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教学大纲1.课程中文名称: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
2.课程代码:
3.课程类别:实践教学环节
4.课程性质:必修课
5.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6.电子技术课程理论课总学时:256总学分:16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学时:3周课程设计学分:3
7.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类各专业
8.先修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PCB电路设计一、课程设计简介
实验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课是着眼于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毕业设计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全面的综合训练;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几门课程构成的课程群的要求,对学生进行综合性训练,培养学生运用课程群中所学到的理论学以致用,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是电子信息类各专业必不可少的重要实践环节,它包括设计方案的选择、设计方案的论证、方案的电路原理图设计、印制板电路(即PCB)设计、元器件的选型、元器件在PCB板上的安装与焊接,电路的调试,撰写设计报告等实践内容。
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全过程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实践操作为主,教师的讲授、指导、讨论和研究相结合为辅的方式进行,着重就设计题目的要求对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形成、电路调试和参数测量等展开讨论。
由指导教师下达设计任务书(学生自选题目需要通过指导教师和教研室共同审核批准),讲解示范的案例,指导学生各自对自己考虑到的多种可行的设计方案进行
比较,选择其中的最佳方案并进行论证,制作出满足设计要求的电子产品,撰写设计报告。
需要注意是,设计方案的原理图须经Proteus软件仿真确信无误后,才能进行印刷电路图的制作,硬件电路的制作,以避免造成覆铜板、元器件等材料的浪费。
电路系统经反复调试,完全达到(或超过)设计要求后,再完善设计报告。
设计的整个过程在创新实验室或电子工艺实验室中完成。
二、电子电路设计与制作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
教学目标:
1、通过课程设计巩固、深化和扩展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逐步提升从事工程设计的能力。
2、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工程设计思想,掌握工程设计的思路、内容、步骤和方法。
使学生能根据设计要求和性能参数,查阅文献资料,收集、分析类似电路的性能,并通过设计、安装、焊接、调试等实践过程,使电子产品达到设计任务书中要求的性能指标的能力。
3、为后续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的着眼点是让学生开始从理论学习的轨道上逐渐转向实际运用,从已学过的定性分析、定量计算的方法,逐步掌握工程设计的步骤和方法,了解工程设计的程序和实施方法;通过课程设计的训练,可以给毕业设计提供坚实的铺垫。
4、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文字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协调工作能力。
课程设计报告的撰写,为今后从事技术工作撰写科技报告和技术文件打下基础。
5、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其基本工程素质。
基本要求:
1、能够根据设计任务和指标要求,综合运用电路分析、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的工程设计能力。
2、会根据课题需要选择参考书籍,查阅手册、图表等有关文献资料。
能独立思考、深入钻研课程设计中所遇到的问题,培养自己分析问韪、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