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盾构接收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盾构接收技术交底记录大全

4
燃气铸铁DN40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1.27~1.65m,距离区间上行线隧道中心约9.0~15.2米
5
通讯
DN11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约2.0m,距离区间上行线隧道中心约11.8米
6
电力
DN15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2.1m,距离区间下行线隧道中心约11.5米
区间设计概况
项目名称
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设计概况
地理位置
位于常州+346.288~SK27+254.412
区间长度(米)
上行线908.124m,757环,下行线895.642m,747环
曲线半径
左转下行线R400m、上行线410m
纵坡
2‰→-22‰→-5.729‰→24‰→-2‰
4、准备工作
4.1洞门复测
在盾构进洞之前,对进洞处洞门中心标高及平面位置进行复测,以便调整盾构进洞的推进轴线。
4.2盾构姿态复测
在盾构到达前100环,对隧道内布置的平面导线控制点及高程水准基点做贯通前复核测量,准确评估盾构到达前的姿态和到达段掘进轴线,从而正确地指导到达段盾构推进的方向。根据洞门复测情况,综合考虑各方位的间隙尽可能均匀。
河海大学站南端头井洞门加固平、纵断面示意图
3、备用降水井施工
为保证盾构接收安全,每个端头井设置降水井3口。井点管的埋设是降水的关键工序,插入降水井后需在其与孔壁之间迅速填灌粗砂滤层,以防孔壁坍塌,管口应用粘土封口。降水井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抽水试验,保证其能正常运行并验证其降水能力。
(1)通过现场抽水试验测定承压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包括水头埋深、渗透系数、贮水率等。
埋深范围
9.5~16.1m
线间距
14~16m
联络通道、泵站
1个联络通道(兼泵站)
施工工法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联络通道及泵站采用冷冻法加固地层,矿山法施工。
管片
片外径6200mm、内径5500mm、宽度1.2m,釆用通用楔形环,双面楔形量37.2mm
本标段采用通用环衬砌环类型,隧道内经5500㎜,管片幅宽1.2m,厚度350㎜,管片采用6分块,其中一块小封顶块,两块邻接块和三块标准块,封顶块(F)管片圆心角为20°,标准块管片3块(分别为B1、B2、B3)圆心角为67.5°,邻接块管片左右各一块(分别为L1、L2),圆心角为68.75°,纵向接头为16处,按22.5°等角度布置;联络通道处区间隧道采用钢管片和钢筋混凝土管片组成的复合型管片环。
4.3接收基座安装
(1)基座安设简述
首先根据地面上经过复核的测量导线点,利用全站仪在端头井内侧放出接收架轴线,并利用油桶吊钢丝的方法将地面水准控制点引入风井内做好标记,根据测放于端头井内的接收架轴线安装盾构接收架及连接桥。
2、盾构始发地基加固
为保证盾构接收、破除端头围护结构时隧道端头土体的自稳和防水要求,需在盾构接收前对洞口地基进行加固处理。根据设计要求本标段盾构接收地基加固采用三轴搅拌桩加固,搅拌桩与车站围护结构(连续墙)间夹心层500mm采用三重高压旋喷桩加强止水帷幕止水,增加加固区与车站结构的整体性。
按设计要求,盾构接收地基加固区搅拌桩采用Φ850@600三轴搅拌桩加固,靠近车站端头夹心层采用单排Φ800@500三重高压旋喷桩加固。加固一区搅拌桩水泥掺入量取20%,加固二区搅拌桩水泥掺入量取7%,采用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各加固区加固范围详见下图。
盾构接收技术交底B3.12
工程名称
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
交底部位
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
工序名称
盾构接收施工
交底提要:
1.工程概况;2.盾构始发地基加固;3.备用降水井;4.准备工作5.盾构接收施工;6.安全文明施工;7.质量保证措施;8.风险分析及应急措施;9.应急预案。
交底内容:
1、工程概况
管片环缝和纵缝均采用5.8级或6.8级M30“U型”螺栓连接,环向管片间设2个单排螺栓,纵向设16个螺栓,管片中心处设一个吊装孔,兼作二次注浆孔。管片环纵缝采用三元乙丙橡胶密封条止水,管片与周围土体间隙采用同步注浆填充。
1.2工程地质
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隧道主要穿越的地层为:⑤1粉砂夹粉土层、⑤2粉砂层、⑤3粉砂夹粉土层、⑥2粉质粘土层、⑥3粉质粘土层。盾构接收涉及地层主要为⑤1粉砂夹粉土层、⑤2粉砂层。
1.1设计概况
本标段包括两站两区间,合同工程范围为:市民广场站、市民广场站~奥体中心站区间、奥体中心站、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
市民广场站位于晋陵路与锦绣路交叉口;奥体中心站位于晋陵北路与龙锦路交叉口。
区间隧道沿晋陵路布置,自晋陵路与锦绣路交叉口开始,至晋陵北路与河海路交叉口结束。
本此技术交底范围为:奥体中心站~河海大学站区间上行线盾构始发施工。
(2)通过抽水试验定性判定已施工的止水帷幕(三轴搅拌桩)对含水层的隔水效果。
(3)通过群井抽水试验,检验基坑周围排水系统的排水能力。
(4)在抽水试验过程中,详细记录好水位的下降及恢复时间。
进行以上抽水试验必须确保获得以上数据及结论,为盾构接收降水施工提供可靠依据。
降水井应在地基加固完成后施工,避免高压水泥浆液破坏降水井。打设洞门探孔时若有渗漏水,应及时采取施工降水,将水头降至隧道底0.5m以下后方可进行盾构接收施工,并对探孔进行封堵。盾构接收过程中若出现洞门漏水情况,立即开启降水井,开启降水井时,应加强对周边环境、管线、建筑物的监测,确保施工安全。
奥体中心站北端头井地质剖面图
1.3周边建构筑物
本工程盾构接收位于河海大学站南端头井。河海大学站位于常州中心城区晋陵北路与河海东路交叉口处,南端头井东侧为7层混凝土框架结构房屋,距离车站南端头井为18.33m。区间盾构接收对三座建(构)筑物基本无影响。
1.4始发段地下管线情况
河海大学站南端头井接收段管线统计表
序号
管线直径(mm)
管线走向
管线埋设位置
备注
1
给水管
DN30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约1.94米,距离区间上行线隧道中心10.2米
2
雨水管
d45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约2.0米,距离区间上行线隧道中心15.2米
3
污水
d1500
沿晋陵北路方向
沿晋陵北路布置,埋深约5.0m,距离区间上行线隧道中心约15.2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