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特殊儿童教育》
一、名词解释
1、学前特殊儿童:指在生理上、心理上及智能上异于普通儿童,具有特殊的教育需求的儿
童。
2、视觉障碍:又称视力残疾,一般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或视野缩
小,而难能从事正常人所能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
3、听觉障碍:指由于传音系统或感音神经系统受损,导致听觉困难,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
环境和语言的声音。
4、学前特殊教育: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及教
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的旨在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
5、语言障碍:语言异常和言语异常都称为语言障碍。
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者语
言障碍,从而难能通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
6、广泛性发育障碍: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
主要表现为社会交往
障碍、沟通模式异常、兴趣与活动内容的局限、刻板与重复等。
二、选择和填空
1、学前特殊教育的产生背景围绕年龄较大的盲童和聋童展开1874年开办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瞽叟通文馆”。
2、发展的阶段
(1)、启蒙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2)、依附阶段——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
(3)、独立阶段——20世纪中后期至今
目前:处于独立阶段早期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3、特殊儿童按生存与发展条件异常的角度综合分为四类:生理发展障碍儿童(听觉障碍、
视觉障碍、肢体障碍、身体病弱);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超常和智利落后);言语发展障碍(构音异常、流畅度异常、发音异常、语言发展异常);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孤独症、多动症、Rett综合征、童年瓦解性精神障碍、Asperger综合征等)。
4、学前特殊教育机构
(1)、民政部办的福利机构;
(2)、中国残联办的康复机构;
(3)、教育部门主办的残障儿童幼儿园;
(4)、教育部门要求普通教育中心开办的特殊教育班;
(5)、随园就读制,普通班中接纳特殊儿童。
5、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原则
(一)全面性
(二)个别化
(三)直观性
(四)启发性
(五)趣味性
6、学前特殊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分化目标
(二)多层次教学
(三)创设生活情景
(四)导入游戏
三、简答
1、我国学前特殊教育的发展趋势。
第一,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步融合;
第二,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
第三,学前特殊教育的对象由明显的残疾儿童逐步包括了不明显的障碍儿童教育。
2、学前特殊教育对家长的意义
第一,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特殊儿童观;
第二,鼓励和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的方法;
第三,减少家长花费在教育孩子身上的时间,使其从沉重的精神负担和物质负担重解放出来。
3、学前特殊教育对儿童的意义
(1)、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人和促进人的发展;
(2)、学前特殊教育是特殊儿童一生的早期教育,其对学前儿童来说具有引导方向和把握发展关键期的作用;
(3)、学前特殊教育实施的场所为儿童个人提供了由自然人向社会人
4、对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意义
(1)、为未来社会减轻了精神负担和经济负担;
(2)、体现社会的文明程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全面发展。
5、学前特殊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育机构规模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2)、学前特殊儿童入园入学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3)、专业的学前特殊教育师资力量有待增强。
(4)、其他问题。
(没有正式而系统的学前特殊教育课程和教材;农村和城镇郊区的障碍儿
童相对较少受到关注和重视;)
6、学前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
(1)、学前特殊教育与学前普通教育逐步融合;
(2)、学前特殊教育的理论研究与实践逐步走向专业化;
(3)、学前特殊教育对象由明显的残疾儿童逐步包含了不明显的障碍儿童教育。
四、论述
1、在学前特殊教育的体系中,学校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请简要叙述学校的管理
应注意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一)创设良好的学校氛围
(二)优化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