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原来并不叫日本。
在古代日本神话中,日本人称其为“八大洲”“八大岛国”等。
据《汉书》《后汉书》记载,我国古代称日本为“倭”或“倭国”。
公元五世纪,日本统一后,国名定为“大和”。
因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阳神,所以将太阳视为本国的图腾。
日本本身处在亚洲,所以日本的民族性格具有典型的东方特征。
日本人属于强悍的蒙古人种,它的文明、文字、文艺传统是由中国传入的。
民族精神是一种社会意识,是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共同的文化精髓,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一种能激发民族奋发向上、顽强进取的精神动力。
日本就是凭借着强大的民族精神走到了现在。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个资源贫瘠的岛国。
由于生存不易,所以日本人的危机意识相当强,这一方面使实用主义在日本民众的脑中根深蒂固,外在则表现为利益至上和日本传统的团结合作精神——因为只有团结合作才能使民族在这种贫瘠中生存下去。
其民族精神的核心是“集体本位主义”。
“集体本位主义”乃是日本民族立国之本之魂,是日本近代崛起、现代迅速复兴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面对困难和处于逆境时,民族精神最为强悍的是日本人。
是因为他们忍耐、执着、自律,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坚强的生存下去,才有了现在日本的繁荣。
其实在很小的时候,有看过电影里的情节,那就是日本人战败了,就拿出一把很长的刀切腹自尽,我当时因为年纪小,不懂。
现在看来真的很合乎日本的民族精神。
日本人在战场上被“囚”的时,他们就特别能够忍耐、特别执着,而且有崇高的自律精神,敢于拔刀自尽、以身殉国。
日本人在和平时期被“囚”,他也特别能够忍耐、执着、自律,积极有为地开发创新、建功立业。
从日本人高度的忍耐、执着、自律看,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日本这个矿藏资源贫乏,严重依赖进口,粮食及多种农副产品不能自给,资源总量没有中国一个贵州省多的小国家,在二战惨败之后,经济却高速发展,迅速成长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
曾经有个美国的作家写过一本书,名字叫《菊花与刀》,他想以最简单、最有代表的东西来讲诉他眼中的日本以及日本人。
这一书中深刻剖析了日本国民性格中的这种矛盾。
其中这样写到:〝日本人生性极其好斗又非常温和,黩武而又爱美,倨傲自尊而又彬彬有礼,顽梗不化而又柔弱善变,驯服而又不愿意受人摆布,忠贞而又易于背叛,勇敢而又懦怯,保守而又十分欢迎新的生活方式。
〞这听起来像是一个矛盾的个体,当中的性格不知道是在描述何物。
说起中庸又不是很像的感觉,但是看起来也不像是极端。
有许多西方学者因此称其为〝精神分裂〞的民族,但日本人并非没有自己的原则。
其实仔细观察,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别国文化的学习,就往往带有民族特点鲜明的目的性。
他们往往忽略了别的文明理论体系中最有价值,对全人类最有益处的精髓部分,而汲取与他们民族早已存在的价值观相契合的那部分。
下面举个例子来证明下,比如儒学,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
日本著名学者朝河贵一曾说:中国人并不使〝忠〞、〝孝〞、〝勇〞成为无条件的,而是设置一个凌驾一切之上的〝仁〞,作为行使〝忠〞、〝孝〞的先决条件。
如果统治者不仁,那么人民起义反对他就是正当的。
在日本,这些思想显然是与天皇制不相容的。
显而易见,根植在日本民族思想中最根本的价值准则就是实用主义。
曾经也有一段话,很仔细的描绘出了日本的独特的民族精神,内容是这样写的:对人的完满和神性的向往促使日本人无限的拔高自己的精神和意志。
因为物质的条件总是有限的,要想达到神的无限和全能,只能依靠精神的无限性来激发出巨大的能量。
因此日本人蔑视物质,重视精神。
在他们头脑中根深蒂固的的观念就是:身体条件、物质条件的限制不算什么,只要有坚强的精神意志,什么都能做到。
这就使日本人的行为方式超越了自然的法则,以精神意志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去行事。
因此每个日本人都要成为永恒精神的化身,成为永世长存的
“日本精神”的一部分,不负神的后裔之名。
这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精神精神长存。
下面就来熟悉下日本文化,什么是日本文化?日本独特的地理条件和悠久的历史,孕育了别具一格的日本文化。
樱花、和服、俳句与武士、清酒、神道教构成了传统日本的两个方面,也是刚才我提到过的“菊与刀”。
在日本有著名的三道。
有茶道、花道和书道。
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多方面的、长期的几千年的历史过程。
汉字和汉文、儒学、律令制度和佛教是日本吸收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
正是在中国文明的巨大影响下,到公元4至5世纪日本列岛就渡过了野蛮阶段,进入了文明阶段。
在后期,也就是现代,日本的文化更多的是受到西方的影响。
在与西方文化共流、撞击与相融中,探索出现代日本文化发展的独自道路。
日本聪明的是,不是一味的吸取外国文化,而是拿些和本国相似的加以利用改造。
同时在现在,日本的文化也深深的影响着我们中国。
从生活到学习不等。
以儒家中和思想为核心的中华文化是一种真诚的和平文化。
这些在国产动画片中都被以各种形式所表现。
但是,在大部分日本动漫里,几乎都可感到那种冷酷无情的战斗狂和无赖般的挑衅滋事的精神毒素。
同样是战斗,中国有一笑泯恩仇的精神,而日本一定要拼个你死我活的格杀,不然没完。
暴力文化长久的浸溽,就像核辐射,把青少年教唆得破坏成性。
中国的文化你在何处?未来的你能否依然辉煌灿烂,在被日本文化的冲击之下,你是否会风雨无阻的继续被我们所颂扬和传承?我不敢认同,在日本的强烈文化冲击之下,我们都被遮上了黑色的布纱。
上面说的只是其中一种,其实还有很多都是一样的道理。
我们身为下一代祖国未来的接班人,我们要懂得什么是好的,日本的一切并不都是好的。
我们的儒家的文化还是该好好的继承下去,中国还是需要后继有人的不是吗?作为华夏文明的后裔,我们应该有责任去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祖国的文明,哪怕祖国再落后,哪怕这种爱带有自负的情感,这是一种责任。
就象别人的家再好,那不是我的家,我的家再不好,也是我自己的。
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不得不受到各影响,但是关键是不能从洋媚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