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古典音乐的好处

听古典音乐的好处

听古典音乐的好处本文Tag:古典音乐好处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4用古典音乐育儿的8大好处:1、古典音乐可以养成儿童高尚的情操和博爱的情怀古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心灵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壮阔,喜欢古典音乐就是崇尚智慧的卓越和人格的高尚。

2、古典音乐可以促进儿童心灵的健康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古典音乐中所具有的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情感和缓急有序的节奏,能与儿童内心的情感产生共鸣,并随着音乐的节奏舞之、蹈之,因此而身心愉悦、舒展、健康。

3、古典音乐可以开启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古典音乐不仅是声音的艺术,而且也是灵性的艺术,丰富的音乐语言是人类理性和情感的最抽象表达。

可以弥补语言文字教育和科学教育的不足,启迪和拓展儿童时间和空间的观念,从而培养儿童非凡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儿童的直觉能力音乐是直觉的艺术。

音乐之所以是直觉的艺术是因为音乐直接理解和抽象表达自然、宇宙、生命内在和谐的规律,科学所要求的素质正是表现在对这种和谐规律的敏感和把握,这就是科学的直觉,它与音乐是相通的。

古典音乐是开启儿童直觉能力最好的方法之一。

5、古典音乐是生命的艺术,让生命丰富多彩音乐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美化和净化。

生活中有音乐就如同夏日的清风,宜人清爽,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明亮。

一旦儿童养成听古典音乐的习惯就如同生活中多了多了一个知己和玩伴,生活中的一切情趣皆能融入其中,又能从中得到无限的灵感和快乐。

6、古典音乐是完美的听觉艺术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

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

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

婴幼儿时期又是人类习惯、性情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启蒙教育将成为其一生的兴趣和爱好,让他终生受益。

7、典音乐是理性的艺术,可以培养儿童缜密的思维能力表面看来,音乐是跳动的灵感,但乐章和乐章之间,乐句与乐句之间,声部与声部之间,乐器的搭配无不体现了缜密的逻辑。

在完整的交响乐中,不同乐章的发展、递进、互动,乐器之间的相互辉映都表现出了音乐的理性。

因此让儿童听完整的交响乐无形之中就能把这种理性传导给他们,有助于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高。

8、古典音乐是中庸的艺术,易于养成儿童中庸、谦雅的性情古典音乐脱胎于宗教,虽然它柔和了人类的情感元素,但他仍然饱含着宗教的情感。

如果抛开宗教神秘的一面,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包含了人类对自然、宇宙的崇尚,表现在音乐上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之音。

无怪乎早期的古典音乐(巴赫、莫扎特、海顿等)的音乐中流淌着这这种迷人的优美,虽然其间不乏世俗的情感,但都符合“中庸”之道——所谓“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这些音乐如同中国的古琴音乐,都合适用来培养儿童儿童淳朴儒雅的性情。

(在这里要说明的是后期的古典音乐,如贝多芬,柴科夫斯基等大师的音乐逐渐脱离宗教元素,而更多的是原始的情感,他们的作品虽然也属古典音乐,但其作品中充满了情绪起伏和强烈的宣泄个性的过分张扬,偏离了中庸之道,不合适作为儿童的音乐启蒙教材。

)建议让儿童多听完整的古典音乐——交响乐为什么要强调听完整的交响乐呢?因为时下儿童音乐教育所选的音乐大多偏重成人化的情感,即所谓的温情浪漫,以这样的标准选择,很多的交响乐便不再其中,即便入选,也只是掐头去尾的节选,儿童大多只能接触到古典音乐大师们所作的小品。

这对儿童的音乐启蒙教育是不够的,因为,温情浪漫只是音乐的特质之一,表达的只是人的一种性情而已,无法完全代表音乐所要表达的丰富情感,而且,如果儿童长期只听一种情感的音乐,将固化儿童的心胸,不利于建立完整、开放的心灵。

其二,古典音乐大师之所以被称为大师,就在于他们的作品题材众多,情感丰富、内容深刻、音乐构思完整,如果只听片断或小品,就无法完整地认识大师,领略音乐的神韵,当然更谈不上音乐的启蒙教育了。

最后,儿童需要古典音乐,尤其是婴幼儿。

人生之初,听觉神经的发育和成长,决定了儿童智力的高低。

这时候尤其需要大量音声的刺激。

风声、雨声等大自然之声以及人的声音,再辅之以音量适中音乐之声,就是最自然、有效的教育方式。

最后,希望在现有音乐的基础上,能让孩子广听交响乐。

提示:音乐心理治疗师解密音乐胎教本文Tag:乐心理解密音乐胎教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7-15音乐心理治疗师解密音乐胎教音乐胎教,一个充满神奇和力量的词汇,正在吸引着无数的准爸爸和准妈妈们以孜孜不倦的精神不断追寻着其中的奥秘。

