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部分练习题答案
根据噬菌体感染宿主菌产生的后果分为毒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
细菌的基因转移和重组包括4种类型:转化、接合、转导及溶原性转换,其中和质粒相关的是接合;和噬菌体相关的是转导和溶原性转换。
普遍性转导的概念
第十四章
构成细菌毒力的要素是侵袭力和毒素。
外毒素分成神经毒素、细胞毒素和肠毒素。
侵袭力的物质基础是菌体表面结构和侵袭性酶类。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环状闭合的双股DNA分子,携带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性菌毛可传递质粒。
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还是细菌的繁殖方式?休眠状态。
灭菌时应以消灭芽胞为标准。
悬滴法、压滴法和暗视野显微镜法都属于不染色标本检查法。
美兰染色法属于染色标本检查法中的单染色法。
剥脱性毒素
侵袭性疾病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脏器官感染
全身感染、尿路感染
毒素性疾病
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性肠炎(假膜性肠炎)
烫伤样皮肤综合症
毒素休克综合症
根据溶血现象将链球菌分为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和丙型链球菌。
简述三型链球菌溶血环的特点及致病性强弱情况(简答)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
按培养基的物理性状不同分为液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
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有3种生长状态:混浊生长、沉淀生长和菌膜生长。
半固体培养基常用来检查细菌有无鞭毛和动力。
第十二章
正常菌群的概念
正常人体的体表以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粘膜上存在着不同种类和一定数量的细菌,这些细菌通常对人体是无害的,称为正常菌群。
麻风病的瘤型传染性强,结核样型传染性弱。
第十章
细菌按形态分为球菌、杆菌和螺形菌。
球菌按分裂方向和分裂后排列方式分为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螺形菌中只有一个弯曲的是弧菌。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革兰氏染色阳性为紫色,阴性为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成分主要包括肽聚糖和磷壁酸两部分。
细菌显性感染根据缓急不同分为急性感染和慢性感染,根据部位不同分为局部感染和全身感染。
败血症的概念
毒血症的概念
第十五章
葡萄球菌根据生化反应和色素的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
无芽胞细菌中最强者是葡萄球菌。
简述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简答)
血浆凝固酶
葡萄球菌溶素
杀白细胞素
肠毒素
对氧稳定;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
(3)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
所致疾病
(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1)化脓性感染
2)猩红热
3)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
(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膜炎
肺炎链球菌的菌落在培养48h后呈脐状。
肺炎链球菌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
脑膜炎奈瑟菌是流脑的病原体。
淋病奈瑟菌是淋病的病原体。
硝酸银滴眼可预防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
铜绿假单胞菌可产生绿色的。
第十六章
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罗氏培养基培养,呈干菜花状菌落。
结核分枝杆菌的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脂质、蛋白质。
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操作方法和可能出现的结果分析(简答)
革兰氏染色法和抗酸染色法都属于染色标本检查法中的复染色法。
第十一章
细菌以无性二分裂方式进行繁殖。
根据细菌对氧的需要情况分为专性需氧菌、微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
细菌的生长曲线分为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4个期。
细菌与致病有关的代产物主要有毒素、侵袭性酶和热原质。
细菌的毒素包括外毒素和毒素。
L型细菌的概念
某些由于理化或生物因素失去细胞壁而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细菌,成为细胞壁缺陷型的L型细菌。
L型细菌的菌落呈荷包蛋样
细胞壁的功能(简答)
维持菌体固有外形,抵抗低渗外环境
与细胞外物质交换有关
决定了菌体的抗原性
与细胞致病有关
细胞膜的功能(简答)
物质交换
参与细胞呼吸
生物合成场所
形成中介体
质粒的概念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
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
简述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简答)
致病物质:
(1)侵袭力:膜磷壁酸;M蛋白
链激酶;链道酶、透明质酸酶
(2)溶血毒素:
1)链球菌溶血素O(SLO):
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
血毒素O抗体
2)链球菌溶血素S(SLS)
第十三章
有鞭毛的细菌失去鞭毛称为H-O变异。
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型称为S-R变异。
细菌变异的现象主要包括形态与结构的变异、菌落变异、毒力变异和耐药性变异。
细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包括染色体、质粒和噬菌体。
质粒的基本特征(简答)
能自我复制
控制某些特殊性状
可丢失,非生命活动所必需
可以在细菌之间转移
分为相容性与不相容性质粒
菌群失调的概念
由于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宿主某些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的变化而超出正常围的状态.
灭菌的概念
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病原体和非病原体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
消毒的概念
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
同一温度下干热灭菌法和湿热灭菌法谁的效果更好?湿热灭菌法。
最常用、最有效的湿热灭菌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
侵袭力相关的菌体表面结构包括菌毛、黏附素、荚膜和类荚膜。
毒素的毒性作用(简答)
发热反应
白细胞反应
毒素血症与毒素休克
弥漫性血管凝血
毒素和外毒素的区别(简答)
细菌外毒素与毒素的主要区别
区别要点
外毒素
毒素
来源
化学成份
稳定性
免疫原性
生物学活性
G+菌和部分G-菌
在细菌细胞合成并分泌至菌体外,少数菌裂解后释出。
蛋白质
不稳定,60-80℃30min被破坏
强,剌激机体产生抗毒素,经甲醛处理可脱毒形成类毒素
毒性强,对组织器官有选择性毒害作用,引起特殊症状。
G-菌
细胞壁成分,菌体裂解后释放出。
脂多糖
稳定,160℃2-4h才被破坏
弱,能剌激机体产生抗体,经甲醛处理不能形成类毒素
毒性较弱,各菌的毒性作用大致相同,引起发热、白细胞反应、微循环障碍、休克、DIC等。
革兰氏阳性菌的肽聚糖主要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
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革兰氏阴性菌的脂多糖由类脂A、核心多糖和特异性多糖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有何不同?举例说明其医学意义。(简答)
青霉素和溶菌酶作用于肽聚糖,对革兰氏阳性菌有效,革兰氏阴性菌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