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刷过程中油墨常见故障

印刷过程中油墨常见故障

印刷过程中油墨常见故障在印刷过程中,由某种单一的材料引起的单一故障是很少见的,大多故障都是由多种因素引起,只不过是某种因素是产生故障的主要原因。

由油墨引起的故障在胶印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粘脏及背面蹭脏由于油墨干燥太慢、油墨太软、太稀而且给油墨量太大,造成印好的一张印刷品上的油墨粘脏了上面一张纸的背面。

这种现象大多数发生在印刷品上油墨较大的实地(或暗调)部分。

粘页、粘贴、成块(俗称贴成一块)是粘背的最严重现象,这是指印好的一堆印刷品粘连在一起的情况。

第二面压印粘脏是指第一面印好后立即印到第二面,结果印刷中出现粘脏,出现这种情况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1)印刷表面粗糙的纸张、需用墨量大。

(2)印刷双面光滑的纸张。

(3)印刷实地或密度较大的网点处,墨量较大。

(4)在吸收性差的纸张上以氧化干燥型油墨印刷时。

(5)油墨干燥剂的用量过多,易在纸堆中氧化生热、导致油墨发粘而使纸张粘在一起。

(6)油墨乳化导致粘脏。

目前解决印刷品背面粘脏,一般采用下面的措施:(1)使用快干油墨,对于卷筒纸胶印机来说采用红外干燥器。

(2)使用预防背面粘脏的喷粉。

(3)采用隔凉架,减少堆纸层高度。

(4)对粗糙的纸张采用加大印压减少墨量的方法印刷。

(5)控制润湿液的PH值及用量,防止油墨乳化。

(6)调节车间温、湿度并对印刷色序重新安排。

(7)图文的实地面积过大,印后加强通风。

(8)调整干燥剂用量。

(9)采用防粘脏剂或加粘衬纸的方法。

[相关链接]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印刷企业,印刷出成品后,油墨干燥成膜后短时间内没有回粘或印品粘连现象发生,但在印后加工或成品交付用户一段时间后,又会出现墨膜手感不滑爽,指触有发黏或分切或分装时粘在一块的的严重现象。

该现象的再现,实际是包装印刷制品的油墨连结料软化点过低而引起的。

当然也有油墨在稀释印刷时,误加入了过多慢干溶剂或吸入了水份而出现的表干内湿造成的。

处理方法(1)严格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并有技术参数的油墨品种。

(2)在印刷时应对沾有油污和蜡类等的承印物进行表面处理。

(3)选用油墨体系中连结料软化点较高的油墨。

(4)在干式印刷中待上一色印刷油墨即将干透时再印后一色油墨。

(5)严格控制印刷车间的温、湿度。

[案例2-9]南方某厂加工一批酒盒,实地面积相对较大,印刷后数十天表面发粘而且背面蹭脏,调查后发现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一家印刷厂。

许多印刷厂都有类似情况发生。

[案例分析]这与当地的温、湿度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温度低而湿度大,印刷后的成品或半成品都要加强通风,可避免上述故障发生。

[案例2-10]某厂用J2205型机、157g/㎡纸印刷对开人物像,当黄、品红两色印完后再印刷天蓝、黑,发现前两色粘结严重,其边沿的色标粘的难以撕开。

[案例分析]:这种现象有两种可能,一是黄、品红墨色较重、面积较大,二是油墨乳化较为严重。

对此不仅要注意润湿液的用量,更重要的是将印下来的半成品待油墨表面成膜后抖风,也就是把半成品抖风后堆在另一纸台上。

二油墨晶化(玻璃化)所谓"油墨晶化"是指两色油墨的印刷间隔控制不当,先印的油墨已经干固才叠印后一色油墨。

由于干固的墨层粘性和被油墨润湿的性能都很低,因而下一色油墨很难附着在上面。

一般地,这种现象发生在单色胶印机的油墨叠印中,为了不发生油墨晶化故障,通常使先印的油墨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保持一定的润湿性,能被后印的油墨润湿而附着。

