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温度与园林植物一、三基点温度对植物的生态作用最低温、最适温和最高温称酶活性的“三基点”温度。
植物的生长与温度的关系也服从“三基点”温度。
最低温:在该温度以上酶才开始表现活性,并在一定范围内酶的活性与温度呈正相关。
最适温:该温度时酶活性最高。
最高温:达到该温度时酶失去活性。
一般原产低纬度地区的植物,生长温度的三基点温度高,耐热性好,抗寒性差;反之。
两者之间有过渡。
作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最适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的总称。
在最适温度下,作物生长发育迅速而良好;在最高和最低温度下,作物停止生长发育,但仍维持生命。
如果温度继续升高或降低,就会对作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危害,直至死亡。
三基点温度之外,还可以确定使植物受害或致死的最高与最低温度指标,称为五个基本点温度。
作物生命活动的各个过程都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
通常维持作物生命的温度范围大致在一10℃到50℃之间,而适宜农作物生长的温度,约为5℃到40℃,农作物发育要求的温度则又在生长温度范围之内,通常为20~30℃。
在发育温度范围外,作物发育将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当温度不断降低,达到一定程度后,不但作物生长停止,而且生命活动亦受到阻碍,受低温危害,甚至受冻致死,大多数作物生命活动的最高温度为40~50℃之间。
0℃:土壤解冻或冻结的标志5℃:喜凉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10℃:喜温植物开始播种或停止生长的标志。
15℃:大于15℃期间为喜温植物的活跃生长期。
20℃:热带植物开始生长的标志。
不同作物或不同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三基点温度是不同的。
作物生长发育时期的不同生理过程,如进行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等的三基点温度也不同。
光合作用的最低温度为0~5℃,最适温度为20~25℃,最高温度为40~50℃;而呼吸作用分别为一10℃,36~40℃与50℃。
有人研究,马铃薯在20℃时光合作用达最大值,而呼吸作用只有最大值的12%;温度升到48℃时,呼吸率达最大值,而光合率却下降为0。
虽然作物生命活动的三基点温度受作物种类、生育时期、生理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变化,但各种作物生命活动的三基点温度仍有一些共同的特征:(1)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和最适温度都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数值,而有一定的变化范围。
(2)无论是生存、生长还是发育,其最适温度基本上是同一个变幅范围。
(3)各种作物的最低温度不同,其温度的最低点之间差异很大,耐寒作物可以忍受一10~一20℃以下的低温,而喜温作物甚至不能安全度过0℃左右的温度,最低温度距最适温度的离差范围较大,(4)与最低温度比较,各种作物的最高温度指标彼此差异较小,而且最高温度与最适温度的数值相对比较接近。
三基点是最基本的温度指标,它在确定温度的有效性、确定作物种植季节与分布区域时,在计算作物生长发育速度、光合潜力与产量潜力等方面,都得到广泛的应用。
二、土温与园林植物1、土温影响种子的发芽、幼苗的生长和根系的活动;(我家的花搬家后花的颜色变浅)硬质种子如文竹、牡丹、等的种子,最好先在40℃的温水中浸泡48小时左右,再播入盆土中,经过20至30天后,即可萌芽生长。
对于休眠期短、容易发芽的珍珠梅、紫荆等的种子,用40℃至60℃的温水浸种24至48小时,就可直接播种。
