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真题有参考答案
10.【题干】属于成词语素的是( )。 【选项】 A.民 B.牛 C.夫 D.伟 【答案】B 【解析】成词语素: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ACD 均为不成词语素。 【考点】语素的分类
11.【题干】不属于派生词的是( )。 【选项】 A.自修 B.小刘 C.初五 D.可怜
【答案】A 【解析】BCD 中的“小、初、可”均为前缀或类前缀;A:陈述式复合词 【考点】合成词
35.【题干】分析下列各单位里包含有几个语素、几个词、几个字、几个音节
语素
词
例:美好
2
1
长江
奥林匹克村
畅想
电子书
字
音节
2
2
【答案】
语素
词
例:美好
2
1
长江
2
1
奥林匹克村
2
1
畅想
2
1
电子书
2
1
字
音节
2
2
2
2
5
5
2
2
3
3
【解析】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考点】语素、词和词汇
【考点】反义词的构成条件
14.【题干】在一般词中,“打官腔”是( )。 【选项】 A.惯用语 B.古语词 C.成语 D.方言词 【答案】A 【解析】惯用语:常以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的,较随意、直白,带有浓烈的口 语色彩。古语词:产生并通行于古代的词语,现代很少被使用或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方言词: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 【考点】熟语
12.【题干】具有敬谦义的一项是( )。 【选项】 A.敝厂 B.表扬 C.独裁 D.电视机 【答案】A 【解析】敬谦义指敬词和谦辞。B:含褒义,为褒义词;C:含贬义,为贬义词;D: 无褒贬义,为中性词。 【考点】词义的类别
13.【题干】属于反义词的一组是( )。 【选项】 A.非常好——特别差 B.花儿——花朵 C.来得及——来不及 D.深——小 【答案】C 【解析】A:“非常好”和“特别差”均为短语;B:为近义词;D:“深”的反义可 以是“浅”,而不是“小”。
2.【题干】决定语音与其他声音之不同的属性是( )。 【选项】 A.社会性质 B.生理性质 C.物理性质 D.个体性质 【答案】A
【解析】语音作为语言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必须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 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使用该语言的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因此语音具有物理、 生理、社会三方面的性质,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考点】语音的性质
30.【题干】语音中,音强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答案】× 【解析】语音中,音高变化的形式不同,具有区别意义的重要作用。语音音强指声 音的强弱,可以形成轻声音节,有时可以用来区别意义。 【考点】语音的物理性质
31.【题干】“六书”说反映了古人对汉字的结构方式和使用方式的认识。 【答案】×
【解析】“六书”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是汉字的形体结构,转注、假借是 使用方式。 【考点】汉字的造字方法
15.【题干】属于谓词的是( )。 【选项】 A.电影 B.张罗 C.非常 D.第一 【答案】B 【解析】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A:名词,属体词;C:副词;属加词 D:区别词; B:动词,属谓词。 【考点】实词
16.【题干】属于联合短语的是( )。 【选项】 A.非常高大 B.紧张工作 C.又说又笑 D.请他代购 【答案】C 【解析】A:偏正短语;D:兼语短语 【考点】短语的结构类别
2017 年 10 月现代汉语真题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题干】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属于( )。 【选项】 A.屈折语 B.黏着语 C.孤立语 D.混合语 【答案】C 【解析】C:孤立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 A:屈折语:句子中某些词本身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如“德语” B:黏着语:句子中某些词的形态变化表现为在词的前后附有词缀。如“日语”。 D:混合语: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两种或多种语言的混合体。 【考点】语法方面的主要特点
【考点】宾语和补语
18.【题干】从句子语气类来看,“我的妈呀,总算找到了!”属于( )。 【选项】 A.陈述句 B.祈使句 C.感叹句 D.疑问句 【答案】C 【解析】感叹句:表达感叹语气的句子,“天、妈、上帝”等词常和感叹语气词结 合起来表示感叹。 【考点】句类的划分
19.【题干】甲:“我们小组的方案得了第一名!”乙:“我昨天电脑彻底死了!” 这组对话中,乙的回话不符合言语交际合作原则中的( )。 【选项】 A.谦虚准则 B.数量准则 C.质量准则 D.关联准则 【答案】D 【解析】合作原则中“关联准则”要求交谈双方所说的话要有关联。题干明显违反 了“关联准则”。 【考点】合作原则
【答案】
例字
爽 鱼 连 翁 邓
声母
sh 零声母
l 零声母
d
韵头 u 无
i u 无
韵母 韵腹
a
ü
a e e
韵尾 ng 无 n ng ng
声调
上声 阳平 阳平 阴平 去声
