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园暴力PPT.ppt

校园暴力PPT.ppt


校园暴力应负刑事责任
同学间因故看不顺眼挑衅生事、辱骂、互殴、群殴等行为有可能 触犯的法律是:过失至人死亡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三条)、故意伤 害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过失至人重伤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五 条)、非法拘禁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条)、侮辱罪(刑法第二百四 十六条)、聚众斗殴罪(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寻衅滋事罪(刑法 第二百九十三条)、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刑法第 二百九十四条)等等。 同学间以保护、借钱为名向同学勒索财务或以其他不正当的手段 获取财务有可能触犯的法律是抢劫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盗 窃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五条)、抢夺罪(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敲 诈勒索罪(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绑架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 现在还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是未成年人,即使是犯罪也不用负刑事 责任,我们知道,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犯罪应 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 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 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校园暴力的施害人如达到法定 年龄,则法院应对犯罪嫌疑人加以刑罚,以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 我刑事诉讼法采取国家追诉主义的原则,由检察官代表国家,向
校园欺凌行为有哪些?
欺负行为
叫受害者侮辱性绰号;指责受害者无用、侮辱其人格等。 ·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拳打脚踢、掌掴拍打、推撞绊倒、拉扯头发; 使用管制刀具、棍棒等攻击受害者。 ·干涉受害者的个人财产、教科书、衣裳等,损坏,或通过他们嘲笑受害者。 ·欺凌者明显地比受害者强,而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 ·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和闲话。 ·恐吓、威迫受害者做他或她不想要做的,威胁受害者跟随命令。 ·让受害者遭遇麻烦,或令受害者招致处分。 ·中伤、讥讽、贬抑评论受害者的体貌、性取向、宗教、种族、收入水平、国籍、 家人或其他。 ·分派系结党:孤立、杯葛或排挤受害者。 ·敲诈:强索金钱或物品。
案例
一部分网民认为,视频中的家长教育方式不对,不该鼓动小孩 打架。孩子在学习为人处世的时候,家长的态度会影响孩子的 一生,如果小孩遇到事情只会想到动手,后果不堪设想。孩子 打架是正常的事情,但家长不能怂恿他们打架。教唆孩子用暴 力伤害其他的孩子,是非常不负责任的教育。
另一部分网民则认为,视频里大人说了这两孩子从小见面就打, 可见劝导是没用的,只有让他们打个够,把其中一个打怕了, 知道后果了,才能消停。
根据专家和学者的研究,未成年的孩子之所以在同龄人面前表现得如此好勇 斗狠,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在成长过程中,也遭受过暴力伤害,进而产生暴 力解决问题的“暴力崇拜”。还有没有尽到责任,让未成年人处于缺爱、缺 管的状态。长此以往,孩子喜欢用暴力引起周围人的重视。
真实案例
案例1
一段小孩打架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一男一女两名7岁小孩打架, 女孩的父亲是男孩的姨夫,不但没阻止,反而在一旁摄像并鼓 动他们争斗,不断表扬占上风的女孩,并激将挨打的男孩反击。
“四五名女孩对着一名女生,又是脚踹,又是扒上衣、内衣,还揪她 的头发往铁门上撞,旁边还有围观者拿手机拍照”,洗车的车主说道。 事发北斗草亭佛祖庙旁,与北斗中学仅一墙之隔。令人心寒的是,围 观者没有一人阻止,而受害女生也不曾喊一声“救命”。
视频案例
想一想:面对频发的校园暴力事件,我们应如何保护自己?
还有网民认为,要从小教育孩子坚强,绝不认输、不气馁, “男人的血性和自尊要从小培养”。
同学们有什么看法呢?
永泰初三男生遭围殴脾被切除 此前被同学欺凌4 年
小黄再次遭同班同学夏某、林某和张某围殴,忍痛2天后被送医,却
被发现脾脏出血严重,于11日晚,经手术切除了脾脏。
芗城北斗中学7女3男扒光一女生 20多个学生围观
被动欺凌者 ·看见欺凌者的暴力行为得逞,于是协助及附和欺凌者,有些则藉 此保护自己,免受欺凌。 ·看见欺凌者欺凌同学后,则嘲笑受害者无用。
专家观点
大多数研究者都认为,学生对上学感到厌倦是欺凌弱小的先兆,学校应该开 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 澳大利亚南澳大学的里戈比认为:我不认为法律是解决校园欺凌问题的成功 途径。在很多情况下,它仅仅是在提醒孩子,他们的所作所为是错的。 一些专家还认为,教孩子如何积极参加社交活动而非仅仅做一个旁观者,是 解决这个问题的另一个有效途径。
什么样的人容易成为校园欺凌事件的受害者?
被欺凌者
.性格内向、害羞、怕事。 ·在同学间不受重视,只有很少朋友,在学校中十分 孤单。 ·缺乏与同辈相处的社交技巧,容易引起同学不满和 反感。 ·有身体障碍者、有智力障碍者。 ·沉默、表达能力不佳者。 ·性格或行为上有异于他人。
欺凌类型
典型欺凌者 ·霸道和冲动,倾向使用暴力欺压他人。 ·比较自我中心,对受害同学缺少同情心。 ·得到部分同辈的认同。 ·行为上比起其他同学突出。
这段视频的场面十分残忍,男孩和女孩相扯头发、抓脸、 抠嘴角,女孩的爸爸喊道:“打他头”,小男孩败下阵来,摔 倒在地,女孩上前对男孩拳打脚踢,男孩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 拍视频的家长又大喊“起来打姐姐”。一名妇女见状过来劝架, 拍视频的男子说两个人经常这么打,没事,他小时候就是这么 练出来的。得胜的女孩的眼神十分残忍,完全不像几岁的孩子, 而男孩一直在嚎啕大哭,口中流出鲜血,掉了一颗门牙。
3.如果受到伤害,一定要及时向老师、警察申诉报案。不要让不法分子留下 “这个小孩好欺负”的印象,如果一味纵容他们,最终只会导致自己频频受 害,陷入可怕的梦魇之中。
4.千万不能因为一时害怕而选择怯懦,不报警只能助长‘下暴’者的嚣张气 焰,他们不仅还会不停地来纠缠你,而且还会继续危害其他同学。
学二、万千宠爱集一身的价值取向错觉 三、教育惩戒功能丧失后的放纵 四、教师权威地位颠覆后问题归属的误判 五、对强权政治、黑恶势力、暴力游戏与 灰色文学的认同与膜拜
人们同情受害者,指责施暴者。但那些视频中咄咄逼人甚至变着花样施暴的 未成年人,其实也是“受害者”,是失败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受害者。 他们在施暴后同样会产生心理压力,也需要心理疏导。
1.在威胁与暴力来临之际,首先告诉自己不要害怕。要相信邪不压正,终归 大多数的同学与老师,以及社会上一切正义的力量都是自己的坚强后盾,会 坚定地站在自己的一方,千万不要轻易向恶势力低头。而一旦内心笃定,就 会散发出一种强大的威慑力,让坏人不敢冒然攻击。
2.大声地提醒对方,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违纪的行为,会受到法律严厉的 制裁,会为此付出应有的代价,在能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大声呼喊求救。
2017
尊重生命,保护自我 杜绝校园暴力,构建和谐校园
——初一八班主题班会
什么是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的同义词是校园欺凌
基本定义:发生在学校校园内、学生上学 或放学途中、学校的教育活动中,由老师、 同学或校外人员,蓄意滥用语言、躯体力 量、网络、器械等,针对师生的生理、心 理、名誉、权利、财产等实施的达到某种 程度的侵害行为,都算作校园欺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