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2001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会第二十次会议进行了修订,从2001年12月1日起施行。
其中第六章:药品包装的管理,第52条,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 和容器,必须符合药用要求,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安全的标准,并由药 品监督管理部门在审批药品时一并审批。
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使用未经批准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 器。对不合格的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由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责令停止使用。 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GMP)
(6) 洁净厂房内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料、半成品、 成品存放区,且尽可能靠近相联系的生产区域,以减少过 程中的混杂与污染。存放区域宜设置待验区合格品区。不 合格品必须设置专区存放。
(四)仓储区 1、 仓储区应有足够的空间,以存放待验、合格、不合格、退货或 召回的物料和产品。 2、 仓储区的设计和建造应确保良好的仓储条件,应特别注意清 洁、干燥,并有通风和照明设施。仓储区就能满足物料或产品 的贮存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并进行检查和监控。 3、 接受、发放和发运区域应能保护物料、产品免受外界天气(如 雨、雪)的影响。接受区的布局和装备应能确保到货物料在进 入仓储区前可对外包装进行必要的清洁。
第2节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厂房与设施中需搞清的问题
一、药包材生产洁净室(区)要求 (一)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以下简称“药包材” )
生产应采用使污染降至最低限度的生产技术。在考虑生产环境的洁净度
级别时,应与生产技术结合起来。当生产技术不能保证药包材不受污染
或不能有效排除污染时,生产环境的洁净度应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尽
的积聚。
(八)直接接触药品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生产洁净区域图例如下,生
产工序和名称以较常见的方式命名。企业可根据实际状况、布局来定。
附:药用卤化丁基橡胶瓶塞生产区域划分
硫化 冲边
停放
二包装
图例
清洗硅化烘干
配料
内包装
成型 混炼 物料缓冲
外包装 脱外包
图例:
300000级洁净区 100000级洁净区
10000级洁净区
量提高。
(二)药包材生产企业可以根据产品的分类和用途确定相应洁净度
级别,洁净级别的设置应遵循与所包装的药品生产洁净度级别相同的原
则,并据此结合药包材的生产工艺进行净化厂房的设计和施工,以保证
产品在符合规定的环境里生产。
(三)洁净室(区)内有多个工序时,应根据各工序的不同要求,
采用不同的洁净度级别。在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条件下,洁净室(区)
柜。脱外衣 和穿洁净工作服在同一房间内的外衣和洁净工作服 可以在同一柜内隔开存放,存衣柜应按定员每人一柜。(现药 厂已清洁过的洁净服用同质量的袋存放,用后连同洁净服一同 清洗。) 8、 工艺布局中,存在着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时,人员应分 别通过各自的人员净化用室进入不同等级洁净室,如因工艺、
生产需要从低等级洁净室进入高等级洁净室时则必须重新更衣 (如从一万级进100级)。 (二)物料净化用室的管理:图2
气闸式传递窗 无菌洁净室
非洁净区
缓冲室 清洁室
非无菌 洁净 区
传递窗(柜)
1、 洁净厂房应设置供进入洁净室物料清洁用的清洁室;
2、 物料清洁室与洁净室之间应设置传递窗(柜),用于传递清洁
后的物料;
3、 传递窗(柜),两边的传递门,应有防止同时被打开的措施;
4、 用于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的出口不宜与物料进口合用一个
(六)不同洁净度级别应分别设置更衣、换鞋缓冲区域。人员和工
艺原料要进入无菌核心区,应优先选择通过向个洁净度等级逐步增加的
过程,以适应于他们所要进入的区域的不同要求。
(七)药包材企业生产区域可分为生产控制区和洁净室(区),其
中生产控制区应为密闭空间,具备粗效过滤的集中送风系统,内表面应
平整光滑,无颗粒物脱落,墙面和地面能耐受清洗和消毒,以减少灰尘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厂房与设施)
2010年10月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厂房与设施)
第1 药包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法律依据和
节
基本准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全国人民
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84年9月20日通过,1985年7月1日 实施。
100级洁净区 生产控制区
非控制区
二、工艺布局 (一)人员净化用室的管理:图1
非洁 穿工 手 洁作 消
净服 毒 气闸室 脱洗 外
衣手
换鞋
无净
菌室
注:人员净化用室内的换鞋室、更衣室、气闸室,应送入与洁净室 空气过滤系统相同的洁净空气,换气次数由外向里逐步增加,但可低于 洁净室的换气次数。
1、 进入不同空气洁净度等级洁净室的人员净化设施应分别设置, 冲边10万级,清洗1万级;
用于药包材生产的全过程。通则由:机构和人员、厂房与设施、设备、 物料、卫生、文件、生产管理、质量管理、自检、附则等要素组成。
