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习题一、选择题1. Lactobacillus是靠__________产能A.发酵B.呼吸C.光合作用2.自然界中的大多数微生物是靠_________产能。
A.发酵B.呼吸C.光合磷酸化3. 在原核微生物细胞中单糖主要靠__________途径降解生成丙酮酸。
A.EMPB.HMPC.ED4.Pseudomonas是靠__________产能。
A.光合磷酸化B.发酵C.呼吸5. 在下列微生物中能进行产氧的光合作用A.链霉菌B.蓝细菌C.紫硫细菌6.合成氨基酸的重要前体物α-酮戊二酸来自_________。
A.EMP途径B.ED途径C.TCA循环7.反硝化细菌进行无氧呼吸产能时,电子最后交给________。
A.无机化合物中的氧B.O2C.中间产物8.参与肽聚糖生物合成的高能磷酸化合物是:A.ATPB.GTPC.UTP9.细菌PHB生物合成的起始化合物是:A.乙酰CoAB.乙酰ACPC.UTP10.下列光合微生物中,通过光合磷酸化产生NADPH2的微生物是:A.念珠藻B.鱼腥藻.A、B两菌二、是非题1. EMP途径主要存在于厌氧生活的细菌中。
2. 乳酸发酵和乙酸发酵都是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
3. 一分子葡萄糖经正型乳酸发酵可产2个ATP,经异型乳酸发酵可产1个ATP。
4. 葡萄糖彻底氧化产生30个ATP,大部分来自糖酵解。
5. 丙酮丁醇发酵是在好气条件下进行的,该菌是一种梭状芽胞杆菌。
6. UDP—G,UDP—M是合成肽聚糖的重要前体物,它们是在细胞质内合成的。
7. ED途径主要存在于某些G-的厌氧菌中。
8. 在G-根瘤菌细胞中存在的PHB是脂肪代谢过程中形成的β-羟基丁酸聚合生成的。
9. 维生素、色素、生长剌激素、毒素以及聚β-羟基丁酸都是微生物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
10.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是微生物主代谢不畅通时,由支路代谢产生的。
11. 枯草杆菌细胞壁中的磷壁酸为甘油磷壁酸。
12. 德氏乳酸杆菌走EMP途径进行正型乳酸发酵。
13. 双歧杆菌走HK途径进行异型乳酸发酵。
14. 化能自养菌还原力的产生是在消耗ATP的情况下通过反向电子传递产生的。
15. 组成20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的碱基是U、C、A、G。
三、填空题1. 异养微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己糖降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异养微生物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来自己糖降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3. 细菌生长所需要的戊糖、赤藓糖等可以通过_________途径产生。
4. 合成代谢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个阶段。
5.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无氧呼吸是以__________作为最终电子受体。
7. 一分子葡萄糖经有氧呼吸彻底氧化可产生__________个ATP。
8. 光合磷酸化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种。
9. 发酵是在__________条件下发生的。
10. 每一分子葡萄糖通过酵母菌进行乙醇发酵产生__________个ATP;一分子葡萄糖通过德氏乳酸杆菌进行正型乳酸发酵可产生________个ATP。
11. 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进行的发酵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2. 乳酸发酵一般要在_________条件下进行,它可分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乳酸发酵。
13. 无氧呼吸中的外源电子受体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物质。
14. 以草酰乙酸为前体合成的氨基酸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微生物的产能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形成聚 -羟基丁酸的起始物为:_________。
17. 卡尔文循环中两个特征性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ED途径中关键性酶是_________;HMP途径中的关键性酶是_________________;EMP途径中关键性酶是__________。
18. 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经__________途径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进入________被彻底氧化成________和________,在TCA环中可产生_______ATP。
19. 在乙醇发酵过程中,酵母菌利用_______途径将葡萄糖分解成_________,然后在_________酶作用下,生成__________,再在________酶的作用下,被还原成乙醇。
20. 分子氧的存在对专性厌氧菌__________,由于它们缺少_________,不能把电子传给________,因此专性厌氧菌生长所需要的能量靠________产生。
四、名词解释1. 发酵2. 呼吸作用3. 无氧呼吸4. 有氧呼吸5. 生物氧化6. 初级代谢产物7. 次级代谢产物8. 巴斯德效应9. Stickland反应10. 氧化磷酸化五、简答题1. 化能异养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所需要的还原力可通过哪些代谢途径产生?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可通过哪些方式产生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能量?3. 举例说明微生物的几种发酵类型。
4. 比较呼吸作用与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
5. 比较红螺菌与蓝细菌光合作用的异同。
6. 试述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关系。
7. 试述初级代谢和次级代谢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
