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漾濞彝族自治县建筑设计室
龙潭乡人民政府
二00八年十一月
目录
1、说明
2、编制依据
3、概述
4、项目立项的必须性和可行性
5、建设项目的选址内容、性质、规模、单位面积造价、投资概
算、资金构成、建设标准及环境要求
6、环境保护
7、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
8、结论
附:1、龙潭乡文化站规划平面图
2、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集镇建设规划图
3、宗地图
4、龙潭乡文化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
第一章说明
项目名称: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文化站
项目申报单位:龙潭乡人民政府
项目责任人:廉子新乡人民政府乡长
项目性质:新建
项目建设地点:龙潭乡人民政府所在地
项目主管单位:龙潭乡人民政府、漾濞县文化体育事业局
第二章编制依据
2.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
2.2 《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3 《云南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
2.4 《云南省“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
2.5 《漾濞县“十一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
2.6 《漾濞彝族自治县龙潭乡集镇建设规划》;
2.7 《中共龙潭乡委员会、龙潭乡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通知》。
第三章概述
龙潭乡位于漾濞南部山区,距县城85公里,东抵瓦厂乡,南至鸡街乡,西连永平县龙街镇,北靠顺濞、太平二乡,就地理位置而言,是彝县南片三乡的中心,辖白竹、密古、清河、水竹平、龙潭、富厂、已路河等七个村民委员会,51个村民小组,全乡彝、白、汉、苗、傈僳、回、傣、普米等少数民族1614户、6246人在全乡分散居住。
长期以来,乡文化站因陋就简,坚持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文体活动,但因设施简陋、器材短缺,办公和活动条件落后,严重制约着全乡文体事业的健康发展,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文化传播迟滞现象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乡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和先进文化的传播,群众文化需求得不到满足,阻碍了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龙潭乡具有特色浓郁的民族民间文化、精美绝伦的民族手工刺绣和灿烂的农耕文化、古道文化,开展群众文体活动具有优厚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多方面的原因,现有的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已远远不能满足山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尤其是龙潭绿色经济强乡的突出地位与文化功能落后的反差太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特别是随着集镇人口的增多和集镇规模的不断扩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需求渴望强烈,按照龙潭乡“十一五”规划战略和精神,结
合龙潭集镇建设规划,文化体育活动场所的规范化建设势在必行,新建龙潭文化站迫在眉睫。
第四章项目立项的必须性和可行性
4.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和全国的重中之重。
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需求的有效途径,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精神,切实加强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推进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经过五年的努力,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
根据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建设乡文化站综合楼,真正让山区群众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得到基本解决。
使我乡文明程度和山区农民素质整体提高,促进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
深远的历史意义。
4.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拟在乡机关中心地段建一座综合性的文体活动中心,以适应龙潭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
并将乡文化站建设纳入龙潭乡“十一五”规划纲要,在乡第九、第十次党代会和人代会上也作为一件为民办的实事提出。
经过周祥的规划和操作,确定将原龙潭乡粮管所所在地土地使用权经县人民政府划拨龙潭乡人民政府用于乡文化站建设,新建乡文化站综合楼。
各项准备工作现已就绪,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
第五章建设项目的选址内容、性质、规模、单位面积造价、投资概算、资金构成、建设标准及环境要求
5.1 选址
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含多功能活动室、文体活动中心、农民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乡老协、老体协、乡文化站办公场所)的建设地址是根据龙潭乡集镇建设规划,结合龙潭乡区域发展状况和实际情况经县人民政府、县文体局、乡党委政府多次考察、论证、分析后,确定把建设地址定在原龙潭乡粮管所院内。
其理由是:
5.1.1 原龙潭粮管所土地房产位于龙潭街中心地段,总面积超过1600m2。
所有房产土地经县人民政府划拔归龙潭乡人民
政府用于文化站建设,该地块产权明确为乡文化站所有,实施建设项目过程中无需再出征地费,且水、电、路、通讯均通达,可节约投资。
5.1.2 该项目选址位于龙潭乡政府所在地人口密集区,交通便利,既方便文体活动的开展,又拆除了危房,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
5.2 建设性质、建设内容新建盖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一幢。
5.3 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单位面积造价、投资概算。
5.3.1 建设规模:需建乡文化站综合楼300m2;
5.3.2 建设标准:(包含办公、图书室、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室、乡两办公活动场所)
云南省文化站规范化建设(暂行)标准
5.3.3 单位面积造价:每平方米造价1200元;
5.3.4 投资概算:共需资金36万元。
5.4 资金构成:地方自筹16万元,向中央申请补助20万元。
5.5新建项目投资估算表和主要建筑材料价格表
附表一:
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新建项目投资估算表
附表二:
主要建筑材料价格表(参考价)
第六章环境保护
6.1环境卫生
随着人类的不断进步,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也日益受到破坏,目前人们对环境保护高度重视,环境污染将危害到人类生存环境,危害人体健康,环境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保护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6.1.1 主要为生活废水、污水经污水处理池处理后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尽量回用于绿化、冲洗卫生间等,减少废水排行,节约资源。
6.1.2 对项目生产中产生的废弃包装物、玻璃制品、带菌垃圾定点堆放,按期运入指定地点销毁。
6.1.3 本工程新增设备均为低噪声设备,因此对集镇区周围环境无明显影响。
6.2安全
加强对职工的安全知识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对易燃易爆的物品的储存要严格按有关规定执行,对有毒物品的处置,严格做好防毒防护工作,杜绝任何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故发生。
6.3消防
对放置贵重设备、仪器的部位还设有手提式灭火器。
第七章项目建成后的社会效益分析
7.1社会效益
龙潭乡文化站项目建成后,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可方便进行群众文体活动;二是龙潭人口密度大,居住着白族、彝族、回族、苗族、傈僳族、汉族、普米等8个民族,中心位置突出,可以有效的解决民族地区普及科技传播先进文化知识项目建成后将惠及全乡6000多群众,满足山区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技术人才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带动全乡文体事业的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提供智力支持;三是利用地缘、优势更好地弘扬本地区优秀民族文化;四是为乡村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基础和平台,充分发挥图书借阅、阅览的知识喷泉作用,指导村文化室有效发挥作用,为文化职能部门提供工作和活动场所,为全乡文体事业健康发展提供设施保障,真正体现出文化为经济建设,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促进龙潭农村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第八章结论
8.1 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建成后,将成为该乡文化宣传的主阵地,能经常性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为全乡人民提供一个综
合的文化、体育娱乐场所,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体育生活,促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健康、稳定发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实的文化基础。
8.2 龙潭乡文化站综合楼的新建项目,是真正体现“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民心工程,其社会效益是明显的,能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群众看书、看戏、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先进实用技术推广应用难的大问题,具有公益性建设项目的特点,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建设条件具备,可操作性强,通过以上项目论证研究,项目是可行的,经立项获准后可以组织实施。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