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诉讼案例十三】美国EB-5移民项目欺诈,能要求移民中介赔偿投资款吗?文 | 季运达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瀛和移民北京办公室负责人瀛和律师机构“一带一路”及涉外专业委员会委员近期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很多移民项目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问题,申请人和移民公司之间的纠纷也一直层出不穷。
作为一家律师移民机构,瀛和移民邀请团队办案经验丰富的律师为大家主笔,选择经典常见的案例帮助大家在办理移民项目过程中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意识。
本期移民案例由瀛和移民北京办公室负责人季运达律师带来,以下为本次案例分析的内容导航:随着EB-5移民排期问题的加剧和部分EB-5移民项目涉嫌欺诈问题,与EB-5移民相关的移民纠纷咨询越来越多,大多数客户关注的问题集中在了“能否要求移民中介公司赔偿投资款?”笔者根据自己对于EB-5移民项目法律结构的分析和我国法律的规定,认为投资客户的该项诉求难以实现。
近期,笔者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对相关案例进行了检索和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笔者的判断基本一致。
以下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内容与大家分享:【EB-5投资移民】基本要求1. 投资金额不低于50万美元注:2019年11月21日正式涨价为不低于90万美元2. 所投资项目为当地创造不少于10个就业岗位3、投资具有风险性(At Risk)案情梳理1. 移民公司夸大宣传,项目优势迷人眼投资人向移民公司获得了一些关于“XXX中心项目”的宣传资料,其中包括移民公司印发的宣传页、移民公司官方网站的介绍等。
在宣传材料中移民公司承诺由他们来负担偿还所有款项的责任,而且还注有“三重还款保障0风险”、“三年内偿还全部EB-5投资本金”、“I-526最快审批30天”等字样。
移民公司还为投资人介绍他们的一期项目已经建成,投资者的签证也获得了批准,二期项目也已经售罄,另外还为投资人将该项目的各种优势介绍了一番。
2. 投资者信任交权,与项目方签订文件投资人对移民公司的宣传承诺表示了信任,很快就为申请EB-5类投资移民签证事宜与移民公司签订了《协议书》。
并且委托移民公司作为投资人的代理人。
在移民公司的介绍下,投资人分别签署了《认购协议》《资金监管协议》《经营协议》《委托代理协议》《项目管理协议》五份协议。
其中投资人与SF公司签订的《认购协议》中约定:“若由于任何原因,认购者的I-526申请被移民局所拒绝,50万美元的认购款将会无息退还给认购者” 。
之后移民公司向投资人代收了律师费、项目管理费共计人民币41万元,投资人通过招商银行香港分行分三笔向项目的监管账户汇款共计500200美元。
3. 未创造就业机会,项目被判无风险投资终被拒2015年10月3日,律师向投资人发送了移民局决定拒绝投资人I-526申请的通知。
通知中申请被拒的原因如下:“因为您的资金并未被提供给负责创造就业机会的企业,所以您的投资被认为是没有风险的。
”2012年12月,有部分资金被转出了企业的支票账户。
这笔投资可能是为了企业营运而投入,但在一切仍在施工的情况下,投资资金被转移的原因并不清楚。
因为没有证据显示项目方能够完成施工并开始营运,所以项目方被认定未采取任何有意义的商业行动……因此也不能证明投资人的投资已经或将为符合资格的就业人员创造至少10个全职就业岗位。
最终,移民局作出裁定,根据《移民与国籍法》,申请人不符合签证级别资格,拒绝该申请人的I-526申请。
4. 非法手段募集大量资金、项目方被SEC起诉涉嫌欺诈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项目方两位控制人在2012年9月至2014年初,通过项目方公司等实体,分三次以欺诈性的证券发行手段筹集了40名中国投资者的资金共计2000万美元,该二人在获得筹集的资金后,挪用、转移和不当使用至少1000万美元,而且其宣传的项目并未投入运营,甚至无法竣工。
SEC请求法院禁止该案被告违反联邦证券法律和法规,要求被告进行会计核算,退回非法所得加上判决前后的利息,支付民事罚款,并基于必要和适当的其他救济。
地方法院加利福尼亚中央区判决支持了SEC的诉讼请求。
5. 移民申请被拒签,部分款项被退回投资人的移民申请被拒签后,移民公司向投资人退还国内服务费人民币56700元和项目管理费289831.93元。
投资人主要诉求投资人提出了3点诉求:认为移民公司选定的项目不符合移民局对EB-5投资移民的要求,因此要求移民公司赔偿移民投资款50万美元,以及因办理移民产生的律师费、移民翻译费、公证费等第三方费用。
投资人要求移民公司承担投资款损失赔偿的主要理由: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五条第二款的规定,移民公司宣传册中对涉诉项目及移民公司的优势等内容表述明确,有移民公司愿意受其约束的意思表示,其内容属于移民公司的承诺,依法应当视为要约,作为《协议书》的组成部分。
简单理解来说,投资人认为移民公司打的广告明显在夸大其词,属于移民公司作出的承诺,是法律意义上的邀约。
2. 移民公司是专业的移民中介机构,负有调查核实项目信息,并向投资人如实告知项目进展的勤勉义务,这既是投资移民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投资人的委托事项之一。