【解析】音节结构特点:每个音节都有音调、有韵腹;可以没有辅音声母、韵母和 韵尾;一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由四个音素,最少可以只有一个元音音素;韵母内 部元音出现的位置及它们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且有极 强的凝聚力;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也可以有一个或两个辅音,但没有辅音相连 的情况。 【考点】音节
【答案】声调 【考点】语音方面的主要特点
23.【题干】汉字的构造方法包括汉字的造字方法和汉字的_____。 【答案】结构方式 【考点】汉字的构造方法
24.【题干】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_____构成的词,如“人口”。 【答案】语素 【考点】合成词
25.【题干】间接言语行为理论、_____和合作原则这三个重要理论奠定了语用学的 理论基础。 【答案】言语行为理论 【考点】语用和语用学
32.【题干】基本词是词汇的核心,也是词汇的主体部分。 【答案】× 【解析】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和核心部分,但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所占的比例不 大。一般词为词汇的主体部分。 【考点】基本词
33.【题干】“长沙的夏天比沈阳热多了。”这是个省略句。 【答案】√ 【解析】为使叙述简洁,上文已经出现的事物,下文可以省去。此处省略了“沈阳 的夏天”中的“的夏天”。 【考点】句子的变化——省略
8.【题干】无法分离出两个部件的汉字是( )。 【选项】 A.休 B.刀 C.音 D.曼 【答案】B 【解析】A:分出“亻、木”;C:分出“立、日”;D:分出“日、罒、又” 【考点】部件
9.【题干】汉字从具备象形特点的古汉字演变为不象形的现代汉字,其转折点是( )。 【选项】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楷书 【答案】C 【解析】甲骨文: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小篆:古文字的最后一个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楷书:魏 晋以后至今通行的字体。 【考点】汉字形体的演变
26.【题干】辞格“借代”能巧妙地形成语言上的艺术换名,辞格“_____”能通过 说话人有意的言过其实表现出对事物鲜明的感情态度。 【答案】夸张 【考点】辞格
三、术语解释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 分。 27.【题干】音节 【答案】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段。
36.【题干】分析下列复合词的结构方式,把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
①反正②年轻③看见④星星
陈述式
并列式
重叠式
补充式
【答案】
陈述式 ②
并列式
重叠式 ④
补充式
【解析】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根和在一起构成的合成词,叫复合词。复合词的结
构方式主要有并列式、偏正式、补充式、支配式、陈述式、重叠式等几种。
【考点】词的构造
【解析】撮口呼:有韵头ü的,或韵腹是ü的韵母。A:“需”为撮口呼,“求”为齐 齿呼;B:“温”“度”均为合口呼,D:“鱼”为撮口呼,“嘴”合口呼。 【考点】韵母的分类
5.【题干】下列音节,调值为 51 的是( )。 【选项】 A.前 B.春 C.比 D.去 【答案】D 【解析】调值 51 为“去声”,A 调值为 35;B 调值为 55,C 调值为 214 【考点】调值和调类
37.【题干】分析各组同义词的差异,把序号填入表中相应的空格 ①充满——充斥②希望——渴望③刚才——刚刚④信——信件⑤邂逅——碰到
词义轻重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词性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词性的概括与具体不同
【答案】
词义轻重不同 语体色彩不同 ⑤
词性不同
感情色彩不同 词性的概括与具体不同
【解析】语言中用不同的语言形式来表示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就产生了词的同意现
6.【题干】“不”的读法与其余三项不同的是( )。 【选项】 A.不是 B.决不 C.不好 D.不多 【答案】A 【解析】“不”在词尾或非去声前,读本调“去声”,在去声前读阳平。 【考点】变调
7.【题干】笔画之间的组合关系属于相接关系的是( )。 【选项】 A.四 B.刁 C.小 D.子 【答案】A 【解析】BC:为相离;D:为相交 【考点】笔画的组合关系
五、分析题:本大题共 9 小题,第 34、37、38 小题各 5 分,第 35、36、39、40、42
小题各 4 分,第 41 小题 10 分,共 45 分。
34.【题干】完成下表中的音节结构分析
例字
爽 鱼 连 翁 邓
声母 sh
l 零声母
d
韵头
无 i
无
韵母 韵腹
e
韵尾 ng 无
ng
声调
上声 阳平 阳平 阴平
17.【题干】“房间里坐着三五个人”中,宾语的语义类型是( )。 【选项】 A.受事宾语 B.施事宾语 C.中性宾语 D.处所宾语 【答案】B 【解析】宾语语义一般分为三种:受事宾语、施事宾语、中性宾语。 受事宾语:表示动作所支配的对象,可以是动作承受者、结果、处所、工具等。 施事宾语: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常表示什么地方存在、出现或消失了什么人或者事 物。 中性宾语的述语动词往往是“有、像、是、成为”等非动作性动词,整个谓语往往 只是对主语起判断或说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