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晴隆县概况

晴隆县概况

晴隆县概况晴隆县位于云贵高原中段,贵州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05度01分至105度25分,北纬25度33分至26度11分之间,东与关岭县隔江相望,北与六盘水划江为界,南连兴仁,西接普安,南昆产业带辐射区,镇胜高速公路横穿县境,县城东距贵阳246公里,南到兴义169公里,西至昆明420公里,北达水城180公里。

全县总面积1327平方公里,管辖14个乡镇,居住着汉、苗、布依等14个民族,总人口30.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4%。

县境内矿产、能源、生物、旅游资源丰富,组合态势良好,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

矿产资源有金、煤、锑、铅、锌、锰、铁、铜、萤石、翡翠、大理石等30多种,其中锑储量居贵州之首,全国第二;微细粒浸染红土型金矿是全国最先开发的新金矿库;煤炭储存量22.7亿吨,煤种齐全、煤质优良,发热量高,120万吨“晴北煤焦基地”正在建设中。

装机104万千瓦的“西电东送”重点工程光照电站四台机组已投产。

生物资源种类繁多,茶叶、脐橙、夏橙、苡仁米、少花桂、中药材、草地畜牧业等农畜产品基地初具规模,特色优势明显,“贵隆牌”茶叶、晴隆脐橙、波尔山羊分别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多次获得国际、国内奖牌。

境内有著名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史迪威公路标识(晴隆24道拐)、省级风景名胜区“三望坪”和富有魅力的民族风情,与黄果树瀑布、盘县胜景关,形成了中国西线旅游明珠的又一重要景观路线。

近年来,晴隆县抢抓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交通、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随着晴兴高速公路和长沙至昆明高速铁路的修建,晴隆发展的交通瓶颈将彻底打通,居位优势进一步凸显。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不断奋进的晴隆,正沿着“建设生态文明县,实现晴隆新跨越”的发展道路一路高歌猛进。

中营镇简介中营镇位于晴隆县城北部,距县城75公里,北与本县长流乡接壤,南抵花贡镇,西与普安县龙吟镇山水相连,东和六盘水市六枝特区隔光照湖相望,国土面积77.31平方公里,有耕地12675亩,其中水田4080亩,旱地8595亩待开发的宜林宜草荒山21484.5亩,光照电站修建形成湖面3平方公里,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年降雨量1350毫米,岩溶地形发达,立体气候明显,现有人口2.3万人,其中苗族、布依族占总人口的98%以上。

中营是个历史悠久、民族风情浓郁、教育文化发达、山川秀丽、煤矿资源丰富的少数民族乡镇,辖9个行政村,150个村民组。

中营镇煤炭资源丰富,探明储量20亿多吨,煤质优,品种全,现有各年产煤30万吨的有证矿井6对。

这里旅游资源丰富,岩溶地形发育成熟,悬岩有飞瀑,有古木,瀑下有暗河,河中有奇石,河下有光照湖,风景秀丽多姿,是一块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鲁打飞瀑,一股清泉从悬岩飞流直下,飘飘洒洒,水雾弥漫,岩上古木丛生,一派“月洒古木迷芳草、白水飞烟悬峭壁”的景象;龙洞溶洞,神奇瑰丽,全长2.5公里,一条河流从中穿过。

相传解放前,这里是土匪藏身的地方,如今里面残存有石磨,石对窝等遗迹,前辈们说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即“打龙洞——一个神奇的历史故事。

”洞里瑰怪奇石,水流湍急,是探险者的理想之地;这里有肉质细嫩、膘肥体壮的波尔山羊,羊子吃的是崇山峻岭中的各种杂草及中草药,喝的是山间泉水,吸的是林中清新空气,这些的羊是难得的绿色食品,目前有羊存量5000多只;高原核桃,品种优良,香脆可口,久富盛名,是健脑润肺的佳品;牛心李,色泽红润,味纯肉香,是难得的本地优良品种;中营红毛猪,利用传统的本地优良红毛猪种,按传统的方法饲养而成,肥瘦适中,肉质细腻,鲜嫩可口,特别是中营传统的红毛猪腊肉,用山间青刚木烤制而成,色红透亮,味美回香,是逢年过节送礼的佳品。

中营镇历史悠久,现在的居民是明洪武年间调北填南入住这里的。

中营镇是撤并建前中营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文化源远流长。

莲城镇概况晴隆县莲城镇是县人民政府驻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县境中部,北盘江西岸山脊上。

面积73.9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2平方公里。

人口3.5万人,其中布依、苗、彝、回等民族占15.2%。

辖6个村委会,3个社区。

自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始,历为卫、州、县治所。

1949年为莲城镇。

1958年撤镇建五星公社。

1962年新建莲城、菜子、蔡家、十字公社。

1984年置莲城镇及蔡家、菜子、十字3乡。

1992年3乡并入莲城镇。

古名尾洒堡,系布依语译音,意为水下,以山巅多云雨得名。

后以城周九山环立,状似莲瓣,更名莲城。

主要街道呈东西走向,中心街为商业区。

有中小学19所。

镇人民政府驻地人口近1万,有汉、布依、彝、苗、黎、回等民族。

海拔1522.7米,历史悠久,物产丰富。

由于地形地貌的影响,立体气候明显,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之特征。

独特的立体气候和多样的地质特点,形成丰富的植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中茶叶、脐橙、薏仁以及名贵中药材等在全国均有较高知名度。

