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商的近似数》说课稿
南部县城关五小苏琴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23页例1 2.地位与作用:
《商的近似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中的内容。

是学习了小数除以整数,一个数除以小数之后的继续。

因为在小数除法中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这就需要求商的近似数了。

所以对商的近似数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前面已经学过求积的近似数,为本节课学习“商的近似数”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在本节课的教学时,结合生活实例教学,让学生理解并懂得求商的近似数的实际意义。

还会按照要求和实际情况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适时的引入计算器的使用,让学生通过对计算器的使用,亲身感受到计算器的作用和优势。

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也培养了学生灵活选择计算方法和工具的意识。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的实际生活密切联系,鼓励学生勇于把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 教学目标分析 1.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生独立思考,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数学知识与我们生活密切联系,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4、教学重点分析
教学重点:会用“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数。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 1. 学情分析:
(1)有利因素
学生已经具备了小数除法的知识与技能; 有了对小数除法运算“快”,“准”的积极心理;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合作交流学习的基础。

(2)不利因素
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实际问题中商的近似数如何取舍,部分同学对小
数除法的计算不够熟练和准确,而且还存在学习能力的个体差异. 2.教学难点分析:
能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取商的近似数。

教法分析:
遵循小学数学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启发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巩固性原则,本节课将采用引导发现、启发讨论、理论和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以“问”之方式来启发学生讨论,以“变”之方式诱导学生举一反三,以“梳”之方式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讨论交流训练应用
3.学法指导:复习旧知
在学法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每个学生都动口、动脑、动手、,自己归纳总结出求商的近似数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教学手段: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突破教学难点,达到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的目的.
三、教学过程分析
(二)探究讨论
寻找方法【活动2】谈谈进超市买东西付钱
的情况,比如该给3.15元时候,
你该付多少呢?
学生举手发
言,全班交
流经验
让学生明
白在我们实际
生活中付钱的
时候只用到
元、角币,分
币。

当用元作
单位时候,用
小数表示就是
---整数、一位
小数、两位小
数。

(活动3 )【例题1】
星期天爸爸和王鹏去逛超市,爸
爸给王鹏买一筒羽毛球。

从图片
中你能获得什么数学信息?结合
生活实际,你知道买一个羽毛球
实际会付多少钱吗?
学生独立思
考,自主回
答,动手解
答,发现问
题----除不
尽(板书:
商的近似
数)
通过学生
的口述题中所
含数学信息,
来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


算则培养学生
的动手、动脑
能力。

除不尽
则激起学生的
探索欲望。

这筒羽毛球
19.4元,1个
大约是多少
钱?
(三)合作交流
得出规律【活动4】讨论:例1中一个羽毛
球多少钱呢?
教师指导学
生先自主辨
析,再交流
互补,不断
完善.
揭示实际
问题中如何取
商的近似数,
从而把数学知
识和实际生活
情况相联系。

得出解决实际
问题中“商的
近似数”的保
留方法。

进一
步完善学生的
认知结构,这
也是本堂课的
学习重点.
【活动5】:
王鹏逛超市口渴了,还想买一瓶
“QQ星儿童成长牛奶”。

从图中
你知道买一瓶应该付多少钱呢?
抽学生到黑
板板演,然
后引导学生
观察,比较,
验证得出求
商的近似数
的一般方
法。

教师辅
导和点评。

本活动通
过学生的合作
学习,思考,
观察,比较,
归纳出求商的
近似数的一般
方法。

既培养
学生学习的习
惯,更让学生
体验成功的喜
悦,增强学习
的兴趣和信
心。

计算器的
使用,体现现
代科技的功用
和优势这箱牛奶59元,12盒,
四、自我评价与反思: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职责在于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自主
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在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始终注意:
(1)以问题为活动的核心.在组织活动前,结合学习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2)探究是一个活动过程也是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理解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照题的要求和生活实际进行灵活的运用,达到运用自如的效果.
(3)促进学生发展是活动的目的.让学生在参与到求如何求商的近似数观察、分析、比较、归纳、应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等各方面的进一步发展.
当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我先以复习旧知导入,然后就是以“王鹏和爸爸”为话题,展开讨论,给学生“一条线”的感觉,便于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

后面练习题的变化,是为了避免学习形成思维的定式,扼杀学生是发散思维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

如:有学生不能确定到底该保留几位小数好,。

我应及时给以辅导和鼓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