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

高三化学总复习第一讲


2、元素含量:
地壳中前五位元素的质量分数,O﹥Si ﹥ Al ﹥ Fe ﹥ Ca
3、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单质。
在室温下:以气态存在的单质共11种, N2、O2、H2、F2、 Cl2、He、Ne、Ar、Kr、Xe、Rn 以液态存在的二种, Br2、Hg(金属) ②化合态:只存在化合物中,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称为化合物
化合物的其他分类
共价化合物 按结构 离子化合物 化 合 物 一定含有离子键; 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
电解质 酸、碱、大多数盐和金属氧化物 按电离 与 否
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自身发生电离而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无机化合物
按含碳 与 否
有机化合物
1、定义:
(一)元素
(1)元素 (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 (2)核素 (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中子数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同种元素不同 原子之间的互称) 自然界大多数元素都有同位素(C、H、O、Cl) 天然存在的元素里,各种同位素所占原子个数比(丰度) 为一定值。 即: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等于它的各种同位素的相对原子 质量,乘以其所占的原子百分率之和。 M=M1· a1%+M2· a2%+......+Mn· an% 辨析:四“同”的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 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一、物质的组成
二、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一、物质的组成
宏观角度
由元素组成 分子
物 质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例:二氧化碳由 构成,由 组成,二氧化碳分子由 构成。 A、碳元素、氧元素 B、二氧化碳分子 C、碳原子、氧原子
固态,离子化合物,H为-1价,如NaH、 固态氢化物 KH、CaH 等; 2 不能和酸或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不成盐氧化物 物,如:CO、NO等;
化 合 物
氧 化 物
酸性氧化物 成 盐 氧化物 其他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酸 碱 盐
如:过氧化物Na2O2、特殊氧化物Fe3O4 ; 注:⑪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也 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⑫酸酐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乙酸酐(CH3CO)2O; 酸酐不一定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HMnO4对应酸酐Mn2O7 就是金属氧化物。 ⑬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但碱性氧化物一定是 金属氧化物;碱不一定都有对应的碱性氧化物,如氨水。
下列这些物质由分子构成的是 子构成的是 ①铁 ⑨镁条 ②五氧化二磷 ⑩氮气 ③氢气 ④白磷 ⑧氩气 ⑤水 ⑥氯化钾 ⑦二氧化硫Fra bibliotek,由原
分子构成:②③④⑤⑦⑩
由原子构成:①⑧⑨
四“同”的比较
同位素 相同点 同素异形体 同系物 同分异构体
质子数 中子数 原子
不同 近相同
H、D、T
元素 组成和结构 单质
三、物质的分类
金属单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物质 分散系 混合物 溶液 浊液
非金属单质
稀有气体
胶体
其他 无固定组成、无固定熔沸点
单质
黑色金属 Fe、Cr、Mn 冶金分类 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其它金属 轻金属(密度小(0.53~ 4.5g/cm3) 如钠、镁、铝) 密度分类 重金属一般密度在4.5g/cm3以
一般氧化还原反应 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电化学中氧化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反应
离子反应 非离子反应(分子反应)
②在水溶液进行的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一般都是离子反应。
按反应进行的程度
可逆反应
不可逆反应
按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吸热反应(△H>0) 放热反应(△H<0)
质量守恒(对所有化学反应) 2.化学反应中的定量关系 电荷守恒(对离子反应) 得失电子守恒(对氧化还原反 应反应) 速率问题(对所有化学反应)
不同 相似 红磷、白磷
结构相似 分子组成 有机物
不同 相似 烷烃
分子式 分子结构 有机物
不同 相似 / 不同 C 2H 4O2
反回
不同点 对象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实例
3.离子和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1)离子是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阳离子:Na+、NH4+、 [Ag(NH3)2]+, 阴离子:Cl-、SO42(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离子晶体)
