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上试卷讲评课——我的一项教学常规管理改进试卷讲评课,想说你不容易。
我想不少老师有过这样的经验,一上试卷讲评课就觉得格外的沉闷。
“讲”和“评”都是“言”字旁,大多数教师讲评试卷的确是在自己“讲”和“评”,居高临下,指点江山;学生举头望月,原来如此!长长的初三的教学中,试卷讲评课是必不可少的一种重要课型,而教师就是在这样的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心理下继续着重复劳动,结果只会使得老师和学生都身心俱疲。
本学期我校实施了“课堂教学改进”计划,鉴于以上原因笔者在这次教学改进中就感触颇深的试卷讲评课,谈谈自己的感受。
清晰记得那次区中考模拟考试结束后的试卷讲评课。
我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相当的事先准备工作,试图对自己以往的试卷讲评课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一.充分准备,切忌打无准备之仗1.批阅试卷,得到第一手资料。
在拿到区模拟考试的试卷后,我认真地把试卷从头到尾地看了一遍,了解了试卷的内容,结构和答案。
在对试卷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我参加了阅卷工作。
在阅卷过程中我细心观察学生的答案,大体上对学生答题情况有所了解,并在改卷中初步与其他老师讨论了学生的错误和错误的原因。
为讲评试卷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2. 做好试卷统计和分析工作。
试卷的分析我分两步走。
首先我把事先设计好的学生试卷分析问卷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对试卷进行统计和分析,主要从试题考察的知识点,得分情况和失分的原因进行调查。
失分是因为基础知识不扎实还是答题技巧失分等。
第二步我把学生交上来的分析表总和,完成自己的分析调查表。
比如35题总分是8分,属于应用性的试题,稍难。
学生得分最高是7分,最低是0分,平均分是3.45分,出现失分原因有多方面:低层次的学生是因为不会分析材料,文字表述不清晰,原因分析不结合问题等问题,而答的较好的同学是也存在知识点遗漏和文字表达不规范,不能很好的使用政治术语等问题。
通过这样的分析我对学生的答题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个别交流,更深入掌握学情。
为了避免学生对调查的敷衍和自己过度的主观推测学生情况,也更好的掌握学生考后的心理动态。
我找了几位层次不一的学生让他们谈谈老师后的感想和他们在解题中的思维过程。
师:你这次考试的成绩很棒,95分,你是老师最放心的学生,但是有时候看你经常上课摸着头,是头疼吗?要调整好心态,不要太紧张,相信你考上重高是没问题。
生一:恩,我知道了。
师:14题你是对的,很多同学错的,你能说说你解题的思路吗?生一:我是从时间上看的1963,1965,1985这些时间表明是冷战时期。
师,你还能从试卷中找出什么信息?生一:邦德的敌人是凶恶的俄国人。
应该是这个吧。
师:那你知道007系列电影吗,知道邦德吗?生一:不知道。
师:………………师:23题你什么思路?生二:人肉搜索侵犯了别人的权利,很严重,应该是触犯了刑法。
师:那可能侵犯了隐私权这个选项为什么错?生二:他有可能两个字就错了啊师…………通过上述过程我发现教师和学生、不同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都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找学生谈话可以我更清楚学生的原有的知识基础和思路,从而找出学生错误的根本原因,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在讲评时有的放矢地解决这些缺陷和问题。
而且对部分情绪有波动的学生也做了一些心理辅导,让他们能更好面对考试中的错误。
而且从中我对试卷,学生有了很深刻的理解,也有信心4.综合信息,准备课堂资料。
在综合信息基础上,我设计了我的上课思路:考试情况的反馈——对错误率高的选择题通过生生、师生互动方式进行讲解——解题思路的呈现——典型试题巩固——非选择错误原因学生自我评析——讲解和思路的呈现——小结。
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运用的教学工具是课件。
理好思路后我制作课件,明确了要讲解的题目,从历年的中考试题中摘取了巩固性试题,用照相机拍下学生的试卷错误,并查阅了各种与讲题有关的资料。
终于万事具备,只等登台演出了二.精心讲解,提高课堂效率1.以考试分析情况导课,抓住学生兴趣,创设良好氛围,明确目的。
导入新课:①开门见山告诉学生这次考试的情况,最高分和平均分等等,并对学生做的比较好的方面进行表扬。
这个时候学生脸上的僵硬表情果然明显改容,就为课堂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教学氛围。
②考试后学生对考试的成绩是很有兴趣的,而且脑子中对试卷和解题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的。
在这个时候我适时地点出我们试卷讲评课的目的是为了查漏补缺,了解自己的不足并改正,同时放出课题“授之以鱼,弗如授之以渔”,让学生明白我们在这堂课要讲的是解题的方法而不是纯粹为了答案,使学生明确本堂课的目的。
2.精选题目讲解,突出重点和难点,贯穿解题思路讲授新课:①这次考试大家的选择都做的不错,但是你们知道错误最多的是哪题?我们的思想政治试卷上共有33题选择,在课堂上一题一题讲是不现实的。
由于事先做了大量的准备,所以故意问大家知道我们错的最多的那题是哪题?通过设置悬念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堂上来同时也推出了难点。
当各道题目的得分出现,学生知道14题是错的最多的时候鼓励学生挑战难度,讲讲自己解题思路。
这时候有同学自告奋勇地来讲解思路,她从年代的思路角度得出了正确答案。
老师鼓励其他同学是否有新的角度,学生又从题中“打败北极熊”等信息解题,在两位同学讲解后我补充说明了材料中三部电影的背景和隐含意义。
最后通过师生合作得出选择题的方法,突出从材料中重点词句中获取信息方法。
在整个这题的讲解过程中我们完成了三个步骤:生生提出解题思路——老师补充思路——获得普遍性的做题思路。
②再如34题,引导思路:第一题根据材料写出浙江土地资源的一个特点。