8. 微生物的次生代谢产物对人类活动有何重要意义?六、问答题1. 合成代谢所需要的小分子碳架有哪些?2.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例,试述其肽聚糖合成的途径。
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习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 ABACB;6-10. ACBCB二、是非题1-5. TFTFF;6-10. TFTFT;11-15. FTTTT三、填空题1.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2.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TCA循环3.HMP4.产生三要素、合成前体物、合成大分子5.维生素、抗生素、生长刺激素、毒素、色素、6.无机化合物中的氧、7.30、8.环式,非环式、9.厌氧10.2;211.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丁酸发酵12.厌氧,正型,异型。
13.NO3-、SO42-、CO32-14.天门冬氨酸、天冬酰胺、甲硫氨酸、苏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存在细菌中)15.呼吸、无机物氧化、发酵、光合磷酸化16.乙酰ACP17.磷酸核酮糖激酶,1.5-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2-酮-3-脱氧-6-磷酸葡萄糖酸醛缩酶;转酮醇酶和转醛醇酶;1,6- 二磷酸果糖醛缩酶18.EMP,TCA循环,CO2,H2O,18 个19.糖酵解,丙酮酸,脱氢,乙醛,脱羧20.有害,细胞色素系统,O2,跨膜质子运动四、名词解释1. 有机物氧化释放的电子直接交给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同时释放能量并产生各种不同的代谢产物的过程。
2. 指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外源电子受体,从而生成水或其它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
3. 指以无机氧化物(如NO3-,NO2-,SO42-等)代替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
4. 是指微生物氧化底物时以分子氧作为最终电子受体的氧化作用5. 就是发生在或细胞内的一切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生物氧化的形式包括某物质与氧结合、脱氢或脱电子三种。
6. 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产物称为初级代谢产物,这类产物包括供机体进行生物合成的各种小分子前体物,单体与多聚体物质以及在能量代谢和代谢调节中起作用的各种物质。
7. 微生物在次级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产物称次级代谢产物。
包括:抗生素,毒素,生长剌激素,色素和维生素等。
8. 在有氧状态下酒精发酵和糖酵解受抑制的现象,因为该理论是由巴斯德提出的,故而得名。
9. 两种氨基酸共同参与反应,其中一种进行氧化脱氨,脱下来的氢去还原另一氨基酸,使之发生还原脱氨,二者偶联的过程。
10. 物质在生物氧化过程中形成的NADH和FADH2可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和细菌质膜上的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氧或其他氧化型物质,在这个过程中偶联着ATP的合成,这种产生ATP的方式称为氧化磷酸化。
五、简答题1. 还原力由:1)EMP途径,2)HMP途径3)ED途径4)TCA途径产生2. 各种不同的微生物的产能方式可概括为如下几种:1)发酵产能2)呼吸产能3)氧化无机物产能4)靠光合磷酸化产能3. 微生物的发酵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乳酸发酵,如植物乳酸杆菌进行的酸泡菜发酵。
2)乙醇发酵:如酵母菌进行的酒清发酵。
3)丙酮丁醇发酵:如利用丙酮丁醇梭菌进行丙酮丁醇的发酵生产。
4)丁酸发酵:如由丁酸细菌引起的丁酸发酵。
4. 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主要区别在于基质脱下的电子的最终受体不同,发酵作用脱下的电子最终交给了底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呼吸作用(无论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从基质脱下的电子最终交给了氧。
(有氧呼吸交给了分子氧,无氧呼吸交给了无机氧化物中的氧)。
5. 红螺菌进行光合作用,是走环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径产生ATP,没有氧气的放出。
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是走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途径,在非环式光合磷酸化途径中,能光解水,有氧气放出,并有还原力产生。
6. 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能量、还原力和小分子碳架;合成代谢利用分解代谢提供的能量,还原力将小分子化合物合成前体物,进而合成大分子。
合成代谢的产物大分子化合物是分解代谢的基础,分解代谢的产物又是合成代谢的原料,它们在生物体内偶联进行,相互对立而又统一,决定着生命的存在和发展。
7. 初级代谢是微生物细胞中的主代谢,它为微生物细胞提供结构物质,决定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和发展,它是微生物不可缺少的代谢。
次级代谢并不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存,它的代谢产物并不参与组成细胞的结构物质。
次生代谢产物对细胞的生存来说是可有可无的。
例如,当一个产红色色素的赛氏杆菌变为不产红色色素的菌株后,该菌照样进行生长繁殖。
8. 人类可利用微生物有益的次生代谢产物为人类的生产,生活服务:1)利用有益抗生素防治动植物病害,如用青霉素治疗人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用井岗霉素防治水稻纹枯病。
2)利用有益的毒素,如利用苏云金杆菌产生的伴胞晶体毒素防治鳞翅目害虫。
3)利用微生物生产维生素,例如利用真菌生产维生素B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