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等学力申硕经济学学科综合水平考试模拟试题(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为了( )。
A.拉开收入差距B.与较低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C.适应多元所有制结构的要求D.满足不同阶层社会成员的物质文化需要2.对消费者A的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两个点的下列陈述中,一般来讲,正确的是( )。
A.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相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可能不同B.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相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相同C.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不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相同D.二者对应的效用水平不同,但商品组合的比例不同3.完全垄断企业面对的需求曲线( )。
A.弹性无穷大 B.是行业需求曲线C.完全缺乏弹性 D.弹性始终为单位弹性4.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但不在交易所集中交易)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指的是( )。
A.远期交易 B.期货交易 C.期权交易 D.互换交易5.如果资源的配置是帕累托有效的,那么( )。
A.收入分配是公平的B.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每个人的境况变好C.不存在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他人境况变坏D.存在一种重新配置资源的途径,使一些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其余人的境况变坏6.产业内贸易更容易发生于( )。
A.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 B.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C.发展中国家与发展中国家 D.类似收入的发展中国家7.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下列哪一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率下降8.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对财政支出分类,属于国家职能类别的是( )。
A.国防费 B.补助金C.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 D.流动资金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机会成本3.拉弗曲线4.关税同盟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2.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问题如何导致了商品市场中的市场失灵。
3.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4.简述政府机构运转无效率的主要原因。
四、论述与计算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1.阐述公共选择理论关于政府失灵原因的分析。
2.假设某经济的消费函数为c= 1000+0.75Yd,投资为i=800,政府购买为g= t750,净税收为t= 600,试求:(1)均衡国民收入和可支配收入;(2)消费支出;(3)私人储蓄和政府储蓄;(4)投资乘数。
答案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答案】C【解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元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在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作为公有制经济个人收入分配方式的按劳分配,必然成为多种分配方式中的主要分配方式。
同时,由于个体、私营等多种非公有所有制形式的并存以及公有制经济经营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与此相适应的多种收入分配方式的并存。
2.【答案】A【解析】消费者无差异的消费束构成无差异曲线。
同一无差异曲线上的任何两个点所代表的效用水平是相同的,但是任何两个点所代表的商品组合比例是不同的。
3.【答案】B【解析】由于垄断市场只有一个厂商,市场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4.【答案】A【解析】远期是一种最简单的衍生金融工具,它是在确定的未来某一时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买卖一定数量的某种资产的协议。
B项,期货合约是在远期合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标准化的买卖合约;C项,期权合约赋予其持有者(即期权的购买者)一种权利,使其可以(但不必须)在未来约定的时期内以议定的价格向期权合约的出售者买人(看涨期权)或卖出(看跌期权)一定数量的资产;D项,互换协议主要有货币互换和利率互换两种。
5.【答案】C【解析】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分配的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的情况卜,不可能再使某些人的处境变好。
6.【答案】B【解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更多的属于产业间贸易,发达国家之间更多会发生产业内贸易。
7【答案】D【解析】在充分就业时,政府支出不变,但是税率下降,会引起总需求的增加,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8【答案】A【解析】依据国家职能的划分,我国将财政支出区分为经济建设费、社会文教费、国防费、行政管理费和其他支出五大类。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2分)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它包含两层含义:第一,我国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机会成本答:机会成本是指将一定的资源用于某项特定用途时,所放弃的该项资源用于其他用途时所能获得的最大收益。
机会成本的存在需要三个前提条件:①资源是稀缺的;②资源具有多种生产用途;③资源的投向不受限制。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来考察生产过程时,厂商需要将生产要素投向收益最大的项目,而避免带来生产的浪费,以达到资源配置的最优。
