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课件.ppt
2、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联想、想象让学生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3、了解和熟悉乐曲的主题、掌握瑶族音乐的风格特点,节奏特点。
二、教学重点
1、体会音乐表现手段在塑造艺术形象中的作用。 2、掌握瑶族舞曲的节奏及音乐风格特点。
三、教学难点
1、分析作品内部的主题变化发展。 2、给舞曲创作打击乐伴奏谱。
• 第三段(A段再现)
•
再现了第一段的主题,人们纷纷加入舞列。欢跳着,旋转着,舞之,蹈之,气氛
• 热烈,感情奔放。酣畅地展示了瑶族男女热情奔放的精神面貌。乐曲在强烈的节奏中 推向高潮,在
• 快速欢畅的情绪中结束。
一 教学目标
1、体验瑶族人民在节日欢歌漫舞的热烈气氛,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名族音乐的爱国主义情 感。
瑶族舞曲
利通一小 吴晶锦
• 管弦乐《瑶族舞曲》,刘铁山茅沅曲。这是一首 非常值得仔细聆听,反复回味的单乐章管弦乐曲。
•
• 作品创作于20世纪50年代。作曲家以民间舞曲 《长鼓歌舞》为素材用管弦乐的手法,丰富、生 动的展现了瑶族民众欢歌热舞的喜庆场面。乐曲 用优美的旋律,表现了能歌善舞的瑶族人民的生 活情貌。
• 五、课堂小结:
•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我国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乐器(像瑶族的长鼓、蒙古族 的马头琴等),人们借助这些民族乐器和民族器乐曲(像 我们今天欣赏的《瑶族舞曲》)来表现各族人民在社会主 义大家庭里的幸福生活。这些民族乐器和它们的各种表演 形式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在表现我国各民族人民的生活、 劳动和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文化中能起到其他乐器所不能 达到的效果,在五年级里我们将开始介绍这些民族乐器和 器乐曲,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
• 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逐渐带起第一部分。
•
• 第一部分(A段)
•
主要描写美丽的瑶族姑娘婀娜多姿的舞步。音乐非常柔美轻缓,人们仿
• 佛看到节日之夜长鼓奏响歌声轻起时,身着盛装的瑶家儿女聚集在银色的月
• 光之下。乐队的弦乐器奏出幽静委婉的主题宛如窈窕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轮
• 美奂。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
• 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跃起来,
• 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 第二部分(B段)
•
乐曲转调,改用三拍子。旋律在安宁富有歌唱性中发展,时而又出现跳跃的节奏
• 型。深情委婉又与瑶族特有的柔美舞姿结合起来,独具韵味。恰似一对对青年恋人边
• 歌边舞,互诉爱慕之情,共同品味着爱情的甜蜜,憧憬着美好的未来。
•
据说,该曲先由刘铁山有感于粤北瑶族同胞
载歌载舞欢庆节日场面,以当地传统歌舞鼓乐为
素材创作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由茅沅将该曲
的部分主题改编为管弦乐,最终完成了这首中国
管弦乐作品中的奇葩——《瑶族舞曲》
• 结构
•
管弦乐《瑶族舞曲》为单乐章复三段体结构(A→B→A)
• 引子部分
•
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绘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
• 背唱你喜欢的旋律片段 • 请把你对《瑶族舞曲》中三个部分的情绪
感受和联想写在空格里
稍慢 快 稍慢 较 快 快
摇手铃 跺脚 拍手 捻指
欣赏 : 瑶族舞曲
• 四、再次复听全曲பைடு நூலகம்
• 刚才,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乐曲的三 个主题,这首乐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 乐曲的第三部分基本上重复了第一部分, 下面,让我们完整地再次复听全曲,并听 听乐曲的哪个部分最优美抒情(第二部 分),高潮是出在哪一部分(第三部分)? 在本次欣赏中可提示学生乐曲中渐快、渐 慢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