这个题目比较容易,要求学生从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七山一水二分田,山地面积占70.4%得出结论:土地类型多样,山地面积光,耕地面积少等特点。
学生一般能从材料得出一个特点,已经满足试卷的要求。
但是老师可以通过追问使得学生学会从材料中获取更多的信息。
第二题要求从表格中看出浙江耕地变化现状。
学生都能看出耕地资源减少了,学生在这里容易漏点,主要是考试时间比较紧,审题不清楚造成,在看过错误卷分析后学生很快说出正确答案。
第三题要求分析出原因这个题目属于为什么类型的题目,就比较深层次。
老师指导学生分层阅读材料,可以从材料中找出两层意思,学生把意思点出来后老师还要在这个基础上让他把语言组织一下,运用术语把答案落实下来,提高分析运用知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一题是提出建议。
要培养学生针对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出建议,在这里要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
在这个过程在讲解中通过让多个的同学讲一讲是如何进行正确思维的,为其他同学进行思维示范,没有陷入教师满堂灌的怪圈,并充分开展了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的方式。
同时在次基础上并扩充了知识点,让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学生进行了情感上的轰鸣,最后是能在书面上得出一套解题思路。
题目包括材料和设问两方面,审题要审设问和审材料两个方面,第一要认真“审设问”,要明确试题所发诸问的指向,知识范围和程度等。
可以通过抓住设问的关键词,弄清问题所要求运用的理论知识的范围。
第二要认真“审材料”,读懂试题所提供的材料,从中发现、判断和提取有效信息。
每次考试的试题各不相同千差万别,但解题方法是有相似之处的,一定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而且能一种方法应万变的题目。
3. 典型错误投影呈现,对症下药解疑惑。
一道试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可能很多,平时学生接触的最多是自己的错误,而且单独从自己的试卷来看似乎发现不了自己存着的错误,或者说与他人的差距。
所以我事先找了两份典型的错误样卷用照相机拍摄下来,在上课时让学生来共同面对。
让大家都来参与分析错误的原因。
比如34题我选用了回答较好和较差的两份典型错误试卷。
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错误分析,这时候学生因为看到同伴的答案,其好奇心和积极性被激发,在大家通过讨论探讨出错误的原因以后学生就能针对这些普遍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避免出错的方法及以后的应对措施。
学生认为要避免以上错误首先审题要仔细,要通过分层阅读理解材料的表述的思想,从来分析出反映的情况,不会遗漏知识点,同时在原因分析的时候紧扣材料中的关键词句通过归纳分析得出正确的答案。
至于文字的表述方面要学会从材料中选取有用词句,其次要学会运用书本上相关的术语,并多关注时事热语。
关键是落实基础知识和多做题,在平时做题的时候把握语言的严谨性,科学性和逻辑性。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互通有无,各取其长,各补其短,更容易接受知识同时增进了学生间的感情。
、4. 重视变式训练,实现思维上的拓展。
政治题的情景总是变换无息的,由于思维定势而造成的解答错误,学生是否会在教师的讲评之后就“烟消云散”呢?一般而言,拥有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立竿见影”之法的学生非常少见。
比较实在而又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跟踪训练,强化应变能力”。
在讲解完选择题后我把事先准备好的试题相近的补充习题拿出来让学生做,这些题目是特别是历年的中考试题,通过这几题的变式训练,既可以强化重难点,又可以做到触类旁通,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好的训练,同时可以解决成绩优秀学生吃不饱的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节试卷讲评课结束了,感觉比新授课还累。
从课前准备到课堂中自己一刻都没有闲下来,从形式和内容上对传统的试卷讲评课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颠覆,但是课堂中还是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这让我找不到成就感。
自己的精力投入与教学效果相去甚远。
如何提高试卷讲评课的效益,对此我进行了认真的总结与反思:1.课后有很多同学来向我邀功上课的表现,但是也有一位成绩偏差的同学向我反映:老师刚才上课我快睡着了。
这个无疑是对我最大的一个打击。
分析原因,我觉得主要有这几方面:首先是因为很少在试卷讲评课前做那么多的准备工作,感觉比较繁琐,而上课前因为配套练习影印出现点问题,所以一进课堂老师本人状态就比较烦躁和紧张,没有调整好心态,调动出教师自己高昂的情绪,也一定程度上感染了学生。
其次是老师本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上,试卷讲评课本身容量大,教师在讲解过程过于追求精讲,主观希望希望学生的答案能与自身答案吻合,而过分苛求导致个别题目分析时间拖得过长,不够简洁明了。
其实虽然在试卷讲评课老师要把课堂归还给学生,但是鉴于学生的原有知识积累,适当的指点也不是不可以,不能因为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而忽视了讲评本身的目的。
最后就是在课堂气氛的烘托和调节上,学生的功利心理决定了试卷讲评课学生的接受心态是疲弱不振的。
考得失败的沮丧,考得成功的兴奋,无论哪一种学生,都对试题本身缺乏老师所期望的热情与兴趣。
所以老师在这时候更应该做好现场气氛的调节作用,以免使得试卷讲评课陷入到只为答案,枯燥应付老师的局面。
2.课后有老师反映在听课过程中发现老师本人缺乏激励性的语言,没有兼顾到学生的反应。
虽然老师本人在一开始的导课中对学生实施了表扬,但在其后的过程中都缺乏这样的语言,这也是导致学生兴趣没调动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