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文化艺术展览策划方案

某文化艺术展览策划方案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德·玛利亚 《闪电原野》
该作品完成于1971年。他在新墨 西哥州大片的土地上用400根、每根 长6.27米的不锈钢杆,按杆距67.05米 的标准,摆成宽列为16根,长列为 25根的矩形排列。在6月至9月的雷 电季节,这些钢杆便吸引来一道道 闪电,形成壮丽的景观。
大地艺术案例特别推介
某文化艺术展览策划方 案
路漫漫其悠远 2020/3/25
前言
旅游崛起,文化先行,文化推动旅游发展。重庆市江津区有着得天独厚的 文化资源,文化事业日益繁荣、文化产业蒸蒸日上。用文化推动旅游,江津的 旅游腾飞指日可待。
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将与江津的大地缘战略不谋而合,在增加本地 区的文化内涵同时带来大量的客源,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构筑一个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市场广阔、充满活力的区域文化经济体系,从而为江津的进一步 发展提供更大的平台。
在大地艺术中,土壤、石头、木头、冰 雪、砂石都成为艺术家常用的材料。沙 漠、森林、农场或工业废墟,成为艺术 家关注的对象。这是大地艺术对传统艺 术概念革命的重要标志之一。
路漫漫其悠远

大地艺术简介
大地艺术的发展
路漫漫其悠远
大地艺术有两个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取材并完成于大地。艺术 家通常使用来自土地的材料,如岩石、 泥土、沙子、火山堆积物等,通常与自 然、土地、大型建筑发生联系,它们很 容易毁坏或消失。
路漫漫其悠远
大地艺术案例特别推介
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山间的美术馆
首届的大地艺术祭,沿例邀请多位大师级艺术家,包括卡巴可夫夫妇、草间弥生、蔡 国强等,以拉抬艺术祭的声势与国际能见度之外,大部分大地艺术祭的作品都是委托 制作、结合建筑成为空间机能的一部分、或是结合自然成为艺术祭长期设施的一环, 并成为该地区长远的文化资产,有高达130件作品被有计划地保留下来。
大地艺术祭的原始构想《里山美术馆》,利用妻有地区最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让作 品自由自在地《倘佯》于梯田、农地与山林之间,这与发生于都市空间中的公共艺术 有很大的区别。对大多数参观大地艺术祭的观众而言,耐心地寻找着置放于隐蔽所在 的艺术作品,感受着美丽自然与全身、心的畅谈,使得整个在山里田间的行路过程, 成为构成体验大地艺术祭最重要的元素。
路漫漫其悠远
路漫漫其悠远
克里斯托夫妇 《包裹德国国会大厦》
1995年6月17日,克里斯托夫妇完成了一件惊世之作——《 包裹德国国会大厦》。这件作品耗费了1000多万美元。展示期间 吸引了400万人,当时柏林的旅馆被订购一空。它成为战后柏林 历史上最为瞩目的艺术品。
克里斯托夫妇 《日本到美国》
1991年1月,在美国加州出现了一个宏伟壮观的画面,1800名工 人将克里斯托设计的1760把黄伞竖立打开。在干燥得要着了火的 黄土地上,黄金群蜿蜒长达29公里。
中国·重庆首届国际大地艺术季将成为驱动江津乃至重庆文化产业风帆的 东风,将成为构建当地文化形象的标志性文化事件。
路漫漫其悠远
导读
路漫漫其悠远
基本计划 活动计划 支持计划 项目预算
导读
基本计划 活动计划 支持计划 项目预算
路漫漫其悠远
活动背景 活动意义 活动主题
大地艺术简介
大地艺术的源起
大地艺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工业化在带给人类物质财富的同时,也 为社会造成许多灾难。面对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西方传 统以人为中心,以科技为手段的价值观受到了挑战,在这种人与自然关系转变 过程中,一些有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开始探索并且将新的思想融于他们的作品 之中。
路漫漫其悠远
大地艺术案例特别推介
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用艺术助跑经济
艺术祭的策划单位全力统合妻有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质温泉、日本国内独具的 梯田景观、知名的信浓川流域等)、傲人的物产(越光米、吟酿清酒、新鲜食材等 )与传统产业(制作和服的丝绸、承继绳纹文化的烧陶技术、现代花艺等),充分 发挥地方文化产业的理念与效益。
第二个特征是体量巨大,是艺术家族中 的恐龙,有些作品甚至改变了地貌。这 意味着大地艺术无法进入艺术馆和纳入 传统艺术体制。
大地艺术简介
大地艺术的发展
大地艺术最有名的作品是罗伯特· 史密森的《螺旋防波堤》,完成于 1970年。艺术家在美国犹他州大盐 湖东北角的岸边建造了一个大螺旋 形的防波堤,长1500英尺,宽15英 尺,由65000吨黑色玄武岩、石灰 岩和泥土组成。1971年,由于湖水 升起,这件作品现在已经沉没在水 下15英尺的地方。
日本越后妻有艺术三年展
植根于地方特色的艺术活动
越后妻有是日本新泻县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古镇,2000年开办的《大地艺术祭:越 后妻有艺术三年展》,尝试带领自美术馆脱逸的当代艺术深入穷乡僻壤,在自然田 野中与当地居民一起生活劳动,藉以重获不同的艺术养分与新的社会价值。
这个艺术三年展原本是一项称作《艺术项链计划》的一环,由新泻县内的六个市役 所于1997年提出的一项十年计划,试图通过艺术和文化的手段,来重振一个在现代化 过程中日益衰颓老化的农业地区。大地艺术祭从一开始就着力于结合当地小区居民 、动员全国性的义工制度与强调针对特定场域创作的作品,尤其鼓励艺术家再利用 妻有地区特多的空屋与废弃小学校舍,透过了解当地情况来发展作品主题。
首届大地艺术祭即吸引超过16万的参观人次,并且在第二届就达成20万人次的原定目 标。撇开纯经济效益的考虑不谈,单就一个艺术活动能带动如此数量的人潮,还是 令人动心的。此外,大地艺术祭对草根参与的重视,透过鼓励艺术家与地方传统产 业的合作,一定程度地也带动了地方民众对艺术祭的关注与对当代艺术的兴趣,为 一个日益衰颓的地区注入了新的活力、信心与希望。
这些艺术家走出了画室与画廊的狭小环境而投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之中,摒弃了 传统画布、颜料与材料的限制,注重艺术与大自然的脆弱性、自然力、自然过 程、自然材料等的结合,从而开拓了大地艺术(Land Art)这一新的艺术领域。
路漫漫其悠远
大地艺术简介
大地艺术的发展
首次“大地作品艺术展”于1968年在美国 纽约的德望画廊举行。由此宣告了一种 新的现代艺术形态—大地艺术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