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述媒介批评的功能

论述媒介批评的功能

论述媒介批评的功能
媒介批评..即是参照特定的社会背景和社会发展实践, 对新闻传播实务的得失利弊进行批评, 是对媒介#对新闻传播观念更新#新闻传播理论发展进行探讨的特殊新闻活动因此媒介批评是在新闻传播框架中展开的, 而批评所指则是新闻传播的特定领域.
第一,媒介批评的监督功能拉斯韦尔在1948 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中,概括了传播的社会功能,其中第一点就是:环境监测功能。

他说“自然与社会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只有及时了解、把握并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人类社会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

在这个意义上,传播对社会起着一种“瞭望哨”的作用。

”由此可见,传播作为社会的观察员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谁来充当大众传播的检察官呢?监督社会是大众传播的责任,监督传媒则是媒介批评的首要功能。

媒介批评的监督功能首先表现在对媒介行为的监督上,比如,各地的记者协会多年来坚持组织的新闻评奖和优秀新闻工作者的评选工作, 举办报纸审读和报纸综合质量的评比活动。

其次是对传播导向的监督,对一个事件或者一个时期的报道要有一定的基调,比如节庆期间,它的报道基调就是欢乐和祥和,灾难事件发生期间它的报道基调就比较低沉和缓和,在2008年“5·12”地震期间南方周末有篇报道,把地震当成了一次转型契机,认为抗震救灾是一场成功的操练,这篇报道的基调就不对,悲哀的背后是要有站起来的勇气,但不能在数人尸骨未寒的时候做出这样的报道,新华网和人民网几乎在同一时间对其进行了媒介批评,作为灾难时期的报道,它的角度与大的氛围是不相吻合的。

再次,就是对报道质量的监督,对同类新闻不同报道比出优劣,就是媒介批评。

目前有报社设定报评小组对当日的报道进行点评,评价哪个报纸对哪个事件的报道更能切中时弊,更有针对性可读性等,这样既能保证新闻报道的质量,又能帮助报刊成长。

第二,媒介批评的调节和修正功能.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中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的第二个功能:“社会协调功能。

社会是一个建立在分工合作基础上的有机体,只有实现了社会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才能有效地适应环境的变化。

传播正是执行联络、沟通和协调社会关系功能的重要社会系统。

”大众传播作为社会文化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它所承载的内容, 具有流行性的特点, 必须控制住好的方向,扼制住坏的苗头,这就需要一个冷静严肃的“导向者”——媒介批评,去调节和修正媒介。

从实际操作上看,首先,电视台栏目的调整、报纸的改版,都是媒介为适应社会这个大系统的需要而进行的内容调节,这属
于媒介自身的调节和修正;第二点,媒介与媒介之间也会互相影响,一个事件最先通过一个媒介的报道有了不好的反响,其它的媒介就会选择自我保护,同时媒介之间也会相互学习,1995年诞生的《华西都市报》靠社会新闻打天下,迅速地在报林中异军突起,很多报纸后来正是学习着华西都市报的模式走出来的。

这个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媒介之间的相互调节修正;第三点,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上看,报纸审读就是对报道的可读性,版面的形式美,主题的针对性上进行调节,而这一切都是为了吸引受众的眼球,媒介批评的功能就是要促使媒介为了适应受众的需求作出种种调节和修正,比如收视率调查、“读者信箱”、“ 听众之友”和“为您服务”等节目设置都是为了获取反馈信息。

第四点,媒介作为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它必须适应这个社会的需要,与社会的需求相对接。

例如南方周末的批判性曾一度受到各地宣传部的不满,报纸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护自身会不断地修正,媒介的这个意识和理念也恰恰是媒介批评的监督和反馈在起作用。

第三,媒介批评的建设和发展功能.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的第三个功能:“社会遗产传承功能是指传播保证了社会遗产的代代相传。

”媒介具备着传承文明的功能它塑造着社会风尚, 传播着思想观念,作为文化的引导者它是否称职,这就需要媒介批评来掌握它的导向,媒介在批评中成长,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媒介氛围后,这种良性的媒介发展才能反过来推动媒介批评,建立更好的舆论监督机制。

媒介批评还会促使媒介朝着社会文明发展的方向来组织自己的内容,媒介的功能其一就是传递文明,而媒介批评是在媒介“传递文明”的过程中促使媒介丢弃不雅的东西,创造一些新的东西。

2003 年,一封普通市民写给成都市交管局局长的信引起了交警方面的高度重视。

在信中,这位市民戏称自己成了“斑马线上的过街老鼠”, 作为媒体的《华西都市报》立即在要闻版做了关于汽车抢道行人斑马线的报道,随即交警对此进行了专项治理,并发起了“汽车文化”运动要求开车的人要讲道德。

由此看出,媒介批评既能推动媒介自己的发展,又能推动社会的发展,适当地保障人民的权益。

第四,媒介批评的沟通功能媒介本身具有沟通功能,它在传播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地与受众亲密接触,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再反馈信息。

而媒介批评,作为一种对传播信息的评判, 同样具有分享与传递的性质。

它为受众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反馈的平台,方便广大受众发表意见, 交流观感。

媒介批评为受众的呼声提供了便利,还能够对受众起到自然教育的作用,这就是一种对媒介发展有推动作用的社会交流与互动。

大部分报社设有信访部门。

报社的编辑部门往往会选择经过调查核实的读者意见刊登在报上,群众的呼声在报纸上得到回应,这就是一种有效的互动。

也有很多报纸直接开辟了《读者来信》的专栏,这个专栏对于加强报纸的自律,提高报纸的民主程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媒介批评作为一个桥梁,桥梁的两端架起了传者和受众,一方面改善了信息内容,提高了信息质量,增强了受众的满意度,从而产生更好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为受众排忧解难,给受众一个自我言说的空间,来表达自己的要求,提出个人的观点,甚至可以通过批评传者的观点来提高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获得精神意义上的满足。

因此不论是对传者还是受者,媒介批评这种沟通功能的重要性都是毋庸置疑的。

媒介批评作为对大众传播媒介的批评,是对媒介产品以及媒介自身作用的理性思考,所以研究好媒介批评功能,一方面能更好地促进媒介自身的良性循环,一方面也保证了社会风气的健康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