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铁厂高炉冶炼知识讲解
一、什么叫炉况判断?通过那些手
段判断炉况?
答案:高炉顺行是达到高产、优质、低耗、长寿的必要条件。
为此不是选择好了操作制度就能一劳永逸的。
在实际实际生产中原燃料的物理性能、化学成分经常会产生波动,气候条件的不断变化,入炉料的称量可能发生误差,操作失误与设备故障也不可完全杜绝,这些都会影响炉内热状态和顺行,判断炉况就是判断这种影响的程度及顺行的趋向。
即炉况是向凉还是向热,是否会影响顺行,影响程度如何等等。
判断炉况的手段基本是两
种,一是直接观察,如看入炉原料外貌,看出铁、出渣、料速、风口情况;二是利用计器仪表,如指示风压、风量、料尺、各部位温度及透气性指数等的仪表。
必须两种手段结合,连续综合观察一段时间的各种反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炉况。
二、为什么力求稳定前四小时和后
四小时、班与班之间的下料批数?答案:稳定下料批数是高炉进程均匀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稳定下料批数的作用是稳定本班和班与班之间各次铁的炉温,如果料批相差悬殊则会带来炉温大幅度的波动和影响生铁的质量,即使在轻负荷条件下也是如
此。
三、工长的技术操作水平应该表现
在哪几个方面?
答案:⑴能及时掌握炉况波动的因素;⑵能尽早知道炉况不稳定的原因;⑶具有对待炉况波动的方法和手段;⑷能掌握炉况变化的规律。
四、高炉炼铁工(高级)综合实作
题
8小时模拟高炉操作。
1、对上班进行分析(8分)
2、制定本班操作方针(包括采取必
要措施)预测本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什么范围([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
(12分)
3、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
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21分)
4、班中检测操作方针与炉况走向是
否一致,若偏离并进行修正。
(6分)
5、对本班的操作进行总结。
(6分)
6、预测下班;料批总数及炉温会在
什么水平([SI]及铁水温度平均值),对下班操作提出建议。
(11分)
7、铁前、铁后对[SI]、[S]、R2及铁
水温度的判断。
(36分)
平分标准
1、共8分
(1)炉温水平趋势、原因分析(2分)
(2)炉况顺行状态及分析(2分)(3)各部炉体温度分析(2分)(4)上班调剂分析(2分)
2、共12分
(1)制定本班操作方针(6分)(2)预测本班料批总数(3分)±1批,扣0.5分
(3)预测本班炉温平均值(3分)[SI]±0.05%,扣0.5分
3、共21分
每小时对路况分析、判断,采取相应手段,写出依据或简易计算过程。
每小时3分。
4、共6分
(1)操作方针执行完成情况,2分
(2)操作中正确与失误,调剂适量与否,2分
(3)炉前出铁是否正常及对高炉的影响,2分
5、对本班的操作进行总结。
6分
6、共11分
(1)炉温、碱度趋势,3分(2)炉况顺行状况,3分
(3)料批总数,3分
(4)对下班建议,2分
五、富氧喷煤高炉连续滑料如何处
理?
答:(1)迅速停氧、减煤或停止喷煤,一次减风到不继续滑料为止,上部集中加焦补足停煤影响的热量,改善料柱透气性;(2)、如还不能控制滑料,则继续减风到风口不灌渣为止。
六、如何控制当班的料速?
