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公共基础知识经济常识的高频考点
在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常识的内容所占比例不小,公共基础知识学习网为此总结了经济常识的34个关键知识点,供事业单位考试考生下载复习。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4.如果用100单位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币的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币的汇率跌落。

5.当供不应求,商品短缺,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时,这就是卖方市场;当供过于求,商品过剩,出现“货多不值钱”的现象时,这就是买方市场。

6.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7.一般来说,当某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人们会减少对它的购买;当这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人们会增加对它的购买。

8.消费水平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9.消费有不同的类型。

最常见的是钱货两清的消费,此外,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10.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11.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

生产决定消费。

12.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

其中,直接生产过程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对生产和消费有着重要的影响;消费是物质资料生产总过程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13.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4.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1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责任编辑:公共基础知识)
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16.企业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17.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18.我国的商业银行以国家控股银行为主体,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9.贷款是我国商业区银行的主体业务,是商业银行营利的主要来源。

20.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

2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2.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

23.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最普遍的形式,是财政收入最重要的来源。

24.经济发展水平对财政收入的影响是基础性的。

25.从本质上看,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2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7.加强宏观调控,不只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28.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29.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30.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2.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为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33.现阶段,经济全球化
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

34.世界贸易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

世贸组织最重要的原则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