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油墨的各种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油墨的各种性质与印刷的关系

油墨的各种性质与印刷的关系将颜料(着色料)、填充料、连结料和辅助剂经过混和、研磨,使颜料、填充料和辅助剂均匀细致的分布在连结料中,成为一种胶体分散体系,外观是均匀细腻的流体或膏状体,这就是油墨。

由于印刷工艺的不同,就要求油墨有不同的性质。

如凹版油墨很稀薄,粘性也很小,否则就不能填入版子凹处。

也不能被刮刀刮干净,印报墨大多供凸版轮转印报机使用,印速快达10000印/时以上,所用纸张是吸收性较好的新闻纸,故印报墨仅比凹版墨厚些粘性,而渗透干燥性很好。

否则就不适应高速印刷和迅速干燥的要求。

印书的凸版轮转机较慢,所用纸张较坚实,吸收性较差。

故印书墨比报墨更厚些粘些,渗透干燥性稍慢一些,甚至有的具有一部分氧化集合结膜干燥的性质。

使书刊的字迹可以印得更清晰,干后不易擦掉。

彩色凸版印刷多用于印刷商标、包装等印件,印速更慢些,所用纸张则从凸版纸、胶版纸、铜版纸到玻璃粉面涂层纸各色均有。

要求印刷品色彩鲜明,图文清晰,固一般凸版墨、或称彩色铅印墨、另件墨(包括铜锌版墨),比较印书墨要厚得多也粘得多,否则网点印不清晰。

因为印速更慢,且纸张吸收性差,固需氧化聚合结膜干燥。

另外,也要色彩鲜艳,并有一定的光泽。

至于印铜版纸、涂层纸等印件则一般均采用颜色浓度更高的胶版墨,甚至亮光快固着胶版墨,以求色彩鲜艳并且光泽优良。

胶版印刷因利用油水互斥原理进行印刷,故胶版墨必须有一定的耐水性,不应在印机上严重乳化和在药水中渗色。

因为胶印印速现在比凸印快,且经过橡皮转印,要求油墨的粘性不能太高,故其稠厚程度较彩色铅墨小,粘性也小。

所用纸均为胶版纸、铜版纸,故亦为氧化聚合结膜干燥。

有的要求背面不沾脏,故需用快固着油墨。

要求光泽优良,则更需用亮光快固着墨。

油墨的性质实际上决定于其组成成分,如油墨的颜色、着色力、耐光性、耐酸、耐碱、耐皂、耐热、耐各类溶剂和耐水性,主要决定于颜料。

油墨的干燥性、快固着性、光泽性、耐摩擦性、耐挠曲性等性质主要决定于连结料。

油墨的粘度、粘性、流动度等性质在很大程度上与连结料有关,但也与所用颜料和填充料的性质及用量有关。

所以油墨工作者在设计之前应先了解印刷工艺和承印物的性质,才能设计和制造出符合要求的油墨来。

而印刷工作者也应对油墨的性质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才能合理地使用油墨。

1.颜色着色力和透明度油墨的颜色,尤其是三原色油墨的颜色,在印刷上常以密度、色差、灰度和实际色效率来衡量,一般是在印刷品或打样的实地或色标部分用彩色密度计来测量和计算而得。

但从油墨质量上来进行测量,则必须按国际标准的方法,取一定量的油墨,用IGT适性试验机在规定的铜版纸上以一定的压力和印刷面积印成色块,然后用彩色密度计进行测量和计算。

否则这些有效数据就不具有标准性和对比性。

对三原色油墨来说,其颜色密度均应在一定范围内,通常为黄1.00 士0.05、品红1.45 士0.05 、青1.55 士O.05。

但因原稿色调的不同要求,亦可略有不同。

当三原色的密度在上述范围内,一般是可以达到灰色平衡的,而由此计算所得的色差、灰度和实际色效率,也是较具有实际意义的。

世界上符合三原色理想的标准色墨是不存在的。

但色差应越小越好,越有利于灰色平衡和原稿色彩的再现。

灰度小也即亮度高,当原稿的色彩十分鲜艳,灰度大的三原色就不能使鲜艳的原稿色彩再现。

至于图画或某些色调本身比较灰暗的原稿,在印刷时就不一定要求三原色墨的灰度小,有时反而要加大灰度或加印底色或专色了。

实际色效率是指主色调的纯度,色效率越高则与其他两种三原色油墨配合成纯色的范围越大。

一般而论,色偏小灰度也小的油墨其实际色效率就较大。

衡量三原色油墨的颜色质量,一般应是色偏小、灰度小,实际色效率大的为好。

油墨的着色力亦即通常所说的颜色浓度,着色力大的油墨,较小的用墨量就可使印件达到一定的彩色密度,着色力小的油墨就需用墨量较大,这给印刷过程中带来不利,如网点扩大、糊版甚至起脏。