3.拉弗曲线答:拉弗曲线提出的命题是:总是存在产生同样收益的两种税率。
因此,主张政府必须保持适当的税率,才能保证较好的财政收入。
拉弗曲线的一般形状如图1 -1所示,可以理解为:在原点处税率为零时,将没有税收收入;随着税率增加,税收收入达到最高额A点;当税率为100%时,没有人愿意去工作,所以也没有税收收入,因此曲线是两头向下的倒U形。
拉弗曲线说明,当税率超过图中点B时,挫伤积极性的影响将大于收入影响,所以尽管税率被提高了,但税收收入却开始下降。
图中的阴影部分被称为税率禁区,当税率进入禁区后,税率与税收收入呈反比关系,要恢复经济增长势头,扩大税基,就必须降低税率。
只有通过降低税率才可以使得收入和国民产量都增加。
图1-1拉弗曲线4.关税同盟答:关税同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结盟划为一个关税区域,在区域内相互取消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实行自由贸易,同时对非加盟国实行统一的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关税区域。
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中较之于自由贸易区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一体化形式,其特点是:成员国在相互取消进口关税的同时,设立共同关税,成员经济体之间的产品流动无须再附加原产地证明。
关税同盟的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效应。
其中,贸易创造能够使成员国福利提高,而贸易转移会降低成员国的经济福利水平,因此,关税同盟对成员国福利的净效应,取决于贸易创造效应与贸易转移效应的比较。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1.经济政策的具体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哪些区域?答:经济政策目标体系是由不同的具体政策目标构成的,在这一体系中,有些目标具有独立性,而有些目标之间可能存在关联性,既可能是互补性关系,也可能是交替关系。
还有互补转向冲突,以及因政策工具的运用引起的冲突等。
在经济发展中,经济政策目标之间的冲突主要发生在以下区域:(1)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为推动经济增长,要增加投资,这需要降低利率或降低实际工资率,降低利率需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实际工资需要提高物价水平,这样必然同稳定物价相矛盾。
而为控制物价上涨,实行银根紧缩,往往引起经济滑坡,造成衰退。
(2)充分就业与物价稳定之间的交替关系为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通常实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以刺激总需求,而这会导致物价水平的上涨;为抑制通货膨胀,需采取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压缩投资规模,这又会导致失业率上升。
这种交替关系可以用菲利普斯曲线表示。
(3)平等与效率之间的交替关系平等指社会成员收入均等化。
效率指资源的有效配置。
为实现效率,分配上必须实行按贡献大小分配,而由于人们的劳动能力、经济条件和机会等方面存在差别,因而分配结果会导致收入差距扩大。
而为缩小收入差距,实现收入分配均等,就需把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低收入者手里,这可能产生两方面的后果:一是高收入者因缺乏足够的刺激或动力影响效率的提高;二是低收人者可能形成对这种再分配收入的依赖,从而降低其努力提高效率的积极性。
(4)国内均衡与国际均衡之间的交替关系国内均衡主要是指国内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状态。
国际均衡是指国际收支平衡。
实现充分就业会提高工资率和国内收入水平,这会通过两方面影响国际收支:①工资率的提高增加了产品生产的成本,这会降低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利于国际收支平衡;②对商品需求增加,在物价稳定的情况下,不仅会使一部分原本用于出口的产品转而用于国内消费,而且增加进口的压力。
为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弥补赤字就要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以增加外汇储备,而外汇储备的增加,会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造成通货膨胀压力。
为消除国际收支赤字,抑制国内需求,又不利于国内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除以上外,还有经济增长目标与环境保护目标之间的冲突、资源合理配置目标与地区、部门平衡发展目标之间的冲突、物价稳定与满足公其需要目标之间的冲突。
2.举例说明信息不对称所产生的逆向选择( adverse selection)问题如何导致了商品市场中的市场失灵。
答:逆向选择是指在买卖双方信息非对称的情况下,差的商品总是将好的商品驱逐出市场。
或者说拥有信息优势的一方,在交易中总是趋向于做出这样的选择——尽可能地有利于自己而不利于别人的一种选择。
保险市场是解释逆向选择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在保险市场上,如果保险公司和投保客户双方的信息是充分的,则根据大数法则所订费率足以保证保险市场的有效运转。
问题是保险公司对客户的信息不可能充分掌握。
拿健康医疗保险来说,哪些人身体好,哪些人身体差,保险公司无法充分了解,结果是身体差的人投保最多。
事后保险公司才了解到实际发病率和死亡率大大高于预期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这迫使保险公司按“最坏情况”的估计来制订保险费率,但这样会使费率上升,会使身体好的人不愿参加保险。
尽管身体好的人有获得保障的需求,但市场无法给他们提供保险,保险市场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3.试画出出口贫困增长的图形并作出分析。
答:如图1-2所示,图中生产力提高,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移,生产点从A移至A’,社会无差异曲线与价格线的切点从c移动至c’点,由于这时新的价格线T'较原价格线T更为平缓,导致了贸易条件向不利于X产品的方向变化,无差异曲线Ⅱ低于无差异曲线I,福利水平降低。
图l-2贫困增长图形这种情况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根源于贸易条件恶化,但并不是普遍的现象,常出现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
它的发生需要具备的条件为:出口国经济单一;产品为初级或劳动密集型且出口占有极大的市场份额;产品弹性小,且国民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以至于国际价格的下降要用更大量的出口来弥补损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