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纺织印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目录1. 总论 (1)1.1 评价任务的由来 (1)1.2 评价目的和原则 (1)1.3 编制依据 (2)1.4 评价标准 (3)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6)1.6 评价工作等级 (6)1.7 评价范围 (8)1.8 评价重点和评价因子 (8)1.9 评价工作程序 (8)2. 建设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 (10)2.1 建设项目概况 (10)2.2 生产工艺流程 (11)2.3 主要生产设备及原辅材料用量 (12)2.4 给排水及公用工程 (14)2.5 工程污染源分析 (15)3. 建设项目周围区域环境概况 (19)3.1 自然环境概况 (19)3.2 社会环境概况 (21)3.3 区域环境功能区划 (23)3.4 水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 (24)3.5 环境空气现状调查与评价 (28)3.6 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30)3.7 土壤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31)3.8 建设项目周围主要污染源 (32)4. 营运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34)4.1 水环境影响预测 (34)4.2 环境空气质量影响预测 (40)4.3 声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51)4.4 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3)4.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54)5. 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 (55)5.1 施工期噪声影响分析 (55)5.2 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56)5.3 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 (57)5.4 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 (58)5.5 施工期水土流失防治对策 (58)6. 清洁生产评述与污染物总量控制分析 (60)6.1 清洁生产评述 (60)6.2 污染物总量控制建议指标 (65)6.3 环境风险评价分析 (66)7. 污染防治措施及可行性分析 (67)7.1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67)7.2 污染防治措施可行性分析 (72)8. 公众参与调查 (74)8.1 公众参与的目的和意义 (74)8.2 公从参与对象 (74)8.3 公众参与方式 (75)8.4 公众参与结果分析 (76)8.5 公众参与总结 (77)9. 项目选址合理性分析 (78)9.1 项目选址原则 (78)9.2 厂址选择方案 (78)9.3 厂址所在地环境功能属性及其现状 (78)9.4 厂址所在地区的规划及发展 (79)9.5 供电、给排水条件 (79)9.6 厂址合理性评价 (80)10. 环境经济损益分析 (81)10.1 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81)10.2 环境损失收益分析 (82)11. 环境管理与监控计划 (83)11.1 施工期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 (83)11.2 营运期的环境管理和监控计划 (85)11.3 排污口设置及规范化管理 (86)12. 评价结论与建议 (88)12.1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88)12.2 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结论 (88)12.3 污染防治措施分析结论 (90)12.4 公众参与调查结论 (91)12.5 清洁生产措施与总量控制指标建议 (91)12.6 评价结论 (93)1. 总论1.1 评价任务的由来**市**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由**市**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投资设立,拟选址斗门区富山工业区,项目投资总额为3000万人民币,占地面积100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40000平方米。
该公司主要生产销售纺织材料、包装材料、服装以及纺织品的织造、漂染,生产规模约为3000万米布,年产值1.5亿元。
全厂拟职工定员总数为1000人。
本项目不属于《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的目录》之列,是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的。
该建设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及建成投产运营后,将会对周围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为切实做好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工作,使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确保项目工程顺利进行,本项目必须进行环评申报审批程序。
我院接受委托后,随即组织人员到拟建场地,及其周围进行了实地勘查与调研,收集了有关的工程资料,进行了该项目的初步工程分析、环境现状调查,依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结合该项目的生产特点,编制了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提出拟开展的环评工作内容,并以此为依据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工程污染源分析、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影响预测等工作,在此基础上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评价目的和原则根据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划,针对项目的工程特征和污染特征,预测该项目开发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对当地水、气、声等环境以及敏感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并提出必要的治理措施和必须达到的环境要求,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其建设的可行性,为项目实现优化选址,合理布局,最佳设计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实施后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根据国家有关环保法规,结合该建设项目工程建设特点和厂址区域环境现状,确定本次评价遵循的原则如下:(1)建立和健全环保措施,认真贯彻执行“清洁生产”、“污染源达标排放”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环境保护政策。
(2)在对各污染源实施治理方面,首先考虑不能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为原则,使周边环境空气和纳污水域保持环境容量满足功能区要求,外排污染物在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原则下,应尽可能地得到削减。
(3)通过类比调查和实测资料相结合确定本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产生的污染源强,在保证评价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利用现有的环境影响评价成果资料及该地区近几年的有关环境现状监测资料。
(4)环评的全过程中坚持为工程建设的决策服务,为环境管理服务,注重环评工作的针对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1.3 编制依据1.3.1 环保法规及地方条例1.3.2 行业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则)》(HJ/T 2.1~93);(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 2.3~93);(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T2.2-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T2.4-1995);(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非污染生态影响)》(HJ/T19-1997);(6)、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1]118号《关于发布<印染行业废水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
1.3.3 工程资料及其他(1)、本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大纲;(2)、《**市**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关于开展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委托书;(4)、**市**纺织印染厂有限公司提供的有关建设项目的其他工程资料及图纸;(5)、《富山工业区区域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03年11月。
1.4 评价标准1.4.1 环境质量标准(1)水环境工业区内河涌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见表1-1;黄茅海海区的崖门水道以沙龙涌入海口为界,以北至虎跳门水道口执行《海水水质标准》(GB3076-1997)中二类海水水质标准,以南执行三类海水水质标准,见表1-2。
表1-1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除外)参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参照《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CJ3020-93)一级标准表1-2 海水水质标准(单位:mg/L,pH除外)(2)环境空气项目所在一般工业区为二类环境空气功能区,环境空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见表1-3。
表1-3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mg/m3)注:*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0]1号通知作修改(3)环境噪声工业区的环境噪声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的3类标准,见表1-4。
表1-4 环境噪声标准(单位:dB(A))1.4.2 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同时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第二时段一级标准、《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4287-92)》Ⅰ级标准、《广东省水污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见表1-5。
表1-5 污水排放标准(mg/L,pH除外)通过比较可知,应执行最严格的《广东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时段一级标准。
(2)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物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新污染源二级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二级标准、《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见表1-6。
表1-6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单位:mg/m3)通过比较可知,应执行最严格的《广东省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 第二时段二级标准。
职工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见表1-7。
表1-7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3)噪声噪声控制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Ⅲ类标准,见表1-8。
表1-8 噪声控制标准(单位:dB(A))建设期间的噪声标准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标准》(GB12523-90),施工噪声在其施工场界的限值见表1-9。
表1-9 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标准(单位:dB(A))1.4.3 其它标准(1)、《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3)、《工作场所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4)、《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5085.3-1996)。
1.5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1.5.1 水污染控制及其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的主要废水污染源为印染废水和生活污水,厂区污水经工业区排污管由工业区现有污水排放口外排,纳污水域为黄茅海水域的崖门水道。
主要水环境保护目标为工业区以西的雷蛛近岸养殖区、地表的河涌,同时使纳污水域符合所执行的质量标准。
项目建成投产后应严格控制CODcr 、BOD5等污染物,废水必须经污水处理系统处理达标排放。
同时,本项目生产环节和污水处理工序产生的废渣排放也必须严格控制,以保护固体废物堆场周围的地表水环境。
1.5.2 环境空气污染控制及其环境保护目标厂址周围荔山村、虎山村等处的空气环境质量是本项目的保护目标,使其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1.5.3 噪声污染控制及其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功能区划属三类区,评价区声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3类标准,边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Ⅲ类标准,环境保护目标主要是厂区内员工和厂区周边厂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