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同等学力西方经济学复习题导论简述题1、请简单比较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P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出发,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特定生产方式之下的社会生产关系,而不是物的关系。
经济学分析的逻辑起点不是经济人而是社会人。
在社会人假设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形成了整体分析方法。
西方主流经济学则是在资源稀缺假设前提下,研究一个社会是如何配置稀缺资源的,它主要涉及人们如何作出决策、如何相互交易和整体经济如何运行等问题,因此,它遵循的是个体主义成本收益分析法。
2、简述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P2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的特点是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教条主义和本本主义,如果理论与实践发生冲突,需要通过对现实的深入剖析来检验理论,并根据现实修正理论。
其具体内容包括:(1)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的现代化。
(2)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经济学具有开放性。
(3)直面现实的经济学分析方法要求实现经济学分析方法的创新。
论述题1、简述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P18)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放权让利为主线;第二阶段: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计划与市场关系为主线;第三阶段:以产权制度改革为主线.改革开放以来理论发展的特征:(1)从只关注生产关系到同时十分关注资源配置;(2)从封闭式的一花独放到开放性的百家争鸣;(3)从纯理论推导到十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4)从单调的分析方法到多元化的分析方法。
第一章需求和供给一、名词解释1.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购买该商品的数量。
2.需求规律消费者的需求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这一规律被称为需求规律。
3.供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该商品的数量。
4.供给规律生产者的供给量与商品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这一规律称为供给规律。
5.均衡价格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6.比较静态分析在一个经济模型中,当外生变量的数值发生变化时,相应的内生变量的数值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研究外生变量变化对内生变量的影响方式,以及分析比较不同数值的外生变量下的内生变量的不同数值,被称为比较静态分析。
7.需求的价格弹性反映了相应于价格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8.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了相应于消费者收入变动,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收入变动的百分比。
9.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了相应于其他商品价格的变动,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即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另外一种商品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0.供给的价格弹性反映了相应于商品价格的变动,供给量变动的敏感程度,即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除以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11.支持价格是指政府规定的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
后果是供给大于需求。
为使该政策有效,政府需要增加库存或扩大外需。
12.限制价格指政府规定的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
后果是供给小于需求。
为使该政策有效,政府需要配额、票证等辅助措施。
限制价格往往会造成黑市交易。
二、简述题1.分析并说明引起需求变动的因素是什么。
(1)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需求量增加;而对低档物品而言,当消费者的收入提高时,需求量反而减少。
(2)消费者对商品的偏好。
偏好是消费者对商品的喜好程度。
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3)相关商品(即替代品和互补品)的价格。
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增加;如果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另一种商品需求量减少。
(4)消费者对商品价格的预期、政府政策等也会对商品的需求产生影响。
2.引起供给变动的因素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影响的供给的?(1)生产技术水平。
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会提高产量,从而使供给量增加。
(2)生产的成本。
生产成本的上升或下降会减少或增加利润,从而使供给量减少或增加。
(3)相关商品的价格。
如果两种商品互为替代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将导致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减少;如果两种商品互为互补品,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另一种商品供给量增加。
(4)厂商的目标、对未来的预期以及政府政策等也会对一种商品的供给产生影响。
3.运用供求分析说明:(1)“谷贱伤农”的道理何在?(2)为什么20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要限制石油产量?“谷贱伤农”是指粮食获得丰收不仅不能使农民从中获益,反而还会因为粮食价格的下降而导致收入降低。
根本原因在于农产品属于缺乏需求价格弹性的商品,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收益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所造成的收益减少,结果是农民的总收益不仅不能增加反而下降,即增产不增收。
同理,石油的需求价格弹性较小。
在石油的需求没有变化的情况下,石油输出国组织限制石油的供给,会使石油的价格上涨,总收益增加。
若不限制石油供给,供给增加将导致油价下降,造成损失。
故要限制石油产量。
三、计算与证明1.若某厂商面对的市场需求曲线为Q=20-3P,求价格P=2时需求的点弹性值。
该厂商如何调整价格才能使得总收益增加?答:∵P=2,∴Q=20-3×2=14∵,∴△Q/△P=-3∴E=△Q/△P×P/Q=-3×2/14=-3/7,∴∣E∣<1,该产品缺乏弹性∴要使总收益增加,该厂商应该提价。
第二章效用论一、名词解释13.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
14.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基数效用论的基本假定,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其他商品的消费数量保持不变的条件下,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消费者从该商品连续增加的每一消费单位中所得到的效用增量(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15.消费者均衡(2004)是指在消费者收入及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效用达到最大并且不再变的一种状态。
