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_RIP路由协议实验资料

1_RIP路由协议实验资料

1. 实验报告如有雷同,雷同各方当次实验成绩均以0分计。

2. 当次小组成员成绩只计学号、姓名登录在下表中的。

3. 在规定时间内未上交实验报告的,不得以其他方式补交,当次成绩按0
分计。

4.
实验报告文件以PDF 格式提交。

【实验题目】RIP 路由协议实验 【实验目的】
1. 掌握在路由器上配置RIPv2和RIPv1路由协议。

2. 了解有类路由和无类路由的区别,是否支持VLSM (可变长子网掩码)
3. 了解路由器广播和组播形式的区别 【实验内容】
1. 在实验设备上完成P145实验4-2并测试实验网连通性。

2. 通过实验观察RIP V1 和 V2的区别(重点在VLSM 上)给出分析过程与结果(实验IP 采用
10.10.x.0网段)
3. 学会使用Debug ip packet 和Debug ip rip 命令,并对debug 信息做分析。

4. 观察试验拓扑中链路状态发生改变时路由表的前后信息对比及debug 信息的变化。

【实验要求】
重要信息信息需给出截图,注意实验步骤的前后对比。

【实验记录】(如有实验拓扑请自行画出)
实验拓扑图:
实验一:RIPv2路由协议
(使用10.10.x.0的IP 地址,变长子网掩码,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网段是10.10.2.0/30,路由器和PC 之间的网段分别是10.10.3.0/24和10.10.1.0/24。


步骤0:
(1) 配置PC1和PC2的IP 、掩码、网关,测试连通性。

警示
分析:因为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所以ping不通。

(2)在Router1上执行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信息。

分析:PC1和PC2之间还没有配置路由。

(3)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记录路由表信息。

步骤1: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步骤2:路由器1基本配置
步骤3:路由器2基本配置
步骤4:配置RIPv2路由协议
步骤5:Router1配置RIPv2路由协议
步骤6:Router2配置RIPv2路由协议
验证3台路由设备的路由表,查看是否自动学习了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

注意观察R标签项。

分析:在路由表上有两条R条目,通过10.10.1.1,vlan10可以到达10.10.2.0/30网段,通过10.10.1.1,vlan10也可以到达10.10.3.0/24网段,交换机通过邻近路由器router1的交流信息自动学习了其他网段(10.10.3.0/24)的路由信息。

分析:在路由表上有两条R条目,通过10.10.2.2,端口serial2/0可以到达10.10.3.0/24网段,通过10.10.1.2,端口F0/1可以到达10.10.5.0/24网段,router1通过与邻近路由器router2和交换机的交流信息自动学习了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

分析:在路由表上有两条R条目,通过10.10.2.1,端口serial2/0可以到达10.10.1.0/24网段,通过10.10.2.1,端口serial2/0可以到达10.10.5.0/24网段,router2通过与邻近路由器router1的交流信息自动学习了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

步骤7:测试网络的连通性
(1)将此时路由表与步骤0的路由表比较,有什么结论?
Router1步骤0路由表:
Router1步骤7路由表:
分析:步骤0时未配置路由,路由表没有相关条目。

步骤7时多了C和R条目。

(2)tracert PC1
(3)启动wireshark,测试连通性以及抓取数据包,数据包路径和tracert的一致吗?
(4)抓取数据包,分析RIP封装结构
分析:如图,RIP头部命令位值为2,表示对请求路由信息的响应;版本为RIPv2;RIP报文内容包括了10.10.1.0,10.10.2.0, 10.10.3.0三个网段的IP地址以及它们的跳步数,子网掩码。

(5)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此时的路由表信息与步骤0记录是有不同吗?
分析:此时的路由表信息与步骤0的记录没有不同。

如下图所示。

使用Debug ip packet和Debug ip rip 命令:
分析:可以看到debug ip rip命令显示了发送和接收到的RIP路由选择更新,可以查看路由器使用了RIP的V1版本还是V2版本,还有发送和接收的更新信息。

拔掉网线后:
分析:在断开Router1与交换机的连接后,我们看到在debug ip rip信息中,10.10.1.0、10.10.2.0、10.10.3.0的到达跳数被设定为16。

动态路由学习条目发生变化,并且相关路由端口都向224.0.0.9发送组播报文以更新路由结构。

实验二:RIPv1路由协议
(使用10.10.x.0的IP地址,变长子网掩码,两个路由器之间的网段是10.10.2.0/30,路由器和PC 之间的网段分别是10.10.3.0/24和10.10.1.0/24。


步骤0:
(1)按拓扑图,配置PC1和PC2的IP、掩码、网关,测试它们的连通性。

分析:无法ping通,因为还没有配置交换机和路由。

(2)在Router1(或Router2)上执行命令show ip route,记录路由表信息。

分析:这是Router1上的show ip route,什么都没有显示。

(3)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记录路由表信息。

步骤1:三层交换机基本配置。

步骤2:路由器1基本配置。

步骤3:路由器2基本配置。

步骤4:配置RIPv1路由协议。

步骤5:Router1配置RIPv1协议。

步骤6:Router2配置RIPv1协议。

验证3台路由设备的路由表,查看是否自动学习了其他网段的路由信息。

注意观察R标签项。

S3550#show ip route。

分析路由表,表中有R条目吗?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有。

交换机可以通过10.10.1.1到达10.0.0.0。

Router1#show ip route
分析路由表,表中有R条目吗?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有。

Router1可以经过10.10.2.2,向Router2学习,到达10.10.3.0;也可以经过10.10.1.2,向交换机学习,到达10.10.5.0。

Router2#show ip route
分析路由表,表中有R条目吗?是怎样产生的?
分析:有。

Router2可以通过10.10.2.1,向Router1学习,到达10.10.1.0;也可以经过10.10.2.1,向Router1学习,到达10.10.5.0。

分析:步骤0中没有任何路由信息,而此时交换机、Router1和Router2都有路由信息。

(2)Tracert PC1(或PC2)。

分析:用PC2 tracert PC1,跟踪路由信息。

可以看到IP数据包到达Router2,经过端口10.10.2.1,然后Router1转发数据包,经过端口10.10.1.2到达交换机,可是无法到达目标主机10.10.5.11。

(3)启动Wireshark,测试连通性以及抓取数据包,数据包路径与tracert的一致吗?
分析:PC2 ping PC1,无法ping通:
(4)抓取数据包,分析RIP封装结构。

分析:命令为2:表示对请求路由信息的响应。

版本:RIP版本为1。

RIP报文内容:网络ID为10.0.0.0,最大跳数为3;网络ID为10.10.1.0,最大跳数为1
(5)在PC上的命令窗口执行命令route print,此时的路由表信息与步骤0记录的有不同吗?
分析:新增了很多活动路由。

在PC2 tracert PC1(10.10.3.22 tracert 10.10.5.11)时使用Debug ip packet
分析:端口地址是10.10.2.1,接收的数据包的长度为72。

数据包目的地址是10.10.3.1和10.10.2.2,发送的数据包长度为92,d=255.255.255.255。

在PC2 tracert PC1(10.10.3.22 tracert 10.10.5.11)时使用Debug ip rip
分析:RIP收到来自10.10.2.1长度为44的数据包。

显示路由器使用RIP的是V1版本。

Old path和New path是发送和接收的路由RIP更新信息。

【实验结论】
RIPv2是无类路由,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所以把一个网段的掩码位设置为30之后,仍然可以连通。

RIPv1是有类路由,不支持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所以把一个网段的掩码位设置为30之后,不可以连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