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19门)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课程标准(19门)

课程标准《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机械基础【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议学时】68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汽车机械基础》课程是汽车机械类相关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技术基础课程。

它以培养学生处理一般汽车机械问题为主要目标,同时也为后续汽车制造、检测、改装等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设计思路《汽车机械基础》课程为学生汽车机械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以及部分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了课程支撑;为学生胜任岗位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

《汽车机械基础》课程在学生的专业学习链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学生由偏重理论学习向结合汽车机械实践学习的过渡和转折点;对建立学生工程意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2.课程目标2.1知识目标(1)能阐述述工程材料的主要性能类型及应用特点;(2)能描述常用金属材料及非金属材料的机械性能;(3)能描述力的性质及基本定理的涵义;(4)能描述各种传动类型的原理、运动特性、类型、应用特点及结构标准;(5)能阐述常见液压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6)能阐述刚体受力分析图的作法;(7)能描述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内容和设计要点;(8)能阐述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2.2能力目标(1)具有选用、分析基本机构的能力;(2)具有选用和分析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3)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结构设计和绘制结构图。

2.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2)具有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课程内容与要求课程标准用材料的认识性能;●常用工程材料;●钢的热处理。

料的主要性能类型及应用特点;●能描述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特点;●能描述各种钢材热处理方法的应用特点。

展示图片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汽车常用的材料;2.学生分组上网查找钢的热处理相关资料。

2 静力学基础知识的认识●静力分析基础;●平面力系。

●能描述力的性质及基本定理的涵义;●能绘制刚体受力分析图;●能建立平面汇交力系;●能运用力的平移原理进行平移。

1.老师利用课件进行课堂讲授;2.学生针对老师提问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103 材料力学的认识●轴的拉伸与压缩;●剪切与挤压;●圆轴扭转;●梁的弯曲;●组合变形的强度计算。

●会计算四种变形的迁都;●会绘制弯矩图;●能描述组合变形的类型及特点,理解强度理论的涵义及应用特点。

1.现场教学+多媒体教学运用;2.绘制弯矩图;3.组合变形强度计算。

124 机械传●平面机构的●能描述各种传 1.老师展示8课程标准的认识统组成;●液压传动的工作介质;●液压控制阀的结构原理与应用;●液压泵;●液压系统基本回路。

●能描述常用控制阀的类型及符号,理解常用控制阀的工作原理;●能阐述常见液压基本回路的作用及工作原理;●能阐述液压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和实物图;2.学生分组讨论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系统组成。

总计68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1)依据本课程标准选用教材。

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特点的课程设计思想;(2)以工作项目教学形式为主线设计教材,结合课程内容的相关要求,以职业能力为线索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编写应充分考虑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文字表达通俗简练,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4)教材内容应依据企业和行业的发展实际,体现汽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需求。

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任务引领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采用教、练结合的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利用模型、实物、挂图等直观教具,结合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识读、绘图实践,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3)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4.3教学评价(1)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平时知识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2)加强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考核,充分关注学生个性差异,结合平时作业、阶段测验、综合练习、大型作业及学习态度等进行综合评价;(3)注重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评价,鼓励学生在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上有所创新。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开发的多媒体课件创设生动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率;(2)加强校企结合,让学生接触企业产品图样,加快学生角色转换,缩短就业适应期;(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课程标准《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议学时】144学时1.前言1.1课程性质《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针对汽车修理工岗位能力进行的一门核心课程。

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会利用现代诊断和检测设备进行汽车发动机的故障诊断、故障分析、零部件检测及维修更换等专业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

1.2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相关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确定课程目标,设计课程内容,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构建任务引领型课程。

2.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整体上对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有初步认识,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发动机维修保养、发动机修理、发动机故障诊断与检测等技能型人才所必需的知识及相关的职业能力,通过项目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积极的行动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后续课程学习作前期准备,为学生顶岗就业夯实基础。

