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启示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启示

姓 名 陈明玉 成 绩
学 号 11108057002 评卷人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
研 究 生 课 程 考 试 试 卷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启示
课程名称 管理学专题
完成时间 2011年5月2日
专业年级 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2011级

注:研究生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完成课程考试论文,
并用A4页面打印,加此封面装订成册后,送交
评审教师。教师应及时评定成绩,并至迟在下学
期开学后两周内将此课程论文及成绩报告单一并
交本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涉及外单位的,由研
究生秘书转交学生所在单位研究生秘书存档)
管理学理论发展的启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管理理论层出不穷,管理工具不断进化,管理学得到了极大的
发展。管理理论最终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的管理理论萌芽
早于西方国家,然而发展却非常缓慢。西方的管理发展史的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管理
学的发展。从西方管理学的发展史中,我们可以看出管理学不断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西方的管理学发展分为两个阶段,传统管理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阶段。传统管理理论又
分为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管理科学理论。
古典管理理论起源于20世纪初,主要有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和管理组织理论。
其代表人物分别有泰勒、法约尔和韦伯。古典管理理论是“冷冰冰”的时代。将人视同机器,
将管理者视为安排这些人员与机器的工程师。古典管理理论主张对人严格管理、严格控制,
通过计件工资制度、科学的管理过程和理想的管理组织,来提高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机器坏
了可以进行维修,工人无法达到必需的产出时,就重新设计员工工作或是提供一种更具激励
性的奖金计划,没有所谓的群体和团队的存在。
20世纪40年代,古典管理理论片面强调对个人行为进行组织控制和规范,而忽视了生
产中人的因素以及协调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已经无法调动起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这样的背
景下,行为科学管理理论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赫茨伯格、弗鲁姆、麦格雷戈、利克特等
人,结合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等诸多学科,从人的需求、动机、行为与其所从事的工作,
及所处环境之间的关系角度进行研究的行为科学管理理论应运而生。早期的人际关系学说理
论强调必须重视人际关系和人的因素。人际关系理论是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早期理论,行为
科学在后一阶段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个体行为理论、团体行为理论和组织行为理论。尽管它有
各种理论和学派,但是它们的基础都是建立在人际关系学说基础之上的。个体行为最有代表
性的就是由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和麦格雷戈的关于人性的X理论和Y理论。这两种理论
主要是是研究如何通过不断满足人的需要,从而发挥人的创造性和提高人工作的积极性,以
此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团体行为理论,主要是研究如何协调团体的行为,不断增强团体合力
的理论。在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中,西方学者重点对领导行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关于领导
者的品质、领导方式等方面的理论,探讨了领导者如何处理好对人的关心和对生产关心的关
系问题。行为科学管理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们将人的本身的因素正式引入了管理学理论,从
“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的基点出发,开始重视对人的需要、动机及行为规律的研究,
承认人的社会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进取性,主张用引导、激励的方式调动人的积极性,并
通过。参与管理”、“目标管理”和“职业生活充实化”等方式实现个人目标同企业目标的结
合。
管理定量方法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用于解决军事问题的数学和统计方法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管理定量理论的核心是把数学、运筹学、统计学和计算机等用于管理决策,以提
高管理的效率。其目的是实现管理的科学化、精确化和高效化。但是它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
它无法很好的解释和预测组织中成员的行为,同时受到情景难以定量化的限制。
二战后,以美国为主的许多欧美管理工作者、管理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生物学家、
心理学家、数学家等都对管理理论研究发生了兴趣,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这期间主要有
管理过程理论、系统理论、权变理论、决策理论和企业文化理论等。这是管理已将人看成“复
杂人”,注重人的因素。现代管理理论较好的将各种管理学派所强调的观点进行了综合,并
十分重视管理过程中的情景因素、文化因素和管理信息的利用,适应了现代管理复杂化、国
际化的需要。
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现代西方管理理论对于人的研究大大地加强了,明显地向人性回归。
因此,认真探索、总结西方管理思想的内在规律,对于我们的企业管理,无疑有着诸多启示
和帮助。
从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方面的内在规律和启示:
第一,在管理中,要把管理的科学、理性方面同感情的非理性方面结合起来。西方国家
在英国的工业革命以后,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产生了以泰勒、法约尔、韦伯等人为代表
的经典的科学管理运动的思潮,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这在当时是符合生产
力的发展状况的,在当时没有科学的管理原则,也没有科学的管理依据的情况下,科学管理
运动每一次科学地、理性地把管理纳入科学的轨道,使得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这次运
动,在当时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但是随着生产
力的发展,社会、经济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人们发现单纯地注重管理的科学性、理性化不能
保证管理的成功和劳动生产率的持续提高。因为不论是什么样的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而企
业的职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现实的要求也在不断地变化,他们不仅有理性,更重要的
还有感情,不但要求获得经济上需求的满足,还要获得感情上、社会地位上和自我实现等方
面需求的满足。这样,行为科学是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行为科
学的产生和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过于偏重
非理性方面而忽略了理性方面,管理绩效也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是可
行的。
第二,要把管理中的正式组织作用和非正式组织作用结合起来。所谓正式组织,指的是
企业为了有效地实现企业的目标,所规定的组织成员中正式的相互关系和组织体系,其中包
括:组织结构、方针政策、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等。所谓的非正式组织,是指组织中没有经
过正式的上级或一些相关的程序而建立起来的,以感情联系为主要沟通方式的一种非正式的
群体和体系。泰勒等人在古典管理理论体系中主要强调了正式组织的作用,而行为科学主要
强调了非正式组织的作用,要想达到理想的管理绩效,这两者的结合是一个必然的途径。
第三,要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与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方面
相结合。古典管理理论和管理科学方面的理论是非常强调管理中系统性、计划性和程序方面
的作用的。而行为科学和权变学派等强调的,是如果因为企业内外环境的变化而墨守成规,
不顾存在的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不顾外部环境的变化,把计划、系统看得一成不变,这样就
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他们非常强调管理的灵活性、权变性、非程序化等方面。但是企业本
身是一个系统,一个系统要正常地运转,就必须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管理理论有把这两种
理论相结合的趋势。
第四,要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这两个方面相结合。在精确性方面,管理理论研究
已逐渐成熟,如管理理论中的运筹学、数量学、计算机、统计学、会计学方面的发展,使管
理的精确性方面越来越高。但是,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靠算出来的,因为任何一个管理的
过程都是由人来操作的,在许多情况下,发展和转化的界限是不清晰的,在管理的过程中存
在着大量的不清楚、不确定、不完美的情况。不能只注重精确性,而忽视事物发展的本质,
也不能用模糊的方法描述管理行为,在管理上,只有有效地把两者结合起来,效果才会好。
纵观管理思想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管理学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
的联系在一起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和变更,工业革命的发展,战争的结束和人权的发展,对
其管理理论的发展都有非常的重要性以及深远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实践对管理的发展
是非常重要的。从实践的角度考虑问题。将会使得理论更加丰富并且更为实用。另一方面,
东西方文化是在相互交融、相互影响中相互促进的。日本借鉴西方的管理思想得到长足的发
展,但是如果不注意随着环境改变而不断地调整自己企业的管理思想和文化基础,同样是不
可取的;相反,如果西方在其理性思想的基础上吸收东方的管理思想,则有可能走向新的辉
煌。
此外,善于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给了管理理论大发展的重要研究思
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理论是非常有效的研究方式。中国与西方在制度、价值观、文
化、历史等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完全照搬西方管理理论的内容和运用方法。
但是,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研究中国现实中的各种管理问题,并寻求解决这
些问题的方法,将会得到适合于自己发展的一套管理理论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