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概论》模拟练习题二一、判断题1、选修制传入我国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
F2、清政府于1905年设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构。
T3、个性的多样性有助于扩大人类集体经验的范围。
T4、运用品德评价的方法,只能表扬、奖励,而不能批评、惩罚。
F5、人文学科具有它的科学性,自然学科也具有它的人文性。
T6、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班级授课制还有长期存在的必要。
T7、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从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活动。
F8、有什么刺激,必定会产生什么反应。
T9、西方的"导生制"要比中国的"转相传授"早出现1000多年。
F10、终结性评价是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等级,供升学、评比、鉴定之用。
T11、诊断性评价可以通过查阅学生个人成长档案、日常观察记录分析等非正式渠道进行。
T12、杜威是"教师中心论"的代表人物之一。
F13、发散型认知方式容易产生有创见的新颖观点。
T14、相对评价通常以百分制的形式出现。
F15、备课特指教师对教材的研究。
F16、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动力是教师的帮助与教育。
F17、《论语》被称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F18、在处理教育活动时,教育法规存在自身的局限性。
T19、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没有本质上的矛盾。
F20、制定计划是学校管理过程翩中心环节。
F21、杜威是对新中国教育学影响最大的教育家。
F22、智育本身就包含德育方面的目标。
T23、1922年学制以美国学制为主要学习蓝本。
T24、清末,西方教育理论直接从欧洲传入中国,形成近代西方教育理论输入的第一个高潮。
T25、人们对是非、善恶的认识和判断及评价,就是道德认识。
T26、班级组织具有一种完全自治性。
F27、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T28、个人本位论秉持一种抽象的个人观念。
T29、研究性课程的评价主要侧重于形成性评价、学习过程评价以及定性评价。
T30、以"知识"为本位,注重书本知识或间接经验的获取,这是课程作为动词使用的课程范式。
F31、皮亚杰发生认识论中的"运算"概念,是指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
F32、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
T3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在我国的教育法规体系中处于"母法"的地位。
T34、教育的社会目的与教育的国家目的是内在一致的,不矛盾的。
F35、教育能够延续和发展社会政治制度。
T36、诊断性评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T37、科学教育并不限于自然学科,人文教育也不限于人文学科。
T38、政治性是教育目的的一个属性,但不是教育目的的全部属性。
T39、研究性课程在内容方面最大的特点是其开放性与不确定性。
T40、过了青春期之后才开始学习外语的人,总难以摆脱原来口音影响,这是过了语言关键期的缘故。
T二、单项选择题41、看重"发现"、"探究",强调"对话"、"讨论"教学方法的课程编制模式是( B )。
A、目标模式B、过程模式C、纵向模式D、横向模式42、我国明确提出要实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在(D )。
A、《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1993)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D、《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43、中国教育史上"文翁兴学"发生在(C )。
A、公元前136年B、公元前124年C、公元前141年D、公元前144年44、提出在集体中进行教育的德育原则的是( B )。
A、杜威B、马卡连柯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45、教育理论界明确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学是在(D)。
A、1929年B、1957年C、1982年D、1983年46、教师在讲解新知识时,往往利用教具向学生进行呈示,这符合教学过程的( D )规律。
A、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统一B、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相结合C、发挥学生主体性D、知情意统一47、以下不属于个体身心发展规律的是( B )。
A、一定的顺序性和阶段性B、发展速度的持续递进性C、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D、个别差异性48、以下关于"个性发展"的描述中不恰当的是( C )。
A、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单个命体各方面的平均发展而言的B、个性发展是相对于社群内部众多个体的高度趋同发展而言的C、个性发展是相对于全面发展而言的D、个性发展是指个体独特内在潜能的发展或具有社会意义的个体独特性的发展49、"产婆术"是下列哪位教育思想家的教育方法( B )。
A、亚里士多德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伊拉斯谟50、有学生对事物的认识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施工的依据,这种认知方式称作(B )。
A、场独立B、场依存C、沉思型D、辐合型51、将新知识、新事物引人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是教学基本阶段中的(A )。
A、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B、引导学生领会知识C、引导和组织学生运用知识D、检查和巩固知识52、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A )三个阶段进行。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火、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53、关于诊断性评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是一种在教学过程开始之前对学生已有准备状况所作的粗略评估B、它仅限于查明、辨识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各种困难或障碍C、其根本目的在于摸清学生已有的基础、准备状况D、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54、提出自然后果德育原则的是(B )。