同时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工作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1知识目标(1)能阐述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构造、工作原理;(2)能阐述发动机部件的功用、构造、工作原理;(3)能描述发动机零部件的耗损形式、原因、检测与维修方法;(4)能描述汽车发动机的维护保养知识;(5)能描述发动机简单故障的分析与排除方法。

2.2能力目标(1)会进行发动机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定期维护保养;(2)能拆装发动机总成、零部件,正确判定其工作、使用状况;(3)能组装与调试进行发动机。

2.3素质目标(1)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及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逐渐形成符合汽车维修行业职业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2)注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汽车新知识新技术的自学能力,为适应汽车行业岗位群的要求打下基础,提高学生走向社会求职的竞争力;课程标准(3)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意识;(4)能客观地评判自己或他人的工作业绩。

3.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工作任务课程内容教学要求活动设计参考课时1 认识汽车发动机●发动机总体构造;●发动机基本原理。

●能描述发动机的基本组成;●能描述发动机的专用术语;●能描述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1.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动手通过拆解发动机,老师结合实物进行讲解。

162 曲柄连杆机构构造与维修●机体组的构造与维修;●活塞连杆组的构造与维修;●曲轴飞轮组的构造与维修。

●能描述机体组的结构;●能描述机体组的工作原理;●能维修活塞连杆组;●能维修曲轴飞轮组。

1.教师进行演示,学生动手操作;2.小组进行讨论,老师进行讲解指导。

283 配气机构构造与维●配气机构概述;●气门组、气门传动组;●能描述配气机构的结构及功用;●能描述配气机构的主要部件;1.学生通过拆装,老师进行演示讲解,学生按要求18课程标准主要部件。

7 点火系统构造与维修●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

●能描述传统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描述电子点火系统的组成与工作原理;●能进行电子点火系统部件的拆装。

1.教师演示点火系统原理图,讲解点火系统组成与工作原理;2.学生通过观看,拆解总成,部件,完成实训任务。

128起动系统构造与维修●起动系统基本认识;●起动系统主要部件检查;●能描述起动系统组成,类型;●能正确拆装起动机。

1.学生通过实操,拆装,检测各部件的性能,正确更换部件。

129 柴油发动机总体认识●传统柴油发动机的构造与维修;●柴油机燃料供给系统主要零部件的结构与检修;●电控柴油发动机。

●能描述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组成;●能描述柴油发动机燃油供给系的工作原理;●能描述喷油器、喷油泵的工作原理。

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拆解柴油机;2.老师进行实物讲解。

184.实施建议4.1教材编写(1)必须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的设计思想;(2)教材应将本专业职业活动,分解成若干典型的工作项目,按完成工作项目的需要和岗位操作规程,结合岗位技能养成组织教材内容;(3)教材应图文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表达必须精炼、准确、科学;(4)教材内容应体现先进性、通用性、实用性,要将本专业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及时地纳入教材,使教材更贴近本专业的发展和实际需要;(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的内容要具体,并具有可操作性。

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任务引领的指导思想,立足于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2)本课程的教学建议在专业实训室中进行,通过教师示范讲解,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在操作训练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专业教学活动的情景,加强操作训练,紧密围绕各活动设计的相关内容与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课程标准动手能力,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4)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安全生产意识。

4.3考核与评价(1)本课程考核按学习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学习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

本课程是专业核心技能课程,不进行期末集中考试;(2)每个学习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进行考核。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建议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利用效率;(2)产学合作开发实训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做中学、学中做、边做边学”的育人理念,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3)建立本专业开放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使之具备现场教学、实训、职业技能形成功能,实现“教、学、练、做”一体化,满足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课程标准【课程名称】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适用专业】中等职业学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建议学时】144学时1.前言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属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一门专业能力课程,其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汽车上使用的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点火系、照明与信号系统、仪表报警灯与显示装置、汽车辅助电器、车辆安全系统等电器设备的结构、工作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整车电路图的识图方法,为以后实际工作打下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