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

阿奇霉素药代动力学

舒美特的药代及药效学
药代动力学:
血清、组织和体液内的药物浓度随时间而发生的变化
药效学:
血清/组织/体液中药物浓度及其抗菌作用和毒性之间的关系
传统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
时间-血浆浓度变化曲线
Amsden GW et al. In: Mandell GL, Bennett JE, Dolin R, ed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Infectious Diseases. 5th ed. Philadelphia, Pa: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0:253-261.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Permission conveyed through Copyright Clearance Center, Inc.
舒美特® 500mg, 每日一次,连服3天
50 20 10
浓度(mg/kg或mg/l)
5
2 1.0 0.5 0.2 0.1 0.05 0.01 0
扁桃体 前列腺 子宫颈 血 清 MIC90
流感嗜血杆菌 嗜肺军团菌
1
2
3
4
5
6
7
8
9
10(天)
化脓性链球菌(A组) 肺炎链球菌 卡他莫拉菌 沙眼衣原体 肺炎支原体
组织浓度是血清浓度的10-100倍 平均组织半衰期长达68小时,保证了临床治愈率
Krohn K: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4-868 Foulds G: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8-871
氟喹诺酮类
浓度依赖型杀菌剂,1.5~2.5h后效应
PK/PD参数
AUC24/MIC
最佳参数值(break point) G-细菌 AUC24/MIC为125(24h期间平均AUC相当于MIC 5倍), 临床治愈率80%,细菌学治愈率82% SP AUC24/MIC为25~32
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1-3
AUC/MIC
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1-3
抗生素的药效学
抗菌药物的杀菌作用特性与PK/PD参数
Antibiotic concentration
Area under the curve to MIC ratio
MIC
Peak to MIC ratio
T>MIC是预测体内β内酰胺疗效的主要PK/PD参数
T>MIC达40~50%就可获85~100%细菌清除率 中性粒细胞减少动物模型
无PAE时, T>MIC需达90~100%,故宜持续静脉滴注
有PAE时, T>MIC需达50~60%,故必须多次给药方案
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1-3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健康成人口服 舒美特 500mg后的组织浓度
组织或 给药后 组织或体液 体液 时间 (h) 浓度(μg/g 或μg/ml) 皮肤 72-96 肺 72-6 痰液 a 2-4 痰液 b 10-12 扁桃体 c 9-18 180 扁桃体 c 19 子宫颈 d 0.4 4.0 1.0 2.9 4.5 0.9 2.8 相应的血浆 或血清浓度 (μg/ml) 0.012 0.012 0.64 0.1 0.03 0.006 0.04 组织或体液浓度与血 浆或血清浓度之比 35 >100 2 30 >100 >100 70
a:首次给药后2-4小时标本 b:首次给药后10-12小时标本 c:首次给药250mg,bid,q12h d:单次给药500mg后19小时
Fould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3;31(suppl):39-50.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舒美特® 500mg单剂给药后4天,各组织中浓度
Omnicef [package insert]. North Chicago, Ill: Abbott Laboratorie性与PK/PD参数
杀菌作用特性 浓度依赖性杀菌和强持续效应 时间依赖性杀菌和弱~中等程度 持续效应 时间依赖性杀菌和强持续效应 PK/PD参数 AUC/MIC或 Cmax/MIC T>MIC 抗菌药物 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制 霉菌素、两性霉素B β内酰胺类、红霉素等老一代大 环内酯类、伊曲康唑 阿奇霉素等新一代大环内酯类、 四环素类、万古霉素、氟康唑
Foulds G, Shepard RM, Johnson RB.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azithromycin in human serum and tissues. J Antimierob Chemother 1990;25 (Suppl A):73-82.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Time
24-hr AUC/MIC is correlated with outcome of infection, the magnitude required for success and MIC at which this occurs becomes the PD breakpoint
-内酰胺类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对舒美特®组织浓度和组织半减期的分析为每日给药
1次、疗程5天的方案(第1天500mg,第2~5天
250mg)治疗常见感染提供了药物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采用这种方案在最后1次给药后5天或更长的时间内, 预期许多组织中药物浓度将大于2mg/kg,明显高于 常见致病菌的MIC90 。
舒美特®药代动力学
健康志愿者口服舒美特®每日500mg,联服3天或第一天服用500mg, 第2到5天服用250mg后的平均血清药物浓度
0.6
平均药物浓度 (mg/L)
0.5 0.4 0.3 0.2 0.1 0.0 0 48 96 144 192
3-Day 5-Day
240
288
时间 (小时)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行选择性肺部手术病人使用舒美特®后肺内各部位的药物浓度
舒美特®在呼吸道组织、肺泡巨嗜细胞中高浓度、长时间的持续存在
Foulds G. et al.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0;25(suppl A):73-82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舒美特® 1~2g口服后有关组织穿透性的药物动力学数据提示,药物在女性生殖器组织 中的浓度高于主要病原体如:沙眼衣原体、解脲脲原体、淋球菌和杜克雷嗜血杆菌的MIC90。
分子结构
舒美特
CH3 H3C H3C HO N(CH3)2 O CH3 HO O CH3 O CH3 CH3 O CH3 OCH3 O O CH3 OH CH3 CH3 CH3
红霉素
N(CH3)2 OH HO CH3 O O CH3 CH3 CH3 O CH3 OCH3 O O CH3 OH O CH3 CH3
3、舒美特®同时也弥散到细胞 外,回到组织间液和血流。 2、舒美特®不单单分布 在组织间液,同时也在 组织细胞内蓄积。但是 药物在细胞内不受限制。 细胞、组织间液和血流之间的 动力平衡使得组织内保持高而 稳定的浓度。
Foulds G et a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1993;31(suppl):39-50.
氨基糖苷类
浓度依赖性杀菌剂,有较长PAE(体外1~3h,体内10h) PK/PD参数 Cmax/MIC和AUC24/MIC 最佳参数值为Cmax/MIC= 8~12(药效学折点) 除心内膜炎患者、腹透/血透患者、大面积烧伤患者外,推荐 每日1次给药
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1-3
传统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
吸收 血清 排泄
组织间隙 +/-
细胞
对传统抗生素来说,药物吸收入血,弥散到组织间液,极少甚至没 有浸润到组织细胞。
传统抗生素(典型的-内酰胺类抗生素)的组织渗透性
组织 扁桃体 窦组织 肺组织 中耳液 组织:血浆比率 0.24 0.16 0.31 0.15
由于传统的抗生素特征性地不 在细胞中蓄积,因此组织浓度一般 都要比血清浓度低。以ß - 内酰胺类 为例,组织/血清浓度比率低于1。
大环内酯类

红霉素等老一代大环内酯类
PK/PD参数T>MIC 最佳参数值T>MIC 40~50%

舒美特®
PK/PD参数 AUC24/MIC 最佳参数值 AUC24/MIC = 25
汪复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几个问题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5;5(1):1-3
独特的药物特性,抗生素领域的突破
舒美特®的药代动力学
舒美特® 药代动力学
单剂给予舒美特®500mg后
部 位
前列腺 扁桃体
药物衰减率h-1
0.0116 0.0091 0.0104
半衰期h
60 76
女性生殖系统
67
Krohn K: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4-868 Foulds G: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8-871
舒美特®浓度 (mg/kg ) 前列腺组织 肺组织 女性生殖系统组织 扁桃体组织 0.8~2.3 2.3~8.1 0.27~1.48 0.26~2.0
Krohn K: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4-868 Foulds G: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1;10:868-87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