(2)保持一定的粘性,和后印的油墨产生粘附力要大于后印油墨的内聚力。

(3)控制干燥剂(燥油)的使用量。

如果出现了"油墨晶化"的印刷工艺故障,可用细纱布磨擦印品油墨表面,使墨膜表面粗糙,增加毛细吸附力来提高油墨叠印效果。

对于印刷幅面较大、批量大的"油墨晶化"印品,最好先在油墨表面叠印粘度高的调墨油,利用它的强烈吸附作用,附着在干固的墨层上,然后以它为媒介,使后印油墨很好地附着。

[案例2-11]:某厂用单色对开胶印机印制十万张花卉年历,其图案为一红牡丹,纸张为128g/㎡双铜,油墨为快干亮光。

当黄、品红印完后,套印天蓝时,中途发现许多地方天蓝墨难以附着。

[案例分析]:这是典型的"油墨晶化"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采用的纸张吸墨性差,二是采用了快干亮光油墨,三是投放的白纸数量太多。

所以针对此种情况,特别注意单色胶印机投放白纸量要适当控制,另外适当的变换色序。

处理方法:由于印数较大所以只好先罩一遍油,然后再进行印刷。

切记下次投印时一定要做好计划。

三油墨因素引起的花版(1)油墨粘度过大,使版面产生花版。

油墨粘度过大,除了使印迹转印困难外,还会破坏墨层中间断裂的条件,使版面剩余墨层不足,因图文部分裸露受磨损造成花版。

处理方法:适量加一些撤粘剂,降低油墨粘性,但不要让油墨流动性增加太多。

(2)油墨粘度过小,使印版糊版,粘度小的油墨易乳化,造成浮脏,油墨不能正常地转移,使墨辊、印版和橡皮布上逐渐堆积颜料颗粒。

当颜料颗粒在印版上堆积到一定厚度时,就会引起糊版,有时因版面剩余墨层不足造成花版。

处理方法:适当加进一些0号调墨油。

(3)油墨流动性过大会使网点扩大变形油墨流动性不足使印版产生花版,油墨流动性过大,则墨层易铺展,使印迹几何尺寸扩大,网点不能正确复制,油墨流动性不足往往传布不匀,造成印版着墨不足而花版。

处理方法:根据油墨流动性可选用不同的调墨油。

四堆墨由油墨引起的堆墨故障就是指油墨堆积在墨辊、印版或橡皮布上,油墨转移性差。

堆墨的产生除纸张原因外,便是油墨、印压和版压了。

油墨在橡皮布上堆积,颜料呈分离状态的粉末,网点糊死,看起来颜色不一致,这是由于:(1)油墨分散不良,油墨中采用了相对密度太大的粗颗粒无机颜料。

(2)油墨膜太厚。

(3)油墨冲淡过度,连结料太稀。

(4)印刷压力不实,辊子传墨性能不良。

处理方法:(1)检查印刷压力、墨辊性能以及衬垫。

(2)给墨量要适宜,如果油墨太软,可采用稠一些油墨。

(3)换用新墨。

[相关链接]在实际印刷工作中,白墨、金、银墨是最容易产生堆墨故障的油墨。

[专家提示]引起堆墨故障的因素很多,胶印机操作者一定要搞清楚故障原因,千万不要一提起堆墨故障便认定是油墨引起的。

五印品光泽差、不鲜艳印品光泽差、不鲜艳,除纸张因素外,主要由于油墨稀释过度,树脂析出而失去连结作用,油墨的干性慢或者纸张的吸收性太强,造成油墨渗入纸张而使印刷品不平而暗淡无光。

处理方法:(1)加入新墨或在油墨中加入亮光连结料。

(2)换用高光泽的油墨或用吸收性差的纸张。

(3)适当加些干燥剂。

(4)对已印成的印刷品,可用罩光油处理。

[相关链接]印刷品光泽差的另一表现形式就是"泛白",这个故障大多在挥发干燥型印刷油墨印刷过程中,在高速印刷后溶剂迅速挥发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有透明的白色墨膜层。

