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总则一、项目及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项目名称: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站房及相关工程施工图;工程名称:福清西站、莆田站、泉港站、泉州南站、泉州东站;建设单位: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总体设计院: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站房设计院:1、福清西站、莆田站的设计单位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和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组成的设计联合体;2、泉港站的设计单位为中铁第五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3、泉州南站的设计单位为中土集团福州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4、泉州东站的设计单位为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咨询:中铁第二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二、设计依据1.中国铁路总公司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新建福州至厦门铁路初步设计的批复》铁总鉴函[2017]464号。
2、【初设批复】(未下达)3.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铁路客站停车设施设置标准》的通知(铁总建筑设计[2017]313号);4、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关于转发《南昌局集团公司福州南、厦门、莆田、泉州东站站房及相关工程初步设计预审意见的函》的函(东南铁工函[2020]85号);5、东南沿海铁路福建有限责任公司《关于新建福厦铁路福清西、莆田、泉港泉州南站站房及相关工程修改初步设计预审会的纪要》(东南铁工[2019]104号)。
三、设计范围及设计年度(一)设计范围及界面1、福清西站、莆田站、泉港站、泉州南站、泉州东站站房工程:新建站房(不含四电集成)、旅客活动平台、站台雨棚、站台面层装修、旅客天桥、旅客地道装修等。
2、因站房扩大规模、站型变化或规划调整变化引起的相关工程调整,主要内容为:站前的含桥涵、地路、站场、站场综合管沟及四电等工程。
3、站房及相关工程与地方市政配套工程的设计和投资界面原则上以东南公司与地方政府签署的相关协议为准。
(二)设计年度近期2030年;远期2040年。
四、线路及车站概况(一)沿线车站概况福厦客专从福州南站(含)至漳州站(含),正线长度277.420km,全线设置福州南站、福清西站、莆田站、泉港站、泉州南站、泉州东站、厦门北站、漳州站共八座旅客车站,其中漳州站为利用既有站房,新建福州南站、莆田站、厦门北站与既有福厦铁路并场设站。
(二)线路主要技术标准(1)铁路等级:高速铁路。
(2)正线数目:双线。
(3)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4)正线间距:5.0米。
(5)最小曲线半径:一般7000米,困难地段5500米。
(6)最大坡度:一般地段20‰,困难地段30‰。
(7)到发线有效长度:650米。
(8)动车组类型:电动车组。
(9)列车运行控制方式:自动控制。
(10)行车指挥方式:调度集中。
(11)最小行车间隔:3分钟。
五、沿线车站客运量沿线车站旅客发送量及最高聚集人数汇总表车站车站年旅客发送量(万人)最高聚集人数日均旅客发送量(人/日)高峰小时旅客发送量(人/小时)备注近期远期人次近期远期近期远期福州南2230 3090 10000 61096 84658 8620 12020 与既有福厦线并场#本线1050 1350 4000 28767 36986 3790 4630福清西220 360 1500 6027 9863 900 1560莆田780 1100 3500 21370 30137 3160 4510 与既有福厦线并场#本线370 530 2000 10137 14521 1460 2110泉港280 410 1500 7671 11233 1170 1690泉州南830 1200 400022740 32877 3420 4630泉州东厦门北1800 2380 8000 49315 65205 6740 10820 与既有福厦线并场#本线630 950 3500 17260 26027 2870 3830六、沿线站房及相关工程概况(一)沿线客站概况沿线客站概况表序站名最高聚集人数新建站房面积(平米)站型跨线设施(米)站台雨棚(平米)新建站场规模铁路停车设施(平米)(本线)天桥地道1 福州南10000(本线4000)50000 线正下与站房合并设置820008台16线2 福清西1500 15000 线侧下利用桥下空间设置通道165542台4线8000(车库)3 莆田3500(本线2000)39000 高架既有天桥延长(12米宽)、新增联系天桥一座(6米宽)既有地道延长(12米宽)171833台7线16000(车库)4 泉港1500 10000 线侧平2×8米8100 2台4线5000停车场5 泉州南4000 30000 线侧下1×10米1×10米172513台7线16000(车库)泉州东3000 20000 线侧平1×12米1×12米121502台5线8000(车库)6 厦门北8000(本线3500)50000 高架与站房合并设置532007台15线7 漳州3500 利用既有站既有天桥延长(12米宽)既有地道延长(12米宽)66001×550×12根据建设单位与各站地方政府签署的相关协议,福清西、莆田、泉州南站的铁路停车设施为市政站前广场的地下车库,在铁路用地红线范围以外,由地方政府完成土建工程后移交给铁路有关部门。
