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人格的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较色混乱(12-18岁)4、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自我意识的发展(1)生理自我(2)社会自我3心理自我自我意识的组成:1自我认识2自我体验3自我监控学生的认知差异(1)认知方式差异1场独立与场依存2沉思型与冲动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2)智力差异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1效果率2练习律3准备律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2刺激泛化与分化强化性反射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1强化2逃避条件作用于回避条件作用3消退4惩罚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论(学习分类)(1)-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1接受学习2发现学习(2)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1机械学习2意义学习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2指向功能3强化功能学习动机的培养: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时是启发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学习策略的特征: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
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2是有效学习所需的3是有关学习过程的4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有规则和技能构成学习策略的分类:(1)认知策略1复述策略2精细加工策略3组织策略(2)元认知策略1计划策略2监视策略3调控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1学习时间管理策略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3学习努力和心境管理策略4学习工具的利用5社会资源利用策略学习策略的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学习策略的训练的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2程序化训练模式3完形训练模式4交互式教学模式5合作学习模式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学习动机的种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迁移的种类:1正迁移与负迁移2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3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4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重组性迁移. 迁移的作用:1迁移对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直接的促进作用2迁移是习得经验得意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关键环节3迁移对于学习者,教育工作者以及有关的培训人员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知识的类型:1感性只是与理性知识2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如何运用记忆规律,促进知识保持:1深度加工材料2有效运用记忆术3进行组块化编码4适当过度学习5合理进行复习:及时复习、分散复习、反复阅读结合尝试背诵记忆系统分为:1瞬时记忆2短时记忆3长时记忆如何有效进行知识概括: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2正确运用变式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技能的特点:1是通过学习或练习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2是一种活动方式,是由一系列动作及其执行方式构成的,属于动作经验,不属于认知经验的知识3技能中的各种动作要素及其执行顺序要体现活动本身的客观法则的要求,不是一般的习惯动作技能的种类1操作技能2心智技能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联系3充分而有效的反馈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语言问题解决的特点1目的性2认知性3序列性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1问题的特征2已有的知识经验3定势与功能固着创造性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2注重创造个性的塑造3开始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心理健康的六条标准1对显示的有效直觉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3自我调控能力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1知识2领会3应用4分析5综合6评价(2)情感目标1接受2反应3形成价值观念4组织价值观念系统5价值体系个性化(3)动作技能目标1知觉2模仿3操作4准确5连贯6习惯化
组织教学过程1教学事项2教学方法3教学媒体和材料4教学情景课堂群体的管理1课堂里的群体及其对个体的影响2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的协调3群体动力的表现课堂纪律的类型1教师促成的记录2集体促成的纪律3任务促成的纪律4自我促成的纪律课堂教学结构1教学实践的合理利用2课程表的编制3教学过程的规划问题行为的类型1品行性问题的行为2性格性问题行为3情绪上,社会上的不成熟行为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置与矫正1正确对待学生的课堂行为2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课堂管理的影响因素1教师的领导风格-直接影响2班级规模-重要因素3班级的性质-情境因素4对教师的期望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1强化法2代币奖励法3行为塑造发4示范法5惩罚法6自我控制法行为演练的基本方法1全身松弛训练2系统脱敏法3肯定性训练教学评价包括1认知2情感3技能教学目标的分类1认知目标2情感目标3动作技能目标教学设计四原则(布鲁纳):1教师要将学习情境和教材性质向学生解释清楚2要配合学生的经验,适当组织教材3要根据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适当安排教材难度与逻辑顺序4确保材料难度适中,以维持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基本教学方法1讲解法2演示法3课堂问答4练习5指导法6讨论法7实验法8游戏9参观法10实习作业组织教学过程:1教学事项2教学方法3教学媒体4课堂教学环境有效自编测验的特征:1信度2效度3区分度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1家庭教养模式2学校教育3同辈群体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1人的学习是掌握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的过程2人的学习是以语言为中介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