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CO2、SO2、Mn2O7; 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 物,如:k2O、MgO、CaO 既能与酸又能与碱反应,生成 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按含氧 与 否 无氧酸 含氧酸 一元酸 按电离 H+ 数 酸 按电离 程 度 按酸根 氧化性 按沸点 二元酸 多元酸 强酸 弱酸 HCl、HBr、HF H2SO4、HNO3、HClO4 HCl、HNO3、CH3COOH H2SO4、H2SO3 H3PO4 HCl、HNO3、H2SO4 HF、CH3COOH、H2CO3、H2SiO3 HNO3、H2SO4(浓)、HClO
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一)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 度、导电性、导热性、比热容……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可燃性、金属腐蚀、干馏、裂化、重整、变 性、老化、硫化、炭化、油脂硬化、硬水软化、水 泥硬化、结晶、风化、同素异形体间的互变 ……
微观组成——原子、分子、离子:
1.原子和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1)原子的定义:原子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①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属原子晶体) : 金刚石、晶体硅、SiO2、SiC、石墨(混合型晶体) ②稀有气体(分子晶体) 金属单质(应由金属离子和自由电子构成) (属金属晶体) (3)原子团 ①概念:由两个或多个原子结合而成的原子集团,在许多化学 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
高三化学总复习
第一专题 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第一单元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含义;了解原 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 的概念。
(1)分子的定义: 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它能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③酸酐(除SiO2) :SO2、SO3、CO2、P2O5、N2O5、Cl2O7 等 ④酸类:HClO、H2SO3、H2SO4、HClO4、H3PO4、H2SiO3、H2CO3等 ⑤有机物:烃类、烃的衍生物、糖类、氨基酸 等 ⑥其他:N2O、N2O4、CO、H2O2、NO、AlCl3(Al2Cl6) 等
例.H、D、T、H+可以用来表示 (D)
A.四种不同元素
B.化学性质不同的氢原子
D.氢元素的四种不同微粒
C.氢元素的四种同位素
H(氕)、D(氘)、T(氚)是氢元素的三种同位素。
(二)分子、离子、原子比较
(一)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概念的范畴不同 元素——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粒——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2.决定种类的因素不同 元素——由核电荷数(即质子数)决定 (如16 8O、17 8O、18 8O 为同一种元素) 原子——由质子数和中子数两者共同决定 [如1 1H、 2 1H(D) 、 3 H(T) 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1 分子——由原子的种类、个数及结合方式共同决定(如O2、 O3,H2O、H2O2,CH3COOH、HCOOCH3均为 不同分子) 离子——由它的组成、结构及电荷数共同决定(如MnO4-, MnO42-为不同离子)
(三)化学变化中的有关问题
按反应的基本类型
注意:
①置换反应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复分解反应一定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单质出现的
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其它则要看反 置换反应 应前后化合价是否发生升降。
无 机 化 学 反 应 分 类
按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复分解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上 如铁、铜、镍、锡、铅)
金属
单 质
非金属
含量分类
常见金属 Fe、Al、Cu
稀有金属 Zr 、Nb 、Mo 由分子构成:H2、Cl2、P4、O3 由原子直接构成:金刚石、晶体硅 均为单原子分子
稀有气体单质
化合物
氢 化 物 气态氢化物
一般为气态,共价化合物,H为+1价,非 金属显最低价;如HCl、H2S、NH3等
(二)物质的变化 1.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物理变化 微观 本质 无化学键的断裂、形成 化学变化 有旧化学键的断裂、新化学键的形成 有新物质生成
宏观 表现
无新物质生成
伴随 大小、形态、状态改变 发光、发热、放气、沉淀、变色等 现象 区 “三态”变化、蒸馏 、 分解、化合、复分解、置换,氧化还原, 别 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导电,水解,风化 分馏、盐析、渗析、 (结晶水合物或岩石) 、催化、歧化、钝化、 吸附、金属导电、焰 炭化、皂化、酯化、裂化、硝化、磺化、 具体 色反应、(溶解、潮 氢化、硬化、硫化(橡胶) 、老化 、 同素 实例 解),胶体凝聚、电 异形体转化、干馏(木材或煤) ,自燃,脱 泳、布朗运动、丁达 尔现象,结晶、萃取、 水,取代、加成、消去、聚合,热碱液去 油污等。 汽油去油污等。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往往同时发生; 取系 化学变化中一定存在物理变化,物理变化时不一定存在化学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