有些花卉,如丁香、蜡梅及一些秋播的草本花卉的种子,需经过一定时间的低温(0℃至10℃)处理,才能促进后熟,打破种胚的休眠而发芽。
具体方法是将种子与湿度为60%的沙子混合,然后装入塑料袋中,将袋口扎紧,放于花盆中,再连盆埋入40至60厘米深的露地里;也可将种子置于3℃至5℃冰箱内60至90天,春天拿出播种即可。
也可选择在秋季播种,使种子在室外通过冬季的自然冷冻,次年春天发芽出土。
植物的生长靠的是有机物的积累,而这些有机物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共同作用,影响着两项的有好多因素,温度只是其中的一条。
日温30度幼苗光合作用相关酶的活性最强,故促进积累。
夜温11度在有效控制有氧呼吸酶活性的同时又不伤害幼苗。
土壤温度对作物根系生长发育和吸收养分对土壤温度有一定的一定的要求。
大多数作物根系生长最适宜温度为15—25℃,而在吸收养分上,温度在0—30℃范围内,随着温度的上升,吸收养分的速度加快,吸收的数量也增加。
当温度下降时,植物的呼吸减弱,养分吸收的数量也随之减少。
但是,当温度超过最适宜温度时,吸收的数量也会减少。
一般在40℃以上,养分吸收数量就剧烈减少了。
温度过高使根系老化,也容易引起体内酶蛋白的活性下降。
同时也妨碍作物的呼吸,细胞膜在高温下透气性增加,已被吸收的养分会有流失(外渗)现象。
温度过低,根系的生长和代谢都受到抑制,吸收能力也显著下降,自然也会影响对养分吸收产生不利影响。
土壤温度与根系吸水关系很大。
低温会使根系吸水下降,其原因:一是水分在低温下粘度增加,扩散速率降低,同时由于细胞原生质粘度增加,水分扩散阻力加大;二是根呼吸速率下降,影响根压产生(根压通过吐水、伤流现象说明),主动吸水减弱;三是根系生长缓慢,不发达,有碍吸水面积的扩大。
……土温对根系吸水的影响,还与植物原产地和生长发育的状况有关。
一般喜温植物和生长旺盛的植物根系吸水易受低温影响,特别是骤然降温,例如在夏天烈日下用冷水浇灌,对根系吸水不利。
”2、制约着有机物质的转化进程(影响酶活性)、养分移动。
三、气温与园林植物1、气温与植物类型(1)如果气温的变化超越了植物发育温度的上限,则植物发育过程停止,但生长仍可维持。
(2)如果气温在生长发育温度的最低温度以下或最高温度以上,则植物生长活动停止,但尚可维持其生命,处于休眠状态。
(3)如果气温达到或超过了植物生命温度的上限或下限,植物就会死亡,称为致死温度。
2、植物对气温的形态适应植物为了适应低温,北极、高山植物表现出植株矮小,成匍匐状,树皮发达,芽及叶子有油脂类,同样,植物为了适应高温,有的植物有密生的绒毛、鳞片、呈白色、银白色等。
3、气温对植物的分布❑极端低温、高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最重要因素。
冬季的极端低温:高纬或高海拔地区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直接决定物种水平和垂直分布的上限。
夏季的极端高温:低纬或低海拔地区限制植物分布的主要因素。
其它:秋初的极端低温,春季的晚霜,夏季温度不足。
喜高温植物:白天:20—22℃,晚上:不低于10℃。
如一品红、仙客来和多数附生兰,;喜低温植物:一般长江流域可露地越冬。
月季、桂花、山茶花、杜鹃花等;中温植物:介于两者之间,在广东、广西地区可露地越冬。
米兰、荷包花等。
4、物候:植物长期适应温度的季节变化形成相应的生长发育节律称为物候。
植物的物候现象是同周围环境条件紧密联系的。
市区温度一般比郊区温度高,其物候期要早些,故园林植物的萌动、开花期比郊区早,市区植物的生长期要长些,落叶休眠较晚。
掌握常见的园林植物的花期、落叶期等。
三、积温积温是影响植物分布的另一个重要因素积温:植物整个生长发育期或某一发育阶段内,高于某一特定温度以上的热量总量。
不同植物要求不同的积温总量。
有效积温:特定温度为生物学零度的积温。
活动温度:特定温度为物理学零度(0 ℃)的积温。
生物学零度: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
高于这一温度,植物才开始生长发育。
——温带地区常以5℃或6 ℃;亚热带地区以10 ℃为生物学零度。
四、变温与温周期1 温周期现象:植物随着昼夜、季节有规律的温度变化而表现出来的各种反应。