答:料速不仅仅是用每小时跑料批数来表示,准确地讲,应该是每小时跑焦碳或矿石的吨数。
针对各自高炉的冶炼强度,正常情况下料速是可以计算出来的:料速=(冶强×炉容)÷(24×干焦批)
=小时入炉风量÷每吨干焦耗风量。
正常生产时应保持每三个小时平均料速相对稳定。
导致料速慢的原因有:1、负荷轻,炉温高。
2、料柱透气性差,冶强低,有难行征兆。
3、炉缸堆积(边缘或中心气流过于发展)。
4、渣铁未出好。
(渣铁出不好原因不全在炉前,后面要讲到)。
料速过快的原因有:1、负荷重或出铁量偏大,炉温下行。
2、冶强提高。
不论什么原因料速偏快后,都要采取防凉的措施,如加煤、提风温、控风、临时走一段请负荷料等,前两个措施偏攻,后两个措施偏守。
七、炉顶温度控制:
炉顶温度是反映煤气利用好坏的一个主要参数。
正常炉况要求炉顶温度曲线微微波动,各点相互交织,顶温水平不应超过250℃,顶温不分家,各点温差不大于50℃。
顶温高的原因(炉况不稳除外):1、料速慢,炉温高。
2、边缘气流发展。
顶温低的原因(空料线除外):1、料速快,炉温低或炉温下行。
顶温差超过50℃的原因:1、因料柱透气性差或炉腰掉渣皮等导致气流失常,局部出现管道或将出现管道,煤气利用变差。
其结果是:炉况出现
小塌料或难行悬料,炉温下行,渣铁排放量变小而风口涌渣或灌渣。
遇到这种现象应采取控风(以顶温差变小为准)、降负荷等措施降低强化冶炼水平,维持顺行,提高炉温,疏松料柱。
八、从炉腰温度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
1、一般情况下,炉腰温度均匀升高,有两种可能:一是边缘气流过于发展,会导致渣皮脱落,炉温可能下行。
二是煤气利用改善,炉温将要升高。
(判断是那种情况要结合炉顶温度、炉喉温度及炉身温度等进行综合分
析。
)
2、炉腰温度局部升高是一种气流不稳导致渣皮脱落的现象。
这种情况会导致渣铁量增大炉温下行甚至废铁,严重时会导致小崩料或炉缸堆积烧坏风口。
如炉温基础可以,料速正常,应及时出铁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炉温突下;如料速变慢,应适当控风防止崩料;如炉温基础偏低,应采取控风和临时走一段轻负荷料或加净焦、提风温等维持顺行和提高炉温的措施。
九、如何从铁量差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
铁量差是判断炉前工作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通常我们用每炉铁量差和每班铁量差来衡量铁口操作是否正常和铁水是否出净。
当班铁量大于理论出铁量的原因:1、上班铁未出好。
2、炉墙有渣皮脱落。
3、炉缸由堆积转活跃。
4、炉况不稳,交班前有塌料现象。
(出现上述现象应采取控风或退负荷、提风温等稳定炉温的措施。
)
铁量小于理论出铁量的原因:1、炉温高。
2、渣碱度偏高。
3、铁口浅。
4、炉况失常,大部分是煤气流失常导致炉温失常,炉缸堆积,窝渣铁。
(出现上述现象应采取短时间降风温或减煤降炉温、降低渣碱度、提高铁口深度、增加出铁炉次等措施。
如是炉况失常所致,应采取控风、加净焦或降负荷、提炉温、洗炉等措施,防止恶化后坐料或休风导致灌风口事故发生。
)
计算理论出铁量的简便方法是:
理论出铁量=当班8个小时或12个小时的跑料批数×矿批÷矿比
十、关于条件变化时负荷的调整
1、高炉休风的负荷调整、高炉减风的负荷调整、低料线的负荷调整、布料器停转的负荷调整、改倒装的负荷
调整、降雨天的负荷调整、停喷煤时的负荷调整、风温低时负荷调整等这些调整的参数要记好,记不住的要写在纸上随身带着,经常使用,熟能生巧。
2、调整负荷时要综合考虑,如休风时负荷的调整要考虑休风时的热损失(按公式计算),还要考虑复风时减风作业、风温水平低、空料线等问题。
低料线的负荷调整要考虑炉料预热时间变短、因空料线减风等。
就是要把几项因素影响值合并一起才能达到目的。
3、调负荷时要计算焦比,要从焦比
变化推断炉温变化趋势;要根据自己要求的炉温计算需要增减的焦比,从而计算需要的负荷。
十一、炉渣碱度的调整
1、要对机烧比例增减1%影响炉渣
碱度多少(稳定球团或生矿)、生铁含硅增减0.1%影响碱度多少、烧结矿碱度升降0.1影响炉渣碱度多少等要有一个量的概念,有利于迅速及时地判断炉况的发展变化趋势和分析变化的原因。
2、调负荷时要考虑炉温变化对炉渣
碱度的影响,尤其是降负荷提炉温时。
3、调渣碱度时要考虑三元碱度和四
元碱度。
表1高炉休风的负荷调整
表2高炉减风的负荷调整
表3低料线的负荷调整
表4布料器停转的负荷调整
表5改倒装的负荷调整
表6降雨天的负荷调整
表7停煤时的负荷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