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后期凉蛋可以提高鸭、鹅孵化率鸭、鹅蛋体积大,单位重量的表面积又小,本身散热能力比鸡差,因此,孵化后半个期必须凉蛋。
具体方法如下:用1个孵化器进行孵化时,每天应打开机门两次,把孵化18~24天的蛋盘从架子上抽出2/3,从25天后移盘到出雏,每天定时凉蛋2次,间隔的抽出蛋盘。
如果蛋温过高,则将蛋盘抽出机外放冷,在放入机内。
一般凉蛋时间是每次30~4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使用2个孵化机进行孵化时,第1~15天在甲机孵化,温度37、7摄氏度,湿度65%,不用凉蛋;第16~26天在乙机孵化,温度37、5~37、7摄氏度,湿度50%,每天定时抽出蛋盘在机外凉蛋,喷水两次,26天以后在将蛋移到甲机出雏盘内出雏。
为了减少凉蛋时的劳动,在孵化16~17天以后,采取加强通风的方法,即可以排出蛋内多余的热量,又能满足胚胎通气的需要。
(黑龙江省王华安)《农村百事通》2003、24,第46页。
家禽孵化期的温湿度条件一、温度条件温度是家禽胚胎发育的首要条件。
家禽胚胎发育在不同的时期,对温度条件的要求基本相同。
鸡:孵化期为21天。
1~6天为38.5℃;7~14天为38℃;15天为37.9℃;16~21天为37.3~37.5℃。
鸭:孵化期为28天。
1~7天为38℃;8~16天为37.8℃;17天为37.5℃;18~28天为37.3℃。
鹅:孵化期为30天。
1~8天为37.9℃;9~18天为37.8℃;19天为37.8℃;20~30天为37.0℃~37.3℃。
二、湿度条件湿度条件是家禽维持胚胎发育的基础保证。
家禽在不同的孵化期间对相对湿度的要求基本相同。
孵化初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0%~70%;中后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50%~55%;出壳期要求相对湿度保持在65%~70%。
通风-影响孵化的重要因素鸡胚在发育过程中,必须进行气体交换,尤其在孵化第19天(夏季还要提前12小时)以后,胚胎开始肺呼吸,需氧量逐渐增大,二氧化碳排出量也逐渐增多。
这时如果通风不良,则造成孵化器内严重缺氧,即使将出壳的雏鸡呼吸量加大2-3倍,仍不能满足其对氧的需要,结果抑制了细胞代谢的中间过,使酸性物质蓄积体内,组织中二氧化碳分压增高而发生代谢性呼吸性酸中毒,从而导致心脏搏出量下降,发生心肌缺氧、坏死、心跳紊乱和跳动骤停。
经测定每个胚蛋整个孵化期的耗氧量为4-4.5L,排出二氧化碳3-3.5L。
试验证明孵化器内含氧量下降1%,则孵化率下降5%;胚蛋周围二氧化碳含量不得超过0.5%,二氧化碳达1%时,胚胎发育迟缓,死亡率升高,畸形增多。
一般空气中正常的氧量可保持在20%-21%。
因此通风的关键是设法降低胚蛋周围二氧化碳的浓度,而通风换气的效果又与孵化设备的结构、孵化厅(室)的建筑设计以及孵化机内外环境有关。
比较影响孵化率的诸因素,温度是首位的,其次就应算是通风换气了。
孵化机为什么不少书中按温度、湿度、通风....排序,而非温度、通风、湿度呢?原因很简单,人工孵化的方法仿效于母禽抱蛋。
母禽抱蛋选在干燥的地方,鸟类多在树上,一次孵化的个数不多、故通风一事不必顾及太多;人工孵化就不同了,现代孵化器的容蛋量在数千数万个以上,如此,通风就显得重要要了,况且,前几年许多试验都证明无水孵化不影响或不太影响孵化率。
老式孵化器大都存在风扇数量少、转速低、分布不合理等弊病,不仅换气不彻底,存有死角,而且也不能将热源热量尽快而均匀地送至各处,使孵化器内温差偏大。
为此,应进行改造或更换新的孵化器。
--- 摘自-《中国家禽》入孵过程中长期忽视的重要问题根据落盘时的啄壳情况,总结并合理制定上蛋时间。
在孵化技术掌握正常的前提下,由于种鸡产蛋周龄和种蛋贮存期之不同也会影响到出壳的整齐度。