但应注意,着色力大的油墨灰度也较大,影响色彩的鲜明度。

故三原色油墨的着色力应三者相当,当其中某一色的着色力过大或过小就会影响灰色平衡和色彩还原。

油墨的透明度亦相当重要,三原色油墨的透明度必需在90%以上,才能更好地表现中间色和变色。

如过去黄色的透明度不好,在85% 左右,当时一般印刷色序多为黄、品、青、黑。

黄墨打底,不透明也不好,故不发生问题。

近来多为黑、青、品、黄,黄墨最后印,当透明度不够,黄版又较重,墨层较厚就会使整个画面都蒙上一层淡淡的色。

在包装印刷上常采用底色来烘托和突出主题,通常是淡红、妃色、桔红、桔黄、淡黄、淡蓝、湖蓝、草绿、淡绿、茶色、褐色、米色、雪青、淡灰等色,这对油墨的颜色性质有了解才能得心应手地获得所需要的色泽。

下列几点是应加注意的。

①油墨的拼色是减色效应,拼混的颜色愈多就愈灰暗,所以首先应尽量少用颜色,一律先用二种颜色来调,调到相当接近后,再加第三色来作微量调节,以达到所需要的色彩。

因底色常是淡色,最后加冲洗墨来调淡,可先作少量的冲洗,认为达到要求再放大,以免一下子调拼量太大而浪费,尤其是冲淡后仍有一定差距,常需再加调拼,一下子调拼量太多就愈拼愈多,更多的超过需要量了。