不同地区温度的日较差和年较差不同,生物对昼夜变温和温周期变化的反应也不相同。
主要表现为日温周期现象和季温周期现象。
2 变温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A 变温对园林植物种子萌发的影响变温能提高种子的萌发率。
变温能改善种萌发中的通条件,从而提高了细胞膜的透性,也有人认为有变温有利于某些激素的形成而促进萌发。
变温对一些种子有利于打破休眠促进种子萌发。
许多种子的萌发需要低温处理,一般1-5℃的低温是最有效的。
通常植物要打破休眠需在0-10 ℃以下的低温260-1000 h,如桃为400h .B 变温对园林植物生长的影响在植物的最适温度范围内,变温对植物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白天适度高温和夜间适当低温的情况下,植物生长加快,变辐越大生长越快。
原产大陆性气候地区的植物,在日变幅为10-15℃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原产海洋性气候区的植物,在日变幅为5-10℃条件下生长发育最好。
当然,温度的变幅应控制在植物的最适温度范围内,超过了最适范围则会抑制植物生长。
C 变温对园林植物开花结实的影响变温有利于园林植物的开花结实,一般温差越大,开花结实相应增多。
有些花卉在开花前需要一段时间的低温刺激,才具有开花的潜力,如金盏菊、雏菊、金鱼草等,这种经过低温处理促使植物开花的作用称为春化作用。
有些花卉经春化作用不仅会提早花芽分化,而且每一花序着生的花朵数往往增多。
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和开花孕蕾更需要变温。
变温在促进生长、开花的同时,也同样促进结实。
“黑液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无处盛”。
D 变温对植物产品品质的影响变温对植物的产品品质影响较大。
新疆的水果品质较好原因是昼夜温差大所致。
“早穿棉、午穿纱,抱着火炉吃西瓜”。
吐鲁番盆地在葡萄成熟季节,昼夜温差在10℃以上,所以浆果含糖量达22%以上,而烟台受海洋性气候影响,昼夜温差小,浆果含量仅为18%左右。
五、温度的调控技术1、引种引种是园林中重要的植物来源,丰富园林植物种类的多样性,改善北方城市冬季缺绿的状态。
气候相似性(温、光、水等)是引种成功的关键,而温度是最明显的限制因子。
2、种子的萌发与休眠易发芽的种子:冷水或温水处理促使其萌发。
出苗慢的种子:变温处理加快出苗速度。
休眠种子:可经低温沙藏和变温处理打破休眠。
3、温度调控与园林植物开花(做课题时,葡萄秋延后处理)升温能促使部分园林植物开花——一些多年生花卉在入冬前放入温室培养,一般都能提前开花如月季、茉莉、米兰——正在休眠越冬但花芽已形成的花卉如牡丹、杜鹃,移入温室,逐渐加温,能提前开花。
降温,延长休眠期,可推迟园林植物开花的时间——春季开花耐寒的晚花品种,春暖前移入冷室,减少水分,可推迟开花。
六、园林植物对城市气温的调节作用1 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大树底下好乘凉”的道理。
通过植物的冠层对太阳辐射的反映,使到达地面的热量有所减少(植物叶片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约为10-20%,对热效应最明显的红外辐射的反射率可高达70%),而城市的铺地材料如沥青的反射率仅为4%,鹅卵石的反射率为3%,因此通过植物的遮荫,会产生明显的降温效果。
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不单纯指对地面的遮荫,对建筑物的墙体、屋顶等也具有遮荫效果。
据日本学者调查,在夏季,墙体温度都可达50℃,而用藤蔓植物进行墙体、屋顶绿化,其墙体表面温度最高不超过35 ℃,从而证明墙体、屋顶园林植物的遮荫作用。
2 园林植物的凉爽作用绿地中的园林植物能通过蒸腾作用,吸收环境中的大量热量,降低环境温度,同时释放水分,增加空气湿度(18-25%),使之产生凉爽效应,对于夏季高温干燥的地区,园林植物的这种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