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ppt课件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ppt课件


• 第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革命传统教育 内容,讴歌革命领袖的丰功伟绩,赞颂革 命英雄人物事迹,激发学生热爱共产党、 热爱祖国的情感。如选编了《吃水不忘挖 井人》《王二小》《朱德的扁担》《狼牙 山五壮士》《开国大典》《为人民服务》 等课文。
•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扩大体裁 的覆盖面,提高题材的多样性,浸润渗透, 增强学生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除了 古诗词、古代寓言、神话传说、历史故事 外,还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弟子规》等传统蒙学读物中,选取符合 当今时代特点、有积极意义的内容。
• 以语文训练要素作为主线、明线,每个单 元的教学目标直接体现在单元导语中,课 后思考练习题围绕着单元的训练要素出题, 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增强了。
2.训练目标的序列、梯度与螺旋上升
• 明晰训练目标,体现训练的序列与梯度, 既是继承,也是部编教材的一大特点。全 套教材统筹规划语文要素,三年级开始每 个单元一般从阅读与习作的方法、能力或 习惯方面各安排一个训练要素,每册有两 个重点训练要素。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 理念和主要特点
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研室教研员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广东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杨建国
一、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 小学语文教材
• 部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2016年秋季开始使用,这套部 编教材,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 育方针,贯彻实施《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的基本精神;
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的特点是以读写训练 项目作为语文训练的主线。
• 部编教材为凸现语文素养,明晰教学目标, 采用“双线组织单元内容”,即以宽泛的 人文主题将单元课文组织在一起,同时将 语文训练的基本要素,包括必需的语文知 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 学习习惯等,分成若干个知识或能力训练 的“点”,由浅入深,分布并体现在各个 单元,形成一条贯穿全套教材的显性线索。
• 从第二学段开始,每个单元编排了导语, 图文契合,在精美的画面下,用一两句话 点明单元主题,直接点明本单元的语文学 习要求和方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清晰。阅 读和表达训练要素交叉安排,由易到难, 由简到繁。比如,口语交际按照功能与话 题两条主线,从倾听、表达和应对三个维 度组织口语交际内容,每一个维度在不同 年段都有所侧重。
(三)文体意识
• 文体意识淡薄,是小学语文教学一个突出 的问题。在语文课程设计的理念上,存在 弱化训练、淡化文体的现象,从而造成不 管是什么文体,小学语文教学基本上按照 记叙文的方法进行教学,内容的真实与虚 构往往分不清,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教学。 如有些教师的教学对小小说《桥》与记实 作品《狼牙山五壮士》中的主人公或者神 话故事《普罗米修斯》中火的来源就存在 着虚与实混乱问题。
• 以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 版)》为依据,遵循语文教育的基本规律,继承我国语文 教育的优良传统,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特别是 吸收语文课程改革(也包括教科书编写)的经验,大胆创 新,努力成为高质量、有特色、广大师生满意的新教材。
• 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需要老师们增强以下六个方面的 意识。
(一)国家意识
• 学校教育的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政治制度和经济、 文化发展的需要,要为社会主流集团培养合格的 人才,必然会用社会主流价值去教育学生、去影 响学生。
• 教育不仅仅是单纯传授知识,还应体现育人的过 程,要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及 信仰的培养渗透到各个学科的教育里,体现在学 生受教育的过程中。
• 几乎在任何一个国家,母语教育都在传递着某种 特定的政治价值取向。
部编小学语文教材体现国家意志, 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 第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小学语 文课程具有独特的育人功能,凭借课文可 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感 受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因此,部编教材 将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的指 导思想,按照“整体规划,有机渗透”的 基本思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对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发挥语文教材在育 人方面的独特价值 。
• 第四,民族团结教育。体现民族平等、团 结。例如,一年级上册入学教育安排了一 幅五十六个民族团结画,选编了《大洋与国家主权意识教育。例如,编排低 年级识字课:“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 画。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台湾岛, 隔海峡,与大陆,是一家。各民族,齐奋发,争 朝夕,兴中华。”选编了描写我国边疆风情、海 峡风貌的课文,如《日月潭》《葡萄沟》《富饶 的西沙群岛》《无名岛》。
• 第六,法制教育。初步培养学生的法制意识,增 强法制观念。国家意志的六个方面体现在全套教 材之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最终内化为师生 的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二)目标意识
• 本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语文课 程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作为基本 特点和属性,这一理念是正确的。
1.明确一个核心概念:语文要素 •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编写的人教版小学
• 同时体现螺旋上升的训练过程,如学了前 面的语素(包括本册前面的单元和学过的 册次),在以后的语文实践中反复运用, 不断提升。教材将单元导语、课后思考练 习题、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等作为一个 训练的整体。整体性是这套教材的又一大 特点,体现在单元之间的整体性、年段的 整体性和全套教材的整体性。
3.语文活动设计体现学与用相结合 • 全套教材强化生活意识、活动意识,学语文与用
语文贯穿全套教材之中。根据不同年段的特点, 对课后思考练习题进行活动化设计。《我的发现》 《展示台》《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栏目 设置,增加联系学生自身的语文积累与生活经验、 展示学习过程的语文活动。 • 《口语交际》《习作》的安排也尽量结合联系学 生生活实际、生活经验的话题,使他们敢说话、 想说话,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学与用相结合,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会到语文也是生活的需要, 不断提升语文能力。比如,看火车票识字、看公 园导游图识字;元旦节快到了,为“元旦联欢会” 设计一个海报,除了配上好看的图画,还要有打 动人的宣传语,吸引更多的同学来参加元旦联欢 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