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教学观念与改变教学方法专题讲座(20XX年4月13日)
一、认清课程改革形势,更新教学观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在更新,教学内容在更新,教学观念在更新,教学方法在更新,说明教学改革已进入到实质性阶段。
课程改革大势所趋,教师的教学观念不更新不行,教师的教学方法不更新不行,已经到了不改不行的阶段。
如果我们现在连这个形势都认识不清,还抱着陈旧的知识,还抱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师已经到很危险的境地,谁还执迷不悟,将来落聘的就是谁,这绝不是危言耸听的话。
二、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改革新方向。
我们的教师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把握课程改革新方向,按照普通学教育的培养目标进行教学。
“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三、彻底改变教学方式。
我们的教师现在还停留在传统教学的模式阶段,教师讲授知识,学生学习知识。
这种教学已经落伍,教师应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获得知识。
因此,教师的教学方式务必做到五个转变:
变注入式为启发式,变主讲式为互动式,变传授式为探究式,变听讲式为自主式,变被动式为主动式。
四、优化教学过程。
教师在一节课,突破教学重点,解决教学难点,是优化教学过程的关键所在。
什么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指学生对教材学习掌握过程的未知部分,是学生在学习过程必须掌握的从未接触过的知识点。
什么是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揭示重点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揭示所学知识内容的未知部分,进而向学生授以揭示未知部分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一旦掌握探求知识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受用一辈子。
五、上一节好课的标准如下:
1、教学语言:响亮、简洁、准确。
2、四个钻研:
(1)刻苦钻研教材,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不清楚本节课所讲的知识在本册、在整个学科知识体系所处的位置;钻研教材像挖井一样,挖掘越深,水越清澈,越甘甜。
(2)刻苦钻研新课程标准,解决把握教学方向的问题,完成教学目标;钻研教纲,就像研究定位器一样,确定教学有效范围。
(3)刻苦钻研考纲,解决准确掌握知识点的问题;钻研考纲,就像研究瞄准星一样,永远瞄准知识的靶心。
(4)刻苦钻研教学参考书,解决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的问题,绝不是简单的誊写参考书。
钻研教参,就像研究助手一样,在发挥助手作用的同时,一定要发挥你的智慧,教学参考书永远不能代替你。
在落实在一个“悟”字,悟者,用吾心也。
使用教材、教纲、考纲、教参,教师一定要逐字逐句领会,要像北京特级教师王启贤那样,做到:“字求其训,句求其旨,言出有据,烂熟与胸。
”
北京特级教师靳家彦说“我用40年的知识和经验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
我们的教师缺少的正是这种严谨的教风和敬业精神。
面对教学改革,面对新课程标准,我们不仅要有这种严谨的教风和敬业精神,还要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于实验,敢于实践。
六、理想化课堂教学的三大理念:即
生活性:课堂教学回归生活;
发展性:教学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生命性:“给知识注入生命,知识因此而鲜活”。
七、我们的教师去没去实验呢?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
自觉抓住两条主线:
一条是正确、科学讲授知识;
另一条是真诚、和谐沟通感情。
八、教学改革的目的: 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1、教师该讲的知识,做到讲深讲透拓宽加厚;不该讲的知识,指导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做到有序高效。
2、课堂教学做到“六精”与“六多”:精基础多能力,精讲授多互动,精分析多阅读,精提问多思维,精训练多合作,精结论多探究。
3、课堂教学,教师做到“五个求”:动之以情,求真;诱之以趣,求活;导
之以理,求准;授之以法,求实;练之以序,求效;教学个性化,求新。
4、现在重申:教师一定要严格自觉遵守学校制定的课堂教学要求上课,教师
讲课时间不准超过25分钟,练习不得少于20分钟。
5、课堂教学要教在“点”上。
明确课堂教学的知识点,确定教学起点,确定
教学重点,确定教学难点,确定教学要点,确定知识的相关点,确定考
试的热点。
教师要解放思想,更新教学观念。
施行新课改,困扰教师最大的是新旧教学观念的碰撞。
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受到挑战,甚至不适应新
课程教学的要求。
教师别无选择,只有通过学习,逐渐更新,以适应新课程教育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简明扼要,就是把教书育人完美结合。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强调的是教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强调的是育人。
教书的途径,育人是目的。
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育人是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主学习”。
新课程对学生的教育是由内向外,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由内向外,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育、管理是由外向内。
新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是自主的,是主动的,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以往被动的学习。
这种改变首先要求教师必须适应这种教育教学。
如何把书本知识、教师的知识转化成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这种转化是有条件的,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符合学生学习的需求。
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别无选择。
谁更新得快,改变得早,谁就是最大的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