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备考经验交流
2020年高考已经落下帷幕。
初次带特尖班,这一年我学到了很多,进步了很多,也反思了很多。
关于高考复习备考,经验是谈不上的,只是就教学实践过程中本人的一些感悟和做法进行交流反思,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和同仁批评指正。
一、把历史学科思维的培养放在首位
在新形势下,如果说基础知识是历史学习的骨架,那么历史思维就是历史学习的灵魂,所以聚焦学生历史核心素养(思维能力)的培育,特别是“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史料的阅读理解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是历史教学的核心。
历史学科的思维,是通过日常教化和自我积累而获得的历史知识、能力、意识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其所表现出来的,是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
作为特尖班学生,学习主动较强,基础知识背诵熟练,但由于文科综合考试注重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迁移,缺乏细致思维特的考生就很容易混淆历史题与政治题的界线,造成历史题缺乏史实论证,所以高分成绩的主要差距就在于历史思维的差距。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应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准确、科学地表达历史概念,并要理解和掌握历史概念。
教师:以讲为主,要讲时序、讲概念、讲拓展、讲方法、讲运用。
学生:以练为主,要梳理知识、要记忆要点、要阅读理解材料、要学会迁移知识。
学生题型解题思维的训练:选择题:关注逻辑推理和词语辨析,材料解析题:提取信息和理解表达能力,素养创新题:“论证类、比较类、修正类”三大题型的答题训练。
二.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教师的讲授指导相结合,夯实双基。
作为文科特尖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巨大的,不少学生的双基交集很少,因而他们的双基需求的差异有很大不同,因此,我们应该坚持让学生自学为主的学习方法,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用最短的时间去掌握那些遗忘的、容易的、重点的内容。
所以不管是一轮的夯基础,还是二轮、三轮的查漏补缺,我们都尽量留给学生自主复习的时间,并鼓励他们问出有价值的问题,不断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提升课堂效率。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一轮复习要做到“点要透、面要全、线要明、”教师的作用更是至关重要的。
在一轮复习中教师要侧重于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重视历史名词的把握,教师要引导学生打破教材的章节局限,在一定主题下整合历史史实,综合认识历史发展,避免孤立的、片面的认识。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历史发展的整体化与阶段特征,。
任何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都有一定时期、一定区域、一定时代下的发展特征。
分析特征,オ更能认识事物的本质,オ更能体现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于阶段特征比较明显的重要单元,我都会制作表格,对这一时期典型的事件、制度、发展阶段等进行归纳比较,使学生对这一内容有更清楚的认识。
三、以训练为主线,注重解题思路和技巧的培养
高考历史题题目设计灵活,角度多变,源于教材,高于教材,活于教材。
但万变不离其宗,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所以我在教学中突出在以下2个方面训练学生: 1.以培养理解能力为核心
学生真正致命的能力缺陷是理解能力,无论是对知识的理解、题意的理解和信息的理解,学生都非常欠缺,这是学生不能够正确的迁移知识、信息和答非所问或不知答什么的结症所在。
因此,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就成为其他能力的核心和基础,在平时的双基落实和训练中,我们始终要抓住这一点不放,抓住根本,才能事半功倍。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这方面我们可以向语文学科学习。
我一般采用的方式有:让学生集体读题,提炼关键词;对不同句式的材料,学会辨析材料的侧重点和作者的真正意图;句子比较长的要用笔画出关键词,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提高做题速度。
2.注重42题开放性试题的训练
对于材料题,学生本能的有一种恐惧心理,特尖班的学生也不列外。
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对41题和选做题都有了自己的套路。
但42题每次总是只用2、3分钟草草了事,甚至有的学生用了近10分钟的时间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这直接影响了学生答卷的心情和速度。
针对这种情况,我认真总结,摸索做42题的有用方法。
首先是让学生理解42题的内涵,把它和语文的议论文进行对比,让学生明白42题的内涵和要求,尤其是史论结合。
其次循序渐进的教学生做题的方法,先在每次考试后,参照参考答案进行理解反思自己的问题,然后挑选相对简单的论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自己去写,经过长期反复的训练,42题大有改进。
四.重视学生的学习反思
课后按自己理解,整理精华内容;一单元后用学习的三个层次:知—识—用反思自己学习情况。
训练时,对答案前的集体讨论和讲评后的反思结合,集思广益,明白并改正自己的问题。
在考试后,学生结合成绩和详细得分,分析成败所在及原因。
教师可对材料题中思维含量高,比较典型的问题要求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二次修改,积累做题思路和方法。
(42题)注重历史材料题专业术语和名词积累可以让学生整理或背诵试卷相关的知识板块。
可以整理某种类型材料题的方法或某个主题的答案(如押题卷反复出现的教育、对外贸易、民族主义)并进行听写检查,给学生脑子存点货。
五.调动非智力因素
特尖班学生在高三思想压力更大,尤其作为绝大部分女生的班级,消极影响可能更大。
品学兼优的学生,头上顶着光环,得到同学的美慕和赞美,但他们往往缺少宣泄的机会和环境,心里有了“疙瘩",不敢对老师、父母讲,对同伴也倾诉有限。
一次考差的考试可能就会让她溃不成军。
时间一长,心理上就出现问题,反而影响学习。
我觉得老师在学习上应该对其要求有度,帮助他们适当减压,保持心态相对平和。
1、让目标相对明确。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努力的目标越高,他的才能就发展的越快”。
但是太具体、太高远的的目标会给学生过大的压力,也未必符合学生的实际能力,但是没有目标往往又缺乏动力,我力图谨慎地帮学生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
根据学生面对高压的学习环境的心理特点,根据学生每一次考试的成绩,等等,通过个别谈话、班级教育,不断给学生暗示和明示,激发尖子生内在潜力,调动尖子生的非智力因素。
2、帮助尖子生具备抗挫折能力。
相比学困生,尖子生可能抗挫折能力更差一些。
面对考试和学习成绩、家庭、生病等等问题,在他们看似平静的外表下,心里面可能紧张至极,暗流涌动。
平时,我喜欢讲些我上高中和近年年面临和忍耐的多种困难,并以达观的态度去回顾,目的是激励学生具备顽强意志,克服困难。
但是学生在面临具体困难、需要减轻和解除各种沉重的思想负担时,难免还要需要各种具体的开导和帮助。
作为一名年轻的高三教师,我自身还存在很大的不足。
对知识点的处理,对整体内容的把握还不能游刃有余,虽然交给了学生做题的方法,这些方法有时效果并不是很好。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虚心向学,不断提升自己,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