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复习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专题复习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

经济常识之基本经济理论一、知识结构二、复习提示本专题应重点把握的知识有: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规律的内容、作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国家的宏观调控。

高考尤其应予以关注的知识点有: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中的增加就业和促进国际收支平衡;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和具体做法即统筹规划、掌握政策、信息引导、组织协调、提供服务和检查监督等。

三、学科内知识联系第一、运用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其关系的知识,分析商品和服务的质量问题,尤其是分析农产品质量标准和绿色环保产品问题。

第二、运用价值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市场上商品价格的变化及原因,特别是物价上涨问题,分析商品生产者参与市场竞争,提高竞争力的具体措施。

第三、运用分配制度的有关知识,分析我国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准确理解宪法确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意义,理解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第四、运用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认识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实践,分析说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打破垄断、克服地方保护主义的重要性,分析说明我国目前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正确性。

第五、用国有经济的地位和作用理论分析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第六、用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分析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发展对外贸易的必然性。

第七、用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理论分析企业竞争,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的素质的提高,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第八、运用宏观调控的理论分析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第九、联系银行的职能和作用进一步理解宏观调控。

第十、把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和财政、税收的作用联系起来,分析增加财政收入和税收的必要性。

第十一、结合市场交易的原则理解市场经济的四个一般特征。

四、结合十七大,把握知识联系(一)商品和商品经济的关系问题1.全面把握与价值规律有关的五对关系(1)市场经济与价值规律的关系在市场上,价值规律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的变化和相互作用,支配着人们的经济活动,即调节人、财、物的投放方向和数量比例。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

从根本上说,这种平等性是由价值规律的作用决定的,是由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这个根本原则决定的。

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必然产物,说到底,仍是价值规律起作用的结果。

在价值规律作用下,竞争对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形成外在的压力,会促使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实现优胜劣汰,充分的市场竞争可以保证价格变化的灵敏性,使供求关系尽快得到调整,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实现。

当然,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也会使竞争产生一定的负面效应,盲目的竞争可能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会导致垄断,从而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2)价值规律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价值规律被称为“无形的手”,国家的宏观调控被称为“有形的手”。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规律的调节(即单一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使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自发地追求自身的利益,造成一些不正当的经济行为;具有盲目性,使单个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可能掌握社会各个方面的信息,也无法控制经济变化的趋势,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具有滞后性,也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因此必须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结合起来,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

(3)价值规律与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在市场经济价值规律的作用下,企业必须进入市场参与竞争。

为此,企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企业,提高企业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最多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市场竞争中不被淘汰,获得发展。

在市场竞争中,价值规律促使企业优胜劣汰,这就必然会出现企业的兼并和破产。

企业的兼并和破产,是优化企业结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力杠杆。

企业兼并是把企业推向市场,让其参与市场竞争,接受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优胜劣汰选择的有效形式。

企业兼并有利于实现生产的集中和优化,提高总体效益。

企业破产也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它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激发企业的活力,促使企业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它可以淘汰落后企业,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实现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4)价值规律与国有企业改革的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因此价值规律必然存在并发生作用。

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必须遵循价值规律。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进行改革,实行股份制,对国有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就是价值规律作用的结果。

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调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

同时,还能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5)价值规律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价值规律的作用要求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业务素质。

熟悉本行业业务,有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具有收集、分析各种信息的能力,能及时果断地作出决策,才能使企业在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都要面对优胜劣汰的选择。

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上,保证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当在市场上开展正当竞争,反对和抵制不正当竞争,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

2、把握与等价交换原则有关的几对关系(1)等价交换与企业经营者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必须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为此,作为企业经营者必须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诚实守信,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用正当的手段进行竞争,通过提高质量、改进技术、降低成本、创立名牌、提高信誉来取得竞争的胜利。

而不能用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牟取高额的利润。

否则,不仅损害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而且也会给现有财富带来巨大浪费,最终损害自己。

(2)等价交换与市场交易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一切交易活动,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规则,遵守—定的秩序,即必须依据市场交易原则。

在市场交易中,购买者和销售机会均等地进出市场,根据价值规律的要求等价交换。

市场交易的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都是市场经济等价交换这一基本原则的具体运用和体现。

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以及搀杂使假、以次充好、假冒伪劣、非法销售等,不仅严重违背市场交易的公平原则以及诚实信用原则,扰乱正常的市场交易活动,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而且也严重违背价值规律要求实行等价交换这—基本原则。

(二)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问题及其与十七大报告的切合点【十七大切合点一:基本经济制度】(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③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④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⑤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⑥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④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⑤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表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和公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⑥所有制结构的含义。

知识点联系一:社会主义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和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社会主义经济是指公有制经济,即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指当前和以后相当长的时期我国经济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

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本标志,以市场调节为基础的资源配置方式,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相对应。

【十七大切合点二:国有经济】(1)十七大对这个问题的主要观点:①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②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③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加强政府监管和社会监督;④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

(2)教材中关于这个问题的主要知识点:①国有经济的含义;②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③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④进一步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⑤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⑥企业兼并、强强联合和企业破产。

知识点联系二:公有制为主体和国有经济为主导(1)两者在内容上是统一的、一致的。

公有制为主体涵盖着国有经济为主导:①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其中包含着国有资产;②国有经济为主导是公有制为主体的基本涵义之一,是公有制为主体的体现,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必然包含着国有经济为主导。

(2)两者的标准有所区别。

①公有制为主体确立的标准是质与量两个方面。

从量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优势的比重;从质上说,它要求公有资产的质量不断提高,并且国有经济要占领国民经济中关键性领域和重要的产品生产,国有经济要发挥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②国有经济为主导的确立的标准则主要是质的方面,即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导向和对经济运行总体态势的控制力上,而不在于它的比重的大小,只要坚持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有经济占领了关键领域,把握了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提高了控制力和竞争力,在这个前提下,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一些不会影响我国经济的社会主要性质。

知识点联系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把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

为加深认识,我们对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行一些比较:(1)二者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的地位是不同的。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