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路基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路基级配碎石试验段施工工艺总结报告

附件四: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目录1、编制依据 (4)2、试验段工程概述 (4)2.1概述 (4)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 (5)2.3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 (5)2.4水文地质条件 (5)2.5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 (5)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 (5)3.1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 (5)3.2 试验范围 (6)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 (6)4.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 (6)4.2 投入试验段施工的机械设备 (8)4.3 测量、检测仪器设备的配备 (8)5、填筑工艺 (9)5.1工艺流程图 (9)5.2施工方案概述 (9)5.3施工工艺 (10)5.3.1机械准备 (10)5.3.2材料准备 (10)5.3.3下承层准备 (10)5.3.4测量准备 (10)5.4填料拌合 (10)5.5填料运输 (10)5.6摊铺 (10)5.7压实 (11)6、试验参数选择 (11)6.1含水率 (11)6.2松铺厚度 (11)6.3压实机械及压实遍数 (12)7、试验检测 (12)8、沉降及位移观测 (12)8.1沉降变形观测设备要求: (12)8.2埋设沉降桩 (12)8.3沉降变形观测点设置要求 (13)8.4沉降评估方法和判定标准 (15)8.4.1观测资料整理 (15)8.4.2路基沉降分析评估 (16)8.4.3路基评估方法 (17)8.4.4评估标准 (17)8.4.5无砟轨道路基的变形控制要求 (18)8.5沉降观测工艺流程 (18)8.6控制工后沉降的措施 (18)9、资料整理和汇总 (19)10、施工进度安排 (19)11、质量保证措施 (20)12、安全保证措施 (20)13、环保措施 (20)路基过渡段级配碎石填筑试验段施工方案新建沪昆客运专线HCJX-3标四分部管段起点DK497+281.47,终点里程DK526+097.25。

管段内共桥梁25座,桥梁与路基之间由路基过渡段相连接。

按照《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要求,路基过渡段采取摩擦板+大端刺结构,其基床底层换填采取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

为确保高速铁路路基填筑质量,为后续大面积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避免盲目施工给工程带来的损失,找出适合本地区施工的最佳施工方案,指导本段桥与路基间路基过渡段换填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施工,特编制本方案。

1、编制依据1.1 《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质量验收暂行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1.2《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1.3《铁路路基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指南》(TB10118-99);1.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GB10102-2004);1.5《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1.6《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TB10621-2009);1.7《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客运专线首次设计技术交底资料》;1.8 《新建铁路杭州至长沙铁路客运专线施工图》路基工程设计详图集;1.9 《DK506+369.005~DK508+655.605区间路基设计图》;1.10 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得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当地资源、交通状况及施工环境等调查资料;1.11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的相关文件要求。

1.12我项目部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2、试验段工程概述2.1概述DK506+369~DK508+655.6区间路基位于瓦子陂特大桥与下埠特大桥之间,含桥梁与路基的路基过渡段(DK506+369~DK506+425),该过渡段段路基设计为深路堤结构,总长度为56m,根据设计要求设置摩擦板及端刺结构,其过渡段路基基床表层以下采取级配碎石掺3%填筑。

设计要求下挖至基床底层后换填1.15m级配碎石掺3%水泥,基床表层填筑高度0.4 m,采用级配碎石5%水泥填筑;该地段为丘陵区,丘坡低缓和,丘坡植被茂密,以灌木为主;施工所需的便道已经修通,所有物资材料均可便利的通过便道进入施工现场。

2.2地层岩性及工程地质条件丘坡表层为粉质黏土,褐黄色,棕红色,硬塑,厚度约1~2.5m;下伏基岩为(Pt)千枚岩,强~弱风化,浅黄色,土黄色、青灰色,岩体破碎,鳞片状结构,千枚状构造,节理发育,节理面见铁质侵染,呈锈红色;强风化层厚度约9~10m。

2.3特殊地质、不良地质及地质构造本段路基地震峰值加速度0.05g2.4水文地质条件丘坡地下水不发育,为少量基岩裂隙水,地下水位3.6~8.0m。

地表水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作用等级为H2,无氯盐侵蚀;地下水有酸性侵蚀、二氧化碳侵蚀、化学作用等级为H2。

2.5路基支挡工程与边坡加固防护采取路堤C30片石挡土墙及边坡C25空心砖内客土植草。

2.6断面图以DK506+380处断面为例。

3、试验段试验的目的和范围3.1 试验段试验的目的①对选定的孝岗石场(距离我分部级配碎石拌和站38km)的碎石进行可压实性能分析和试验,提出具体可行的填料制备工艺。

根据S32/-TPB-1103-004号配合比选定报告,本次试验的级配碎石其配合比为石粉:小石(5~10mm):中石(10~20mm):大石(16~31.5mm)的比例为35%:15%:30%:20%,详细见附件。

②选定满足施工要求的压实机具、所用填料、压实条件下合理的松铺厚度、压实遍数和施工最佳控制含水量等工艺参数。

③选定经济、合理、准确的检测手段。

为以后大面积桥桥间短路基换填级配碎石掺水泥填筑施工积累施工经验和现场检测数据。

3.2 试验范围①试验段施工路基基床表层以下 1.15m厚换填级配碎石掺5%水泥施工(含检测手段)。

②路基基底沉降观测和路基面沉降观测。

4、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测量、检测仪器、设备投入情况4.1 参加施工人员进场情况①管理、技术、质检、检测人员已全部到位,人员名单及相关资料见表1。