合同履行中,移民公司向投资人直接收取了项目管理费,声称为投资人代交,根据判决,该笔钱应该就是移民公司收取的返佣,但一审法院对此没有查明。
投资人认为移民公司既然是专业机构,就有将一切调查清楚的义务,但据判决移民公司收的项目管理费实际上是返佣费用,且一审法院没有对此调查清楚。
3.移民公司在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如下违约行为:1)项目选择过程中没有尽到审慎调查、核实义务;2)代收投资人的款项去向不明,无法提供汇款凭证及收款方的收据、发票;3)项目进展过程中没有及时、如实向投资人通报项目进展情况;4)项目出现问题后无法保障投资人权益;违背宣传册中“0风险”的承诺。
投资人认为移民公司没有尽到核实义务、给不出收款证据、不及时汇报项目进度、出事后也没有保障自己的权益,这完全不符合宣传所说的“0风险”。
法院裁判的观点法院裁判观点1:投资项目失败责任应由SF公司承担法院认为,投资人根据与SF公司签订的协议,向SF公司支付50万美元投资款,移民公司没有退还投资款的义务。
根据《协议书》中的约定,移民公司的义务系代投资人申请EB-5类投资移民签证,但该签证获得批准的前提是投资人须向境内进行投资,因此,在移民公司的介绍下,投资人与SF公司等项目公司签订《认购协议》,并且依据协议向其支付投资款50万美元,SF公司也实际收到该笔款项。
就投资而言,投资人系与SF公司成立合同关系,应由SF公司承担投资失败的违约责任。
法院裁判观点2:投资款未能退还系SF公司及其管理人员的过错,移民公司不应承担赔偿责任因SF公司的经理欺诈和挪用投资款,导致“XXX中心项目”并未实际运营,移民局基于投资项目并未实际运营、未提供相应的就业岗位、未符合“有利于经济”的要求,拒绝了投资人的移民申请。
由此可知,导致投资人移民申请失败的原因应归咎于SF公司及其管理人员,移民公司并没有任何过错行为,不应承担赔偿投资款的责任。
法院裁判观点3:移民公司在项目宣传资料中的承诺,不能作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依据。
法院裁判认为:投资人主张宣传册中的内容亦应当属于《协议书》的组成部分,但从宣传资料的形式上来看,不能构成投资人主张的要约。
移民公司在宣传材料中写的宣传文字并未明确保障零风险的主体和三年内偿还投资本金的主体,而且其他部分还多使用“预计”、“最快”、“一般”等模糊表述,故并不能构成投资人所主张的要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的确定应当以双方后来签订的《协议书》为准。
投资人还认为移民公司负有审查和监管责任,法院认为,虽然本案的投资项目系移民公司推荐,但是系因为SF公司及其管理人员的原因而导致项目失败,非移民公司所能预见和控制,故对投资人的该项主张,法庭院不予采信。
判决结果案例评析1. 除非有合同约定,否则移民公司对投资款损失不承担责任EB-5投资移民法案要求投资应具有风险性(At Risk),投资人资金的风险性也是在项目法律文件中需要重点论述的内容,如果移民局认为投资不具有风险,会直接拒签投资人的移民签证申请。
因此,EB-5项目本身的特点使得投资人选择的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其投资本金会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
笔者通过检索比较EB-5移民的系列案件,以及自己对于EB-5移民的认知,除非移民公司在书面合同中对于投资款的返还承担保证责任有明确的承诺,否则,移民公司对于投资款的返还或者赔偿不承担责任。
2. 移民公司的夸大宣传,难以成为追究其责任的直接依据部分移民公司存在对移民项目的夸大宣传,该类宣传能否成为追究其责任的直接依据,关键看其内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要约”的构成要件。
我国新颁布的《民法典》合同编第四百七十二条对要约的定义及构成要件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该意思表示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内容具体确定;(二)表明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
绝大多数移民宣传材料会采用模糊的表达方式,缺乏具体性,将其认定为要约的难度较大,难以成为追究移民公司责任的直接依据。
但是从笔者代理的部分移民纠纷案件来看,如果宣传材料内容能够与合同条款、项目文件、口头承诺等其他材料相互印证,形成完整的证据链,也可以对案件的事实认定或者责任分担产生一定影响。
3. EB-5投资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应尽快启动海外维权程序由于投资项目在,中国投资人对的司法体系和法律环境陌生,对高昂的律师费用存在很大担忧,面对投资项目长期未开工或者投资款被挪用等情形时大多不知如何处理。
部分法律意识较强的投资人会考虑在国内委托律师进行诉讼,但是从EB-5投资移民项目的特点上看,国内诉讼的效果一般不会太理想,及时在委托律师收集证据、保全资金、尽快推动项目进入法律程序可能才是利益最大化的选择。
瀛和移民借助全球化的律师布局,目前已经启动了协助EB-5投资人进行海外的法律服务,利用中美两国律师在移民和诉讼领域的经验为投资人通过高效的法律服务,尽可能的为投资人挽回损失。
注:本文引用案例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案号(2018)京03民终42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