为了提高出壳的整齐度,一般情况下,产蛋初期及后期的种蛋、贮存期超过7天的种蛋、应提前6小时入孵。
上蛋后待孵化温度升到设定值时。
以28mL/m3甲醛和14mL/m3的高锰酸钾熏蒸20min(或开消毒灯30秒)。
(避开已孵化24-96小时胚龄的胚蛋。
)整批入孵的,照蛋后在孵化机内(带种蛋)甩28mL/m3的甲醛和14m L/m3的高锰酸钾熏蒸20min。
落盘:孵化到第19天落盘,挑出死胎。
把胚蛋在孵化机内的上下前后位置,调到出雏机的下上后前位置上。
落盘后,及时把孵化机内打扫干净,以46mL/n3的甲酸熏蒸20min. 熏鸡:观察出雏机,当开始出鸡时,用25mL/min的甲醛置于出雏机中让其自然蒸发,消毒。
捡鸡:待大部分鸡出壳,有5%的颈后绒毛未干时开始捡鸡,清点好只数。
详细记录,捡鸡后及时挑选鸡苗。
分清健雏、弱雏。
存放:选雏结束后,把雏鸡放在通风良好,温度25℃,温度50%适宜的环境下,并根据停放时间,脱水情况进行带鸡喷水。
扫摊:待出雏结束后,捡出毛蛋,清点好个数并详细记录,然后把出雏机彻底打扫干净待用。
以上的几个操作要点中,动作都应做到轻、稳、快。
电孵机工作时,遇到暂时停电应采取哪些措施要根据停电季节,停电时间长短,是规律性的停电还是偶尔停电,孵化机内鸡蛋的胚龄等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1)早春,气温低,室内也没有加取暖设备,室温化较仅(5一10℃),这时孵化机的进、出气孔一般全是闭着的。
如果停电时间在4小时之内,可以不必采取什么措施。
如停电时间较长,就应在室内增加取暖设备,迅速将室温提高到32℃。
如果也有临出壳的胚蛋,但数量不多,处理办法与上述同。
如果出雏箱内蛋数多,则要注意防止中心部位和顶上几层胚蛋超温,发觉蛋温烫眼时,可以调一调盘。
(2)气温超过25℃,电孵机内的鸡蛋胚龄在10天以内的,停电时可不必采取什么措施,胚龄超过13天时,应先打开门,将机内温度降低一些,估计将顶上几层蛋温下降2-3℃(视胚龄大小而定)后,再将门关上,每经2 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几层蛋温,保持不超温就行了,如果是出雏箱内开门降温时间要延长,待其下降3 ℃以上后再将门关上,每经一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儿层蛋温,发现有超温趋向时,调一下盘,特别注意防止中心部位的蛋温超高。
(3)气温超过30℃停电时,孵化机内如果是早期的蛋,可以不采取措施,若是中、后期的蛋,一定要打开门(出、进气孔原先就已敞开),将机内温度降到35℃以下,然后酌情将门关起来(中期的蛋)或者门不关紧,尚留一条缝后期的蛋),每小时检查一次顶上几层的蛋温。
若停电时间较长,或者是停电时间不长,但几乎每天都有规律地暂短停电(如2一3小时),就得酌情每天或每2天调盘一次。
为了弥补由于每天停电所造成的温度偏低(特别是停电较多的地区),平时的孵化温度应比正常所用的温度标准高0.28℃)左右。
这样,尽管每天短期停电,也能保证鸡胚在第二十一天出雏。
孵化过程中的臭蛋在孵化过程中,很容易产生臭蛋。
臭蛋的危害很大,处理不当将严重影响孵化效益。
下边就臭蛋的危害、形成、处理及预防四个方面作一简述,供参考。
一、臭蛋的危害。
臭蛋不仅污染环境影响孵化率,而且危害雏鸡健康。
其危害机理主要是:臭蛋内容物含大量绿脓杆菌,臭蛋一旦爆裂,其内侵入正常种蛋内部繁殖,引起这些正常发育种蛋胚胎死亡、发臭,变成另一臭蛋污染源,再污染其它种蛋,形成恶性循环。
另外,臭蛋内高含有浓度的硫化氢气体,散发在孵化室内,影响胚胎的呼吸代谢。
如果室内硫化氢达到较高浓度,将造成胚胎窒息死亡,从而影响出雏率。
二、臭蛋的形成。
臭蛋的形成是细菌感染种蛋的结果。
这些细菌多属假单孢菌属,主要是绿脓杆菌。