条件是MU1/P1=MU2/P2=…=MUn/Pn=λ和P1X1+P2X2+…+=m。
图形表示为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约束线的切点。
16.预算约束线是指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收入所能购买到的各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假定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收入为m,则预算约束线方程为P1X1+P2X2=m,在图形中它是一条直线。
17.无差异曲线是指可以给消费者带来相同满足程度的不同商品的各种数量组合描绘出来的轨迹。
在一条无差异曲线上,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对消费者而言是无差异的,通常具有特点:(1)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都不会相交;(2)无差异曲线有无数条,每一条代表着一个特定的效用等级,并且离原点越远,所代表的效用等级就越高:(3)无差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4)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
18.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在效用水平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商品的消费时所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
以RCS代表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则商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可以表示为:RCS1,2=-△X2/△X1,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是无差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19.替代效应(2005)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从而引起的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
20.收入效应由商品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动所导致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二、简述题4.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试利用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由需求曲线背后的消费者行为所决定的。
下面依照基数效用论加以说明。
基数效用论假设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商品组合所获得的效用是可以度量的,并且在其他条件不变得情况下,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据此,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消费者在选择消费商品时,都会以货币的边际效用为标准,衡量增加商品消费的边际效用,以便获得最大满足。
假定消费者货币的边际效用为λ,而消费商品的边际效用为MU。
如果消费者消费商品的价格为P,那么,在既定的收入约束条件下,若MU>Pλ,消费者就选择消费商品而不是货币;若MU<Pλ,消费者选择消费货币。
因此,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是MU=Pλ。
它表示,为了获得最大效用,消费者购买任意一种商品时,每单位货币购买该商品所带来的边际效用都相同,恰好等于一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
上式意味着,如果商品的价格P发生变动,比如提高,消费者根据上述条件确定最优的消费数量。
在货币的边际效用λ既定的条件下,随着价格的升高,消费者希望从该商品中得到的边际效用增加,以便能弥补支付单位商品损失掉的货币的边际效用,这样,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作用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减少。
因此,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5.对正常物品而言,为什么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请运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所谓正常物品是指随着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数量也增加的商品。
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
这一点可以借助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化对其需求量的影响可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
其中,在保持效用不变的条件下,由一种商品价格变动从而两种商品的相对价格变动而引起的一种商品对另一种商品的替代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替代效应;由一种商品的价格变动引起消费者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导致的两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价格变动的收入效应。
价格变动对商品需求量的影响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大小及其方向,即:总效用=替代效应+收入效应。
如图:当一种正常商品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的预算约束线由I1移动到I2,消费者的均衡也由E1移动到E2。
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用价格下降的某种商品替代较昂贵的另外一种商品,从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由x11增加到x12,即替代效应(x12-x11)为正数值。
另一方面,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
对于正常物品而言,收入增加将导致消费量增加。
这就是说,价格下降的收入效应(xˊ11-x11)也是正值。
因此,价格下降总效应大于0,即商品价格下降导致需求量增加,从而正常物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6.何为吉芬商品,其需求曲线形状如何?试利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加以说明。
吉芬商品是以经济学家吉芬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特殊商品。
吉芬商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商品,对它的需求量随价格的上升而增加,其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其原因可以用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加以说明。
如图:假定一种商品x1为吉芬商品,而另一种商品x2为正常商品。
当第一种商品的价格下降时,一方面,消费者倾向于用价格下降的该商品代替较昂贵的另外一种商品,从而使得该商品的需求量从x11增加到xˊ11,即替代效应(xˊ11-x11)为正数值。
另一方面,随着该商品价格的下降,消费者实际收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