A、孔子B、洛克C、裴斯泰洛齐D、赫尔巴特55、给教师的教学提供及时的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改进教学的是(D )。
A、定性评价B、定量评价C、诊断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56、《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于(A )。
A、1986年B、1992年C、1994年D、1995年57清政府将全国各地书院分别改为大中小学堂,是在(A)。
A、1901年B、1902年C、1904年D、1906年58、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教科书是(C )。
A、《大学》B、《礼记》C、《颜氏家训》|D、《学记》59、我们在安排课程和教学时,应当循序渐进,这是因为个体的发展具有(B )。
A、稳定性B、顺序性和阶段性C、可变性D、差异性60、"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是下列哪位教育家首先提出来的(A )。
A、孔子B、老子C、孟子D、朱熹61、以下关于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比较中,不恰当的是(A )。
A、形成性评价是多次性的,终结性评价则是一次性的B、形成性评价往往与教学过程合而为一终结性评价则独立于教学过程之外C、形成性评价往往是非正式的评价,终结性评价则往往是正式的评价D、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之中进行的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结束时进行的评价62、下面哪一项不属于政治对教育的决定作用(D )。
A、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和受教育的权利B、决定教育目的的性质C、决定教育的内容D、决定人们受教育的年限63、评价可以敦促学生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对所学知识进行重新组织或再加工,这是教育评价的(D )。
A、导向功能B、鉴定功能C、诊断功能D、教学功能64、"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任何一种类型的专家"的观点属于(C )。
A、自然成熟理论B、发生认识论C、环境一学习理论D、人本主义65、下列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
A 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B 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 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D 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66、同一年级所有学生必须学习,保证所有学生基本学力的课程是(A )。
A、必修课程B、选修课程C、分科课程D、综合课程67、以下各种类型的评价形式中,属于形成性评价的是(B )。
A、新课程教学之前对学生册子的摸底测验B、课堂提问C、课程结业考试D、升学考试68、下列关于学科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不恰当的是(D)。
A、逻辑性B、系统性C、简约性D、实践性69、果断纪律理论所代表的班级管理模式是(B )。
A、功能性取向B、行为改变取向C、人际互动取向D、社会学习取向70、近代中国引进西方教育理论最早借道哪个国家(D )。
A、美国B、英国C、法国D、日本71、在发展的某个时期,个体对外界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这称为个体发展的(B )。
A、最近发展区B、关键期C、成熟期D、青春期72、我国的私学产生于( B )。
A、原始社会末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汉代以后73、教职工代表大会体现教师具有的权利是(D )。
A、教育教学权B、科研学术活动权C、管理学生权D、民主管理权74、《礼记》中说"师者也,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做到(C )A、传递知识B、培养学生的品德C、既要传递知识,又要培养品德D、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75、调整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判断人们行为的是非善恶的一种标准称为(C )。
A、道德评价B、道德规范C、道德认识D、道德行为76、"从摇篮到坟墓的教育"体现了( B )。
A、教育全民化B、教育终身化C、教育民主化D、教育现代化77、美育作为教育范畴,最早是由以下哪位思想家提出的( C )。
A、中国的蔡元培B、中国的王国维C、德国的席勒D、美国的杜威78、"学校教育等级森严、注主思想控制、教育内容长期保持不变"是哪种社会教育的特征(C )。
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79、对事物的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属于认知风格的( B)。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沉思型D、冲动型80、在运用讲述法时,教师不应(C )。
A、尽可能地与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发生联系B、在讲述过程中,可不断提出并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思考C、不结合其他的方法D、为学生提供科学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范例三、多项选择题81、学校管理的机构包括(ABCD )。
A、决策机构B、咨询机构C、执行机构D、反馈机构82、可持续发展包括(ACB)。
A、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B、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C、经济的可持续发震D、社会的可持续发展83、主张"儿童中心论"的教育家有(CD )。
A、柏拉图B、赫尔巴特C、杜威D、卢梭84、关于绝对评价,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D )。
A、绝对评价又称目标参照评价B、是一种以预先规定的教学目标或测验标准为参照而进行的评价C、学生在测验中所得的实际分数即是绝对评价的得分D、绝对评价常以百分制形式出现85、班级文化是班级中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出来的联合生活方式,它包括(AB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