有水泥、农机、印刷、氟石、大理石、酿酒等厂。

城西南著名的24道拐(320国道),地势险要,为县城天然屏障。

2008年全镇财政总收入773.68万元,粮食总产量6787吨,农民人均纯收入2492元。

莲城一角长流乡简介长流乡距县城101公里,地处黔西南州北大门,北与六枝特区猴场乡相连,东与六枝特区中寨乡隔河相望,西与普安县龙吟乡毗邻,南与本县中营乡相接。

素有“一鸣惊四县”之称。

全乡辖7个行政村,11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2.76万人,其中劳动力1.3万余人,以苗族、布依族为主要民族,苗族占总人口的92%。

全乡国土面积64.19平方公里,海拔平均在1250米左右,光照湖形成后,全乡水域面积为8.5万亩,年平均气候15.6℃,无霜期280天,年均降雨量1257毫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适合多种农作物的生长。

乡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黄金、铁、铅、锌等矿藏。

其中煤资源比较丰富,据探查资料探明有5.4亿吨。

晴雨公路横贯乡境内,乡政府所在地距水黄高速公路23公里,我乡将成为黔西南北部重要的物资集散地。

2009年,全乡生产总值达到2498万元,同比增长2.78%;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35元,同比增长13.97%;财政收入191万元,同比增长17.54%;实现农业总产值78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5844吨,烤烟生产完成9万斤,实现产值64万元。

全乡下设1个党委、7个党总支、30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27人。

其中:女党员48人,少数民族党员523人,35岁以下87人,36—45岁101人,46—54岁83人,55岁—59岁55人,60岁及以上201人;大学本科学历6人,大专57人,中专55人,高中22人,初中及以下387人。

外出务工、搬迁流出党员52人。

晴隆县花贡镇简介花贡镇位于县城北部,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乡镇府驻地距县城约60多公里。

东与六枝特区的毛口乡隔河相望,北与中营镇连壤,西连普安县龙吟镇。

全镇共有9个村,90个村民小组。

居住着布依、苗、彝族等少数民族。

农户2910余户,1.32万人,土地面积141多平方公里。

其中,耕地面积9450余亩,水田5350多亩,旱地4100多亩,森林覆盖率为34%。

是一个典型的农业乡镇。

花贡镇属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具有山高、谷深、坡陡等特点。

海拔高差1200米。

气候属于高寒中温河谷气候。

我镇矿产资源丰富,有铅、锌、铜、煤等。

其中铅、锌分布于丁头山和双凤山。

其中以玉米、稻谷为主,麦类、薯类次之。

经济作物以茶叶为主。

我镇自然环境相对较好,木材资源丰富有松木、香木等较为名贵的木材。

我镇土地肥沃,草地面积大,草场资源丰富,适合畜牧养殖。

我镇是一个典型的老、少、边、穷的农业乡镇。

虽然资源丰富,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结构单一,不合理。

农民科学文化水平低,整体生活水平比较低。

我镇多山多雨,土质疏松,常发生山体滑坡现象,堵塞交通,给我镇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

大田乡简介大田乡位于晴隆县中北部,1992年“撤、并、建”时,撤原纳屯小乡的民族村、新寨村、瓦窑村、黄厂村,达土小乡的达土村、兵务村、大寨村、左格村和大田小乡的大田村、兰蛇村、高峰村、董箐村12个村84个村民小组74个自然村寨,2007年村级整合成大田、达土、新寨、民族、兵务、董箐6个村85个村民小组。

大田乡东邻关岭县岗乌镇以北盘江为界,东北与六枝隔河相望,东南连马场乡,西南与普安县白沙乡接壤,西北接花贡镇。

处于东径105°5′15″至105°15′30″与北纬25°55′15″至26°0′30″之间;境内海拔在586—1779米之间,全乡国土面积90.88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8265亩(其中水田2475亩,旱地5190亩),人均占有耕地0.64亩。

有可供农用地面积37275亩,园地用地面积7745亩,林业用地面积53691亩,牧业用地面积18936亩。

大田乡是汉族、布依族、苗族三种民族杂居之地,共居住有3382户13015人,其中少数民族上57.5%。

大田乡地势山高坡陡,气候复杂多样,雨量充沛,适宜种植核桃、板栗、花椒、杜仲、桃子、柑橘、斑竹、甘蔗、花生、烤烟、早熟蔬菜等经济材木和经济作物,境内矿产资源丰富,铅锌、铁矿、硫磺、朱砂等储蓄量较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

大田酸笋是大田乡土特产之一,是无公害、无毒、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可生食,清脆爽口,也可为佐料,是一种低脂肪食品,并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纤维素等,是一种完全营养的天然食品(附简介于后)。

近年来,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设施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现已路通大田至左格村、大田至兵务、大田至高峰、大田至民族、大田至凉水、大田至黄厂公路,大田至兰蛇、大田至瓦窑,各村已全部通路,村通路率为100%。

全乡共有中学一所,完小8所,教学点3个,大田乡人民抢抓西部大开发机遇,在乡党委、乡人民政府的带领下,艰苦创业、团结拼搏,为大田乡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奋斗。

酸笋酸笋原材料来自于大田乡境内自然生长的斑竹幼笋,斑竹生长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河谷地带。

北盘江流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无污染水资源、空气及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孕育了其优良的品质和特征,是天然的绿色食品。

酸笋的制作采用当地传统的淹制保鲜办法制成,采集刚出土且20CM以内的嫩笋,经去壳、切细,配以本地优质辣椒、砂仁、花椒等淹制而成,不加任何防腐剂。

密封可保质8—12个月。

酸笋是无公害、无毒、无污染的林绿色食品,可生食,清脆爽口,也可为佐料,是一种低脂肪食品,并含多种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纤维素等。

是一种完全营养的天然食品,很受消费者青眯。

常食可减肥,延年益寿,确实是天然高级保健食品。

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历代中医学家认为:竹笋味甘、微寒,具有消渴、利尿、清肺、化痰的功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