②生产工人参加试验段施工的生产工人有工班长和32名机械、汽车司机。

表3:人员职责表过渡段填筑主要采用挖掘机开挖土方,自卸车装运土方,推土机初步平整,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表面。

所需机械设备见表:4。

5.1级配碎石工艺流程图详见下图级配碎石由建设在7#混凝土拌和站内的级配碎石拌和站统一拌合。

拌和站内设1台300T/h的拌合机组,各种规格材料采取电子自动计量设备控制,拌和机组由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操作。

整个进料、拌和、出料过程为连续作业,通过配电箱和电脑控制,基本为机械化作业。

级配碎石拌合完成后,通过自卸卡车运输至施工现场,采用推土机进行摊铺,平地机进行整平,压路机压实。

拌制好的级配碎石运至施工现场之后,前3车每车做一次含水率试验,后面每5车做一次含水率试验,确保材料最优含水率符合要求。

为了保证施工质量,要求级配碎石从拌合完毕至施工完毕,其施工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

5.3施工工艺5.3.1机械准备进行级配碎石填筑试验前,必须对拌和站进行验收。

施工现场,必须准备好推土机、平地机、压路机、洒水车等机械设备。

5.3.2材料准备为了保证级配碎石材料符合设计要求,选用大粒径、中粒径、小粒径和石屑四种规格的材料进行备料。

材料中,针片状碎石含量不超过20%,质软、易碎的碎石含量不超过10%,粘土团及有机物含量不超过2%。

5.3.3下承层准备路堑开挖至设计标高时,检查其表面平整度及路拱设置情况。

同时,采取重力式动力触探仪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检测,地基承载力必须保证大于180KPa,否则需要报请监理单位、设计单位、建设单位进行变更处理,采取如PHC预应力管桩等地基加固措施。

5.3.4测量准备在下承层上恢复中线,并且每隔1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每个断面布置3个标高控制点,分别在中线上以及路肩边缘0.3~0.5m的位置。

5.4填料拌合拌和站验收完成后使用前,必须请监理工程师进行试拌以调整拌合参数。

5.5填料运输为便于现场布料需要,运输混合料的自卸卡车尽可能的使用同一种型号的车辆,在装车时控制每车的量大致一致。

运输工程中,应保持平稳匀速,以避免混合料的离析。

5.6摊铺混合料运输至现场后,采取推土机进行摊铺,然后采用振动式压路机碾压,平地机修整填筑面。

按自卸汽车每车的方量和松铺厚度计算每车填料可以摊铺的面积,用白灰打成方格网。

如:每车填料10m3,松铺厚度30cm,可以摊铺33m2,就在填筑面上画出6×5.5m 的方格,每个格子内倒土一车,保证摊铺厚度满足要求,以达到控制松铺厚度的目的。

还可以在在已经平整的基面上每隔10m一个断面,打上钢桩(或木桩)将松铺厚度标记到桩上,按照桩上标志进行摊铺,保证各部摊铺厚度。

5.7压实摊铺整平后,松铺厚度、平整度、横坡度和含水量符合要求即开始碾压。

本试验段采用25T 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时采取从两侧向中心的顺序,纵向进退式碾压,行与行轮迹重叠40cm,横向同层接头处重叠 0.4~0.5m,相邻两区段纵向重叠 1.0~1.5m,以保证无漏压、无死角,确保碾压的均匀性。

碾压方法为:静压一遍,弱振碾压一遍,强振碾压 3 遍后检测结果以后每压实一层检测一次结果,直至达到要求的压实度标准后弱振碾压一遍,最后再静压一遍消除轮迹。

即:静压弱振强振弱压静压。

碾压行驶速度开始时用慢速(宜为2~3km/h),最大速度不超过 4km/h。

5.8检测在每一层碾压三遍(静压、弱振、强振各一遍)后即用 K30 平板载荷仪检测地基系数K30、采用灌砂法检测压实系数K、采用Evd检测动态变形模量进行平行对比试验,直至达到的设计要求的压实指标:K≥0.95、K30≥150MPa/m、Evd≥50MPa。

各项检测数据填写《路基试验段填筑记录表》,检测过程中,必须报请试验监理全过程旁站监督。

6、试验参数选择6.1含水率首先检测填料的含水量,施工前在试验室通过试验确定填料的最佳含水量,当填料含水量与其最佳含水量之差不超过±2%时立即予以摊铺整平,含水量达不到要求采取现场晾晒或喷洒水雾等方法实现。

对于采用洒水或晾晒效果不大的填料应弃置不用。

严禁在填料不满足要求的情况下进行摊铺。

6.2松铺厚度本次试验段按松铺厚度 2层30㎝+2层35㎝的级配碎石填料分别进行试验。

根据以往施工的经验,填料的压实系数为1.12~1.23之间,本次试验暂按1.20取值,分别按松铺厚度2层30㎝+2层35㎝共4个层厚进行试验,即压实后的厚度分别为:25.6cm、25.7cm、29.6cm 、29.5cm;满足《客运专线铁路路基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2-2005)压实厚度不大于30cm的要求。

在相邻两区段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处须错开不小于 3m 的距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