四、FDA与DMF文件: (一)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英文缩写。 当今国际制药行业,GMP是公认的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 及国际贸易的通行证。1962年,美国率先颁布了第一个GMP,1969年, 世界卫生组织WHO也制定了GMP,并于1975年11月正式颁布,作为国际性 药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至今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认可、采用, 并制定了本国、本地区的GMP。 (二)DMF文件:药物主控文档的英文缩写。 1、定义:药物活性成分(主原料),辅料,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 材料和容器,化学中间体的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的资料要求和程序,将 其生产工艺、质量标准、工艺参数、质量指标等全部技术资料自愿报送 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供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药品生产企业在药 品使用过程和生产监督过程使用的技术原件管理系统。 2、上述申报资料在美国叫DMF文件,在中国叫注册资料(药包材13 号令有注册、再注册资料要求的具体规定)。 如果中国的药包材要出口到美国或到美国生产,则必须按FDA要求 的程序和资料报送到FDA,FDA审查同意后备案并给一个归档号。这是同 意进口或生产的第一步,第二步是到生产现场进行核实。其目的是亲临 生产企业实地检查企业的DMF文件中资料和数据的准确性,同时检查企 业在生产全过程中是否遵守CGMP。 3、药包材DMF属于美国FDA的Ⅲ类DMF注册。目前国内已有20家药包 材生产企业成功在FDA备案注册,其中有玻璃注射剂瓶、药用胶塞、塑 料容器、滴眼剂瓶等。20家企业中,有4个外资,16个中国企业。 4、药包材DMF注册的优势: (1)简化了药品制剂申请的内容,直接以DMF归档号来代替制剂申 请中药包材的具体资料。所以,持有药包材给予的DMF归档号可获药品
4、 不合格、退货或召回的物料或产品应分别隔离存放,并且标识 产品的品名、批号、数量、不合格或退货的原因等等。
(五)质量控制区: 1、 质量控制实验室应与生产区分开,生物检定、微生物室应彼此 分开。 2、 实验室的设计应确保适用于预定的用途,并能够避免混淆和交 叉污染,应有足够的区域用于样品处置,留样和稳定性考察样 品存放以及记录的保存。 3、 必要时,应设置专门的仪器室,使灵敏度高的仪器免受静电, 震动、潮湿等或其他外界因素的干扰。
内,其空气洁净度等级应与本区域相同,并且有防止污染的措施。
清洁工具不允许跨区域使用。使用后应清洗消毒,存放于洁具间的
存放架上,不允许摆放在生产现场。
3、洁净工作服的洗涤、干燥室:10万级以上区域的洁净服,其洗
涤、干燥、整理及必要时灭菌的房间应设在洁净室,其空气洁净度等级
不应低于30万级。
4、维修车间应尽可能远离生产区。存放在洁净区内的维修用备件和
工具,应放置在专门的房间或工具柜中。 注意: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 列基本要求:
(1) 人员和物料进出产区域的出入口要分别设置,极易造成污 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宜设置专用 出入口,洁净厨房内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
(2) 人员和物料进入不同级别洁净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 施;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颁 布了我国第一部GMP,并于1992发布了修订版。
1999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又颁布了现行的1998版GMP。 今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将颁布新版GMP。这一版本在技术要求 水准上基本相当于WHO和欧盟GMP标准,但在具体条款上也结合我国国情 作了相应的调整。 药品GMP是具有法律效应,国家强制药品生产企业执行的规范性文 件。同时也是药品生产企业对原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供应商 进行质量审计的依据。 三、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药包材GMP) 2004年7月20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了《直接接触药品 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管理办法》(13号令)。其中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 通则即为药包材GMP。药包材生产现场考核通则是根据《药品管理 法》、《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管 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的。是药包材生产和质量管理的基本准则,适
2、 进入10万级、30万级洁净区的人员,已在工厂总更衣的实线框 内程序可以同一房间内进行,无总更衣的实线框内程序按虚线 分别在两个房间内进行。
3、 进入1万级及100级洁净区的人员,无论总更衣否,实线框内程 序均应按虚线分别在两个房间内进行。
4、 手消毒室也可设在气闸室内。 5、 更衣室按气闸室要求设计时,气闸室可取消。 6、 不设换鞋室时,更衣室内应设换鞋区。 7、 人员净化用室中,外衣存衣柜和洁净工作服柜应按定员每人一
生产企业优先考虑的竞争优势。 (2)获FDA、DMF归档号的企业和产品会在FDA网站公示,提高了公
司的声誉。 5、在我国,药包材管理目前还是执行13号令。以DMF文件形式替代
注册管理的制度还处在探索阶段。 五、认识GM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