(二)本次施工图设计的五站概况1、福清西站福清西站最高聚集人数1500 人,站场规模为“二台四线”,两座站台均为450米×9米×1.25米。
(1)全线初步设计站房面积3500平方米,为线正下站房,桥式高架站台;站台雨棚为钢筋混凝土有柱雨棚,与站台面等长,面积8100平方米。
(2)修改初步设计站房面积为15000平米,站型由线正下改为线侧下,站台雨棚覆盖面积16554(站房范围内为钢结构金属屋面,站房范围外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架空层面积12000平米,站房二层连接站台平台2454平方米,进站通道790平方米,出站通道1632平方米,旅客活动平台及落客车行道雨棚5231平方米,高架轨道桥下站台范围景观工程15293平方米。
高架站台由桥式结构站台改为框架结构站台,面积8100平米。
铁路停车设施位于市政站前广场地下,面积8000平方米,由地方出资建设土建工程后移交铁路部门。
2、莆田站(1)全线初步设计新建莆田站场与既有站场并场设置,车站最高聚集人数3500人(本线2000人),利用既有站房,既有站为线侧平式站房,采用天桥(12米宽)进站、地道(12米宽)出站的上进下出模式。
新建站场规模为“二台六线”,站台均为450×12×1.25m岛式站台,新建站场和既有站场之间间距约75米(站中心处最外到发线间距),设存车场,存车线总规模为6条,初期新建存车线3条,预留存车线3条。
站房及相关工程包括延长既有天桥和地道方式,连接既有站房和新建站场,延长既有天桥面积3000平方米,延长既有地道面积3674平方米,新建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雨棚两座,面积10800平方米。
(2)修改初步设计在原设计二台六线规模基础上,增加450×15×1.25m基本站台一座,到发线一条,最终新建车场形成三台七线的规模。
新建站房建筑面积36455平方米。
站型为线侧+高架候车模式,其中高架候车部分上跨新建站场和存车场,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上进下出,延长既有进站天桥(560平方米)连接新建站房,使新建站房旅客可以通过天桥到既有车场上车离站,新建一座6米宽的天桥(832平米)连接新建站房和既有站房的候车厅,延长既有旅客地道(4652平方米)至新建站房出站厅。
站台雨棚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站台有柱雨棚,面积17183平方米。
铁路停车设施位于市政站前广场地下,面积16000平方米,由地方出资建设土建工程后移交铁路部门。
3、泉港站泉港站最高聚集人数1500 人,站场规模为“二台四线”,两座站台均为450米×9米×1.25米。
(1)全线初步设计站房面积3500平方米,为线侧下站房,站场一部分为桥式高架站台,一部分为路基站台,跨线设施为8米宽旅客地道一座,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下进下出,站台雨棚为钢筋混凝土有柱雨棚,与站台面等长,面积8100平方米。
(2)修改初步设计新建站房面积10000平方米,由原线侧下改为线侧平,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下进下出。
旅客地道道由8米宽改为10米宽,站台雨蓬采用钢筋混凝土有柱雨蓬,面积为8100平方米。
原站区站台在站场范围内为路基站台,以外两侧为高架桥式站台,现调整为站场范围内仍为路基站台,两侧以外为高架框架结构站台。
铁路停车设施位于站房一侧的地面,面积5000平方米。
4、泉州南站泉州南站最高聚集人数4000 人,站场规模为“三台七线”,一座基本站台为450米×15米×1.25米,两座中间站台为450米×12米×1.25米.(1)全线初步设计站房面积30000平方米,为线侧下站房,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下进下出,跨线设施为10米宽进站地道一座,10米宽出站地道一座。
站台雨棚为钢筋混凝土有柱雨棚,与站台面等长,面积17260.51平方米。
(2)修改初步设计站房面积为30000平方米,为线侧下站房,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下进下出。
出站层(负一层)面积3185.6平米,进站层(一层)面积14032.9平米,二层及夹层面积12780.5平米。
站房和站台间连廊(一层和二层)面积为3708平米。
跨线设施改为两座10米宽旅客地道,进站地道(洞身)817.80平方米,进站出入口790平米;出站地道(洞身)817.80平方米,出站出入口763.71平米。
站台雨蓬采用钢筋混凝土有柱雨蓬,面积为17260.51平方米。
铁路停车设施位于市政站前广场地下,面积16000平方米,由地方出资建设土建工程后移交铁路部门。
5、泉州东站泉州东站最高聚集人数3000 人,站场规模为“两台五线”,一座基本站台为450米×15米×1.25米,一座中间站台为450米×12米×1.25米.(1)全线初步设计全线初步设计时无泉州东站。
(2)修改初步设计站房面积为20000平方米,为线侧平站房,旅客进出站模式为上进下出。
出站层(负一层)面积1270平米,进站层(一层)面积9464平米,一层夹层面积1660平米,二层面积6602平米,二层夹层1004平米。
站房和站台雨棚连廊面积为1470平米。
跨线设施为12米宽进站天桥一座,12米宽出站地道一座。
站台雨蓬采用钢筋混凝土有柱雨蓬,面积为12150平方米。
铁路停车设施位于市政站前广场地下,面积8000平方米,由地方出资建设土建工程后移交铁路部门。
七、设计总原则(一)精品客站建设目标在设计中充分贯彻“以人为本”,在功能和形式上考虑当代铁路发展特点和地域文脉传承完成铁路客站建筑设计,实现以下目标:1.交通换乘“畅通融合”铁路客站与周边规划共同作用形成综合交通枢纽,与城市规划和周边交通方式融合,以降低广大旅客出行的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为目标,畅通旅客进出站、候车、乘车流线,提高设计系统性、整体性和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