客发放180份、大孚村村民发放50份;回收218份,有效问卷213份,然后再根据论文需要,主要采用常用的EXCE L等工作表进行数据汇总、统计分析);实地观察调查(记录基地内部所有公开资料内容、商业店铺情况、游客观看表演感知、资料收集、摄影等)。
3 影视型主题公园溯源及其在我国的界定311 影视型主题公园溯源影视型主题公园是主题公园发展到一定阶段细分化的产物,是现代旅游产业中一种重要类型和补充,它作为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带给旅客的是高强度、全方位、综合性的休闲娱乐感受和全新的生活体验。
它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积累、转化和提升的过程。
其起源与主题公园的兴起相关,发展背景与主题公园的发展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根据相关文献分析,主题公园的雏形源于17世纪古希腊的娱乐花园,1952年由荷兰马都拉家族的一对夫妇在马都拉丹为纪念他们在二战中牺牲的独生子而创建的世界微缩景观,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主题公园[10]。
1955年7月,美国出现了主题公园的萌芽———迪斯尼乐园。
这种新的旅游形态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推广到全世界。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受世界主题公园“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影响,开始出现主题公园雏形,起步较晚,其代表是为拍摄影视《红楼梦》而兴建的北京“大观园”以及河北正定的“荣国府”。
1989年,深圳华侨城“锦绣中华”景区建成开业,成为中国人兴建与世界水平接轨主题公园的开先河者。
此后,中国的主题公园迅速发展,类型有民俗风情、自然生态、神话传说等,发展呈现出一片热闹繁荣景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影视型主题公园顺势而生,其标志就是1987年中国最早规划,位于无锡太湖之滨影视拍摄基地唐城的建设,随后,影视型主题公园遍布全国绝大部分省市,受到市场欢迎。
312 影视型主题公园在我国的界定在国外,普遍认为影视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好莱坞和日本京都的电影文化村。
前者主要以拍片为主,后者以影视文化为主,都没有独立的影视基地。
我国影视型主题公园是旅游产品和影视拍摄相结合的经典之作,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影视基地的运作模式决定其影视制作职能和旅游开发职能必须相辅相成。
基于这一特殊界定,我国影视基地既有别于国外影视拍摄地,又有别于国内一般风景名胜区(表1)。
具体表现在:①主题设计上以影视文化为特色,具有鲜明的主题和衍生的特殊文化内涵;②项目设计上以模拟和再现为特色,拥有影视文化的实际载体;③兼具影视外景基地和旅游的双重功能,影视与旅游双业协同共生。
表1 我国影视型主题公园的界定及其特征划分标准划分类型主要特征典型案例按主题内容划分按资源类型划分按投资模式划分民俗题材类展示民族文化镇北堡西部影视城历史题材类以经典著作为蓝本,时空再现无锡影视基地风景题材类以自然风景为吸引力安吉影视基地全人造景观类复古仿真无锡影视基地(唐城)人造景观与历史相结合类借用历史遗迹北京北普陀影视城人造景观与自然相结合类成本低,季节性强浙江新昌影视基地以剧带建类滚动发展,市场化运作,连锁经营无锡影视基地以景招剧类以景吸引剧组上海游乐园产业改建类影视、旅游与信息互动长春电影城4 无锡影视基地的产生及其发展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是我国首创的大规模影视拍摄和旅游基地,位于自然风光妩媚旖旎、山清水秀的太湖之滨,占地1000余亩,水域3000亩,由三国城、水浒城和唐城三大区域组成,景区内文化景观各异,项目内涵有别。
分别以我国三大名著为蓝本,营造历史性题材的独特氛围,并以规模宏大的人文景观、精彩绝伦的主题式展演、得天独厚的太湖风光和设备齐全的影视拍摄功能吸引着海内外游客。
411 发展起因———来自一个设想20世纪80年代,原广播电视部希望选择一处清静场所,集中一批优秀剧作家,专心创作影视作品。
任务最后由中央电视台来承担,而恰巧央视当时在无锡就有一座疗养院,央视在修缮疗养院的同时,附带建设了西游记艺术宫,放置即将拍完的电视剧《西游记》所用过的道具设备、服饰等,以便日后再用。
没想到艺术宫对外开放一时竟成为无锡城的一65 大旅游热点,当时一张门票1元钱,日收入最高竟达到万元,第二年便收回全部投资。
412 发展历程———无心插柳引发影视旅游现象1991年10月,基地正式挂牌不久,央视决定拍摄《唐明皇》,唐城随即又在大孚山麓苍翠清幽的群峰环抱中破土动工。
之后有《杨贵妃》、《武则天》等名噪一时的影视剧在此取景。
受影视剧热播的影响,当时游客最多时1天达5万人,无心插柳的影视旅游热现象令原本专为创作而设计的场所,无意中变成了新型旅游业态,出人意料的成功使本来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无锡找到了一条捷径。
1992年,三国城开始建设,1995年再利用唐城、三国城的回收资金,水浒城启动建设并于1997年建成开放(表2)。
影视文化作为一种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娱乐,以文化资源的形式进入旅游资源开发行列,这一独具魅力,以影视作为主题的特殊主题公园随即成为现代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锡影视基地的成立正式标志着我国影视旅游的开始,并带动了我国各地建设影视城的高潮。
表2 央视无锡影视基地发展历程建设项目主要拍摄的电视剧建设起止时间主要景观旅游目的主题展演形式西游记艺术宫《西游记》1987年拍摄后留存的道具、服饰等唐城《杨贵妃》、《武则天》等1991—1992年唐宫、唐街、御花园、华清池、骊山图阁等观光、消遣、愉悦身心、增长知识静态参观三国城《三国演义》1992—1994年桃园、甘露寺、七星台、点将台、古战船、曹营水寨等水浒城《水浒传》1995—1997年京城区、梁山、州县区、水泊区、清明上河街、紫石街等个人发展提高、精神体验升华,一个“梦的印证”动静结合,开始注重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资料来源:根据无锡影视基地市场开发部提供资料整理而成。
413 发展现状———“共生”经营成就影视典范“共生”一词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最先在生物学领域出现,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原指两种生物彼此互利地生存在一起,缺此失彼都不能生存的一类种间关系,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高度发展[11]。
共生模式的特点即互相依托,形成完整的生态;多种盈利渠道;协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共生的结果往往使双方更加适应环境,从而导致共同发展。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逐渐渗透到社会学、哲学等诸多领域。
近年来,很多学者把共生理念运用于旅游学各领域研究当中(王凯,2004;杨桂华,2005;宋秋,2005;韩芳,2006;邹统钎,2006)。
从一般意义上讲,形成共生关系要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大要素构成[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