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老王》说课稿

《老王》说课稿
近日参加了市里的说课比赛,我选择了杨绛先生的经典作品《老王》。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赛后整理了自己的说课稿,希望能对今后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个不幸者的善良,穷苦心善是老王的特点,文章便突出地写了他的“不幸”和“善良”。

老王的不幸(穷苦)可以从“三独”、“三破”这两个侧面进行分析。

“三独”即为“独干”;“独眼”;“独居”。

一“破”即他用“破旧”的三轮支撑生活,写出了维持生计的艰辛。

二“破”即他用“残破”的身体出力干活,写出了生活的痛苦,三“破”即他居住在“塌败”的小屋苦度光阴,写出了生活的艰苦。

不仅如此,老王其实也时时在遭受着精神上的苦痛,因为眼瞎,有人说他是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从心灵上摧残他,打击他。

所以,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我们都可以读出老王的凄苦与艰难。

他是这么的不幸,可是他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善良之心。

他的善良我们可以从“三送”体会到:“一送”送冰;“二送”送钱钟书;“三送”送鸡蛋香油。

老王的命苦与心善通过这“三破”、“三送”在作者的笔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巧妙之处就在于利用“我”与老王的平平淡淡的交往,用“我”的慧眼来看老王,他的不幸之至与善良之至就得以体现。

不仅如此,从“我”的眼里看老王还可以看出“我”及其家人的同情心与爱心。

从作者的情感态度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该文的写作目的。

本专题主要由“殉道者之歌”、“烈士的抉择”、“底层的光芒”这三个板块组成,可见,这个专题的主题主要是体现不同人的人生精神及追求的。

而《老王》正是“底层的光芒”中的一篇散文。

同时结合《老王》一文的特点,我拟定了本课的学习目标及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如下:
学习目标:
1、知识和技能: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感情。

2、过程和方法:评价人物形象,品读文章语言。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感情,学会尊重、关心不幸的人。

教学重点:评价人物,品味语言。

解说:“对感人的形象有自己的体验和评价”这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训练点,而且本文也是通过该能力点理解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说情感的有效途径。

“品味语言”同时也是新课标中所规定的阅读能力训练点,根据本课实际及学生在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品味语言、语言表达的劣势,所以我确定它也是本课阅读的重要能力训练点。

教学难点:对人物的全面评价及对语言特点的准确把握。

解说:学生对人物的分析已经远远不是第一次了,可实际情况却是不尽人意。

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往往是搞得有些支离破碎,且缺少对环境及背景、故事情节的联系,所以说,从学生的实际水平来看,这一项仍是难点;关于语言特点这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生的口语表达及写作缺少对语言的锤炼过程,语言不仅缺乏生动性,也缺乏真情实感。

二.说学法、说教法。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目标问题化的学习方法,也包含着教师的互动参与法,点拨法,品读法。

三.说教学程序:
本课我计划安排一个课时,为了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有效帮助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进一步训练学生把握阅读以写人记事为主的记叙类作品的方法,提高能力,所以我对本文的教学程序作了如下的设计:
导入:
(一)说老王
1、老王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浏览文章,分别用文中的两个关键词概括。

不幸;善良
(1)老王的不幸表现在哪些方面?
(2)老王的善良表现在哪里?
品味探究
2、文章中写了老王很多事,但有详有略,其中最感动你的是哪件事?
老王送鸡蛋、香油。

3、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一片断。

(齐读第8段;分角色朗读9至14段;齐读第15段)然后,用下面的句式说话:最让我感动的句子是,因为:
4、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发言:(预设答案)
①“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②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③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④他“唔”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⑤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⑥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⑦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

说明:课上教师尽管放开学生的手脚,让学生大胆地谈出自己品读的感受,不必拘泥于工具书上的答案,而且鼓励学生大胆探出自己读书的感受。

通过这一环节的交流,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到,感人的文章并不是堆砌华丽的词语,而是在平实诙谐的语言文字中饱含着真情,精练准确的语言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品读鲁迅的《阿长与
〈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不都具有这样的语言特点吗?这样就会使学生体会到写作中认真地锤炼语言是至关重要的。

人物的感情的流露,作者情感的表达是渗透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

而不是结尾几句的苍白无力的抒情所能表达的。

(二)说作者
1、老王是不幸的人,又是善良的人。

那么,面对老王的遭遇,作者一家如何表现的呢?
同情、关心、爱护、帮助老王。

2、具体体现在那些方面?(预设答案)
A、照顾老王生意,坐他车;
B、女儿送鱼肝油,治好老王夜盲症;
C、关心老王的生活;
D、老王再客气,也付给他应得的报酬;
E、老王送来香油鸡蛋,不让他白送,也给了钱。

3、由此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的人?善良的人。

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4、作者如此竭尽全力帮助老王,为什么还会如此愧疚呢?
(小组讨论)
明确:愧怍:惭愧,心里不安。

老王是这样一个临近死亡的苦人儿,直着脚,给作者动香油鸡蛋,对于一个生活艰苦的贫困者来说,这是弥足珍贵的。

然而当时的“我”却豪无感觉,没有请他坐坐喝口茶水,没有及时向他表达谢意,没有领受他情意,为老王做得太少,心中的悲伤难以抹去,几年下来,才深悟到自己的麻木,对社会底层的劳动者采取了居高临下的态度,没有与他平等相待,为自己做的还不够感到愧怍。

5、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明确:本文写老王与我的交往,描写了老王的勤劳、善良,表达了作者人要平等,要互相关心、爱护的人道主义精神。

(三)说自己(反馈实践)。

播放一组关于中外生活在底层人物的幻灯片,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感染下进一步思索,我们该怎样对待我们身边千千万万个像老王一样的人们。

说明:此环节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由己及人反观自己的一言一行。

(四)、老师小结:特蕾莎修女的话作结,与学生共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