油墨厂供应的彩色墨除三原色墨外还有许多中间色和变色,调墨时可视需要采取二种接近色调来拼混,以达到色调比较鲜明不致太灰暗的要求。

下面有个色环图,排列了各色油墨的名称,二种比较接近的颜色所拼混的色调比较鲜明,相距较远的就变灰暗。

如欲拼混鲜嫩的草绿色,可采用柠檬黄(淡黄)与绿色,当用中黄和中蓝则拼混成的翠绿色就很灰暗。

②冲淡色时用透明冲淡墨的墨色看去比较暗,但印到白纸上并不暗。

用白墨冲淡则墨色看上去较明亮,但带粉色。

要求淡色不带粉色而又较明亮,有的人常在用大量透明冲淡墨时也加入少量白墨,虽在色调上达到较明亮的要求,但白墨有使耐光性不好的油墨更易于退色的缺点,须加注意。

故白度较好的纸张印淡底色时最好不要加白墨,至于白度不好的纸张则另作别论。

③调肉色也有人常采用金红墨冲淡,色调虽好,但金红冲淡后极易退色,故并不适当。

桃红墨冲淡后也极易退色。

用05-06大红或05-06深红冲淡虽色调稍暗些,退色情况就要好得多。

认为黄色调不够时可稍加桔黄墨,这墨耐光性也较好,不易退色。

调淡蓝湖蓝应该用天蓝墨冲淡,不要用中蓝或深蓝,因为其易于退色。

绿墨和青莲墨有耐光性好和耐光不十分好的两种,冲淡色时也要采用耐光好的,否则极易退色。

现在的黄墨耐光性都比天蓝墨和绿墨差,所以调绿色时应考虑将来黄色会先退色,需要陈列橱窗的包装印刷品就要加以注意。

④包装印刷有时采用铝箔纸或薄铁皮,这在底色或图案印刷时常需考虑油墨的透明度,不透明黄墨和透明黄墨印在铝箔或铁皮上的效果完全不同。

很多糖果包装的铝箔纸或铁皮盒,先印上一层透明黄墨,就能使金属光泽透过黄墨层反射出来成为黄金色。

透明度不高的黄墨就效果极差,用透明度很高的桃红或洋红墨、天蓝墨、绿墨印底色,使铝箔纸或铁皮盒能呈现出十分美丽鲜明和光亮的色彩。

有时则用白墨打底,那是完全要求遮盖了铝箔纸或铁皮的金属光泽,然后就像在白纸上印图案一样印刷。

2.细度油墨的细度用刮板细度计来测定,是表示油墨中最大的固体颗粒的直径为多大。

一般凸版墨的细度是20微米以下,胶版墨则是15微米以下。

这数据实际上是固体表面包裹了厚厚一层油的颗粒的直径,真正固体的直径只有一半大小,即凸版基是10微米以下,胶版墨是7.5微米以下。

这所谓最大颗粒占油墨总固体颗粒的颗粒数实际上是极少数,极大多数油墨的颗粒要小得多。

即使以15微米来算,印刷品网点的面积与油墨颗粒面积相比较还是一个网点可以容纳许多个油墨颗粒,详见表1,表中所列250线1成点的面积也比15微米的油墨颗粒面积大6倍,4成点则大23倍,何况极大多数的油墨颗粒要比15微米小很多,所以合格出厂的油墨一般是不会因细度问题而影响印刷质量的。

曾因印刷厂反映油墨细度不好而影响印刷品质量的问题作现场调查,除极少量是油墨因储存日久颗粒凝聚而变粗,或贮藏及使用不当,油墨表面结皮入其中外,大多数是纸张脱粉掉毛混入油墨中而引起油墨变粗。

3.油墨的流变性胶印或凸印油墨,均是粘、厚的膏状体,物理上称为塑性流体,它不像理想流体(水)那样加以外力就会变形或流动,必须将外力加到一定程度才开始变形或流动。

如图二所示,初加外力时,并不能使油墨产生流变,加作用力到A点时才开始的流变。

这时的流动变形,是近乎固体运动的一种态势,称为塞流动。

即图中曲线AC'一段所表示作用力与流变的关系。

当作用力增大到C'以后,油墨的流变就与理想流体一样呈层流流动,流变曲线呈直线。

使油墨开始流变的作用力A,称为最小屈服值,使油墨开始作层流流动的力C,称为最大屈服值。

将C'点以上的直线延长与作用力轴变于B点,B点的作用力称为理想屈服值。

初步了解油墨的塑性流体的流变性质,就可对照印刷工艺对油墨的印刷适应性要求来作研究。

①粘度、屈服值和触变性及其测定凸版和胶版油墨是粘、厚的塑性流体,要测定其在流动时内部所产生的阻力,即所谓粘度时,首先要克服相当于最小屈服值的内部应力,所以福特杯(涂料杯)或落球法粘度计是不适用的。

一般周旋转式粘度计、落棒粘度计或平行板粘度计来测定粘度和屈服值,或描绘出流变曲线来研究其流变位以及触变性。

●旋转粘度计常用的有勃鲁克菲尔特粘度计和爱米拉粘度计,后者为国内所多用。

其结构和原理是油墨置放在一只可以保温的小圆筒中,在油墨中插入一个转子,转子转动时,受油墨的粘度作用而使连结转子的弹簧偏转,牵动指针,可直接读出粘度。

变更圆筒和转子以及借变速箱变更转速,可测得从0~1.000.000 厘泊的各种油墨的粘度。

勃鲁克菲尔特粘度计的结构原理与爱米拉粘度计基本相同,但可以逐级变化很多速度,从最低速逐级变化到选定的一个最高速来测定凸版和胶版油墨的一系列的切变速率和切应力的数据对,会描绘成一条向上弯曲的曲线。

再从最高速逐级降低到最低速来测定一系列的切变速率和切应力的数据对,则会成为一条直线。

如图三所示。

两条线中间所包围的面积大小,即表示触交性的大小。

实际上,这是油墨中颜料颗粒在静止中相互吸引而絮凝,故呈粘厚凝聚状态。

当受到机械搅拌力后,破坏了这絮凝力,就交得稀薄而易于流动的状态。

但静止一段时间后,又会再絮凝,这就是触交性。

●落棒粘度计(拉雷粘度计)主要结构是装在垂直支架上的一个水平短圆筒,中空直通,在空筒中插入一条长圆棒,圆棒与圆筒中有一定的间隙,将油墨加一定量于间隙中,使圆棒与圆筒中间充满油墨,在圆棒上加以不同重量的砝码。

测定圆棒自由下落10厘米所需的时间。

因圆棒下落时受到薄层油墨粘度的阻力,又因圆棒上承受的重量不同,所需不同时间就表示了油墨的切变速率,可以据此而描绘出油墨的流变曲线并计算出理论屈服值和塑性粘度。

●平行板粘度计在水平置放的二块平板之间,置放一定量的油墨,上板有规定的重量,可以在固定的高度上水平地自由落下而压在油墨上,供油墨呈圆形地在两平行板中间扩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