该现象有时是暂时的,但大多可能是持久的。

这是由于正在干燥的印刷图文墨膜邻近的冷却(装置)吹风或空气冷却到了露点,即吸收了水(蒸气)份重又返回到图文墨膜上而凝结的缘故。

另外,如油墨体系中的溶剂或颜料含水也会引起印刷图文墨膜的光泽差。

预防的方法是:调整好印刷油墨所用的溶剂,减少挥发快的溶剂用量,控制车间空气中相对温度在65%以下。

六褪色在印刷过程中油墨的颜色褪掉,或印刷品在堆放中(在干燥过程中)油墨的颜色褪掉,其原因是:(1)纸堆中由于油墨的氧化作用而产生热,这个热量会使油墨颜色褪掉。

(2)油墨中使用的干燥剂含钴太多。

(3)颜料不耐热或油墨中颜料含量太少。

(4)配浅色时,白色油墨选用不合适。

处理方法:(1)减少干燥剂的用量,采用快干(或快固)型的油墨。

(2)油墨中采用耐热,耐光的稳定型颜料。

(3)换用白色油墨。

[相关链接]褪色是印刷过程或印品在户外老化阶段出现的故障,墨膜在大气中暴露,由于紫外线的作用,其颜色变化程度随大气的温度、湿度、阳光的光强度以及印刷墨膜的性质及ph值而不同。

因此,在印刷前尽量不要选用易褪色的色淀油墨。

七输墨不畅输墨不畅的主要原因是油墨的流变特性太差,如果油墨的触变性、屈服值太大、粘性太小,丝头太短等这些流变特性的因素综合在一起,必然使油墨的流动性差,从而导致供墨系统输墨不畅或根本不下墨。

另外,纸张脱粉、掉毛易使输墨不畅。

为了使胶印生产正常进行,得到质量上乘的印刷品,一方面要选择流变特性适合于印刷的油墨,另一方面要结合生产现场的工艺条件使用印刷材料,同时,在油墨中加入适量的辅助剂对油墨的流变特性进行调节。

[相关链接]在正常的印刷过程中,油墨偶尔不随墨斗辊转动。

甚至油墨堆积在印刷机墨辊上,特别是印刷速度加快后,油墨的色调较浅或深浅不一。

此故障过去大都因颜料含量太高,油墨太稠,屈服值太大或油墨的丝头太短导致的。

近几年上述现象的出现,是因油墨体系里的连结料、颜料酸值太高,或添加单一溶剂过度而造成的。

印刷开始没有问题,往往当油墨释后油墨由稀到稠,甚至絮凝状(豆腐块状)而被迫停机换墨。

处理方法:(1)加入碱性溶剂进行稀释。

(2)加入湿润助剂。

(3)勤掏墨斗。

八油墨粉化(剥落)印刷品上的油墨干燥后可以像干粉一样被擦去,其原因是:(1)油墨中的连结料大量渗入纸张,使油墨失去粘性作用,另外颜料的颗粒太粗。

(2)油墨中的连结料太稀或采用了过多的非挥发性,非混溶性溶剂。

(3)纸张的吸收性太快,连结料渗入太快。

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1)油墨中加入粘结性调墨油(即粘性较高的调墨油)。

(2)适当加大干燥剂用量。

(3)润湿液的PH值控制在5~6之间,减少润湿液用量。

(4)对已经粉化的印刷品一般采用透明胶或罩光油罩印一次,以使其更好的粘结。

[相关链接]现在这类故障很少发生,这主要是由于油墨制造技术日益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加强,但是在调配一些专色油墨时有发生,如果发生了这种故障,最好的处理方法仍是用罩光油罩印。

[案例2-13]某厂用100g/㎡胶版纸印刷《小学生手工劳动》封面,底色墨为大面积浅湖蓝,主要用天蓝和白墨调配,结果印刷产品出现了粉化故障,后经罩油处理,情况较好。

九.滋墨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品的实地部分油墨不均匀或油墨从印刷图文边沿外溢的现象,叫滋墨现象。

这里所说的油墨不均匀主要指密度(指深浅)的不均匀。

产生滋墨现象的原因有:(1) 纸张对油墨的吸收不均匀,尤其是非涂料纸。

这种吸收性与纸张的匀度有密切的关系。

匀度差的纸张,其纤维分布就不均匀,对油墨的吸收性也不均匀,容易发生滋墨现象。

对于涂料纸来说,直接吸收油墨的部分是涂料层,如果原纸的质量过差,就会造成涂料中的胶粘剂向原纸层渗透时的不均匀现象,自然也会造成涂料层吸墨的不均匀性。

(2) 油墨的黏度。

如果用黏度过低的油墨印刷,油墨膜层在墨辊挤压的出口处容易产生厚薄不均的现象,尤其对吸收性较差的纸张,滋墨现象更为严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