臭蛋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母鸡羽毛、脚、粪便、垫料及鸡舍设备污染了蛋壳,随着蛋产出后的迅速冷却,内容物收缩,附着在蛋壳上的细菌随之侵入蛋内繁殖。
2.破蛋、裂纹蛋及薄壳蛋,细菌很容易侵入蛋内。
3.由于臭蛋的爆炸,污染同机孵化的种蛋。
4.孵化用具消毒不严,污染孵化的种蛋。
三、臭蛋的处理。
孵化过程中,若发现臭蛋,及被污染的种蛋应轻轻移出该孵化盘,取下没被污染的种蛋,码入另一消毒过的清洁盘中,插入孵化器内。
臭蛋及被污染的种蛋装入密封容器内,清出孵化室;孵化盘用5% 次氯酸的浸泡24小时,彻底清洗后再用。
四、臭蛋的预防。
1.为防止种蛋被污染,应做到及时捡蛋,最好每半到一小时捡蛋一次。
2.严格挑选种蛋。
脏蛋、破蛋、裂纹蛋、薄壳蛋不能入孵,禁止用湿抹布擦拭种蛋。
3.搞好种蛋消毒。
种蛋从鸡舍内捡出后,立即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熏蒸20分钟后送入蛋库,上蛋后在孵化室内再熏蒸20分钟。
4.照蛋,落盘时应及时发现并除去臭蛋、裂纹蛋。
5.搞好孵化用具及孵化室的清洗消毒。
孵化用具如蛋盘,出雏盘要用药液浸泡,冲掉蛋皮、蛋液和胎粪、粘液等污垢。
出雏机出雏完要彻底消毒一次。
孵化室地面每两天坚持用5%次氯酸钠或10%来苏尔消毒一次。
--- 摘自-《中国禽业信息网》雏鸡雌雄鉴别方法之一--翻肛(一)鉴别时间雏鸡出壳后12小时左右是鉴别的最佳时间。
因为这时公母雏生-殖突起形态相差最为显著,雏鸡也容易抓握,雏鸡腹部充实,容易开张肛-门;过晚实行翻肛鉴别,生-殖突起常起变化,区别有一定难度,并且肛-门也不易开张。
鉴别时间最迟不要超过出壳后24小时。
(二)鉴别依据鸡的交-配器官已退化,在雏鸡泄殖腔开口部下端中央有1个很小的突起,称为生-殖突起;在生-殖突起的两旁各有1个皱襞,斜向内呈八字形,称为八字皱襞;生-殖突起和八字皱襞构成生-殖隆起。
公雏泄殖腔开口部见生-殖突起,生-殖突起充实,表面紧张,有弹性,有光泽,轮廓鲜明,手指压迫不易变形;母雏泄殖腔开口部一般无生-殖突起,有残留生-殖突起者,多呈萎缩状,突起柔软,无弹性,无光泽,手指压迫易变形。
(三)操作方法用左手握雏,以中指和无名指挟住雏鸡颈部,无名指和小指挟住雏鸡两脚,注意用力要轻,以牢靠又不损伤雏鸡为度。
将左手拇指靠近腹侧,轻压腹部排粪,然后用右手拇指和食指按住肛-门两侧,左手拇指配合,轻轻一挤,即可将肛-门翻开。
然后在强灯光下观察。
(阳光摘编)浅蛋湿度与孵化的关系温度与孵化率的高低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近年来我国一些科技工作者在新生科学“仿生学”的启示下,提出了电孵机不加水,不控湿孵禽法。
他们认为,如果温度适当,不加水孵化的孵率变化不大,对于这个学说,人们一直有所争议,那么,在孵化生产中,究竟是否有加水的必要呢?针对这个问题,我从实用角度,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浅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种蛋的失重种蛋是由蛋壳和内容物两大部分组成的,其水分约占65%左右。
这说明,种蛋在孵化中,与水分有着密切关系。
无论是加水孵化,不加水孵化及天然孵化,蛋的失重是确实存在的,而所丧失的原因是:(1)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分以新陈代谢的产物由蛋壳上的气孔排出。
(2)蛋壳内外压力差的存在将蛋内大量水分扩散到蛋壳外。
(3)为了形成足够的气室以便胚胎后期呼吸及出雏啄壳外。
(4)保持刚孵出的雏鸡体内水分含量与刚产下蛋时相同(67%左右)因此,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对湿度也是较敏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