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小朋友,你去过秋天的田野吗?在秋天的田野中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师:今天老师就带你去秋天的田野,小朋友想不想去?听!田野里谁最先唱起了歌?(课件播放鸟叫声)。
(一)教学连加法
1、小鸟图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在田野里你都看到了什么?指名说。
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事情?(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同桌之间说一说。
(树上有两只小鸟,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指名说。
谁能用一算式来表示小鸟飞的过程?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可能出现的情况:⑴2+5=6师: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吗?(2)2+3+1=6教师随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并问这有两个加号这样的算式我们怎样计算呢?学生回答或教师讲解:先算2+3得数再与1相加并板书。
师:像这样有两个加号的算式我们就叫它“连加法”(板书:连加)谁会读这个算式呢?指名读。
2、小花图
在小鸟愉快的歌声中,小花也露出了笑脸,快来数数一共是多少朵小花?
学生汇报:(可能出现的情况(1)、按颜色加。
(2)、按组加。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给出评价。
请学生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3、苹果图。
小鸟这样早的来到田野是因为它的苹果丰收了,我们一起帮助小鸟摘苹果好吗?只要你能准确的说出苹果上的算式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出结果就可以摘下这又红又大的苹果了。
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计算。
二、教学连减
小猴摘桃子图
快瞧!这是什么?(桃子)数一数一共是多少?这是谁家的桃子长的又大又红!(课件出示小猴)原来是小猴家的。
看看小猴来干什么来了?仔细观察你都看到了什么?看谁说的完整流利。
(课件出示学生描述)
谁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这个过程。
学生列连减法算式,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可能出现的情况与连加法相同,处理方法同上。
)
师:像这样有两面个减号的算式我们把它叫做连减法算式。
(板书连减)
这样的算式谁会算呢?学生汇报算法,教师随学生的汇报进行板书。
小兔拔萝卜图
这边小猴忙的满头大汗,这边的小兔也没闲着,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他们在干什么好吗?
课件出示学生描述
你能用一个算式来表示吗?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算的?
学生回答
3、练习
我们一起来来帮小兔拔萝卜好吗?(课件出示题目)说一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得数是多少?
三、整体回顾
小鸟在田野里收获了苹果,小猴子在田野里收获了桃子,小兔在田野收获了萝卜,你今天在金色的田野里收获了什么?
学生谈收获
课后反思:
《连加、连减》这节课我自己感觉还是较为成功的一节课,我觉得成功的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认为在低年级计算课教学中,教师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能够有效的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在本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以“金色秋天”为主题的故事情境,以小动物为主人公来教本节课知识,可以看出学生从始至终参与热情较高学习兴趣很浓,学习效果不错。
其次,教学设计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开放式教学一直是我们在新课程改革当中所探索的教学方式。
在这节课中我为学生创设了多个自主探索、学习的空间。
例如:树上有两只小鸟,又飞来三只,又飞来一只,一共是我少只小鸟?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中学生可以有多个回答,3+ 2+1=6这是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2+4=6这个算式的得出,需要学生思考原有几只,一共飞来多少只?这也就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再如:“小花图”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去思考:按组来加,按颜色来加等。
从接受情况看这样的教学设计活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课堂教学中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
很多人数学教学是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如何思考考问题,如何去解决问题。
在今天这节课我通过让学观察,思考交流等多种活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观的参与,数学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数学课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当然在这节课上我也发现了自己一些不足之处,特别是在一些课堂生成问题的处理上显得有一些仓促,没能有效的把握住机会。
另外,从整节课的设计来看,学生的活动有些单一,仅仅是同桌交流,可以小组交流、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