制造出一个“天才宝宝”的愿望,刺激着这群也许自己也只对音乐一知半解的准爸爸、准妈妈们天天在与“巴赫”、“莫扎特”亲密接触。

但宝宝是否真的爱听“莫扎特”呢?每一位孕妈咪是否真的适合听“巴赫”?音乐胎教是否只是简单听听音乐呢?诸如此类的问题,每一位准爸爸、准妈妈又是否真正了解过?对于音乐,宝宝听与不听,听什么,怎么听,权力都掌握在爸爸妈妈的手里,怎样才能使用好你们的权力,在“音乐声”中制造出一个聪明的宝宝呢?要听听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怎么说。

据妇婴医院专业音乐心理治疗师介绍,音乐胎教是目前运用最广泛,且已被国际上诸多专家学者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科学胎教方法之一。

以往人们对“音乐胎教”的理解是片面的,方式也很单一,而且因为没有获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往往使用了不正确的方式,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在国外,科学、完整的“音乐胎教”应该包括音乐、音乐接受者和专业的音乐心理治疗师,三者缺一不可,尤其重要的是胎教要在专业音乐心理治疗师的指导下才能进行。

音乐胎教的形式有音乐赏析、音乐思维、音乐操作、音乐游戏等等。

参加的人可以是胎儿、准妈妈(妈妈),准爸爸(爸爸)或者整个家庭。

其内容更是丰富多彩,包括聆听法:有歌曲讨论,音乐回忆,音乐同步,音乐想象,音乐引导想象;主动法:参与简单的演唱、演奏或音乐技能的学习,称为“音乐操作”,亲自感受音乐的律动,把身心融入音乐中去,激起活力,触发情感;即兴法:即兴演奏式,选择简单的打击乐器,包括能演奏旋律的音乐乐器(木琴、铝板琴等),由音乐心理治疗师引导,家庭成员一起参与,随心所欲地演奏,互动式地反映情绪,改善情绪。

音乐心理治疗师的“音乐处方”进行音乐胎教,不是所有的孕妈咪都听一首曲子,不同的人对相同的音乐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反应,而且胎儿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外界声音的感受也是不尽相同的。

现在,虽然古典音乐占据了胎教音乐的主流,但并无科学研究佐证古典音乐就是最益于胎教的。

面对很多的胎教音乐,很多准妈妈、准爸爸往往无从下手。

妇婴医院音乐心理治疗师表示,其实不论什么音乐,使孕妇心情愉快,感觉幸福是胎教音乐的首要要素,情不自禁地哼唱歌曲、俏皮的儿歌、平复心情的电影音乐,不论形式如何,选择喜欢的音乐才是关键所在。

当然,音乐的选取绝对不可以随心所欲。

有研究表明,由于胎儿的心脏瓣膜发育不完全,适合听3/4节拍或4/4节拍的音乐,并非所有的音乐都适合音乐胎教。

另外,10月怀胎期间,胎儿在孕妈咪的腹中发生着周期性的变化,在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外部捕获的信息量和能力都有着天壤之别。

因此音乐胎教除了要求妈妈心态好,心情愉悦之外,更重要的是适时、适阶段地实施胎教。

在宝宝听觉发育的不同时期,给宝宝听不同美妙的声音,为孩子的大脑发育提供更有效、更好的刺激。

所以,专业音乐心理治疗师能够根据胎儿不同发育阶段,为孕妈咪和宝宝制定科学的“音乐处方”。

科学的音乐胎教,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母婴不同阶段的周期变化,音乐的种类,还有宝宝、妈妈以及整个家庭的个性特点、文化背景、生活追求、音乐能力,因为不同的家庭这些情况都是不尽相同的。

音乐胎教绝对不是一听了之,更不是填鸭式的,以准妈妈、准爸爸的标准让宝宝被动聆听,音乐胎教也需要“因材施教”。

专业的音乐治疗师能够综合多种情况,运用不同的“音乐心理治疗”方法,设计制定出科学的“音乐胎教”计划和方案。

动作协调才能奏出好音乐本文Tag:动作协调来源:中国早教网 2010-08-03动作协调才能奏出好音乐(图)要让孩子能把音乐放到乐器上,首先要帮助孩子把音乐放到身体里。

身体动作协调的孩子,才能演奏出好的音乐。

玫表姐告诉多多妈,音乐学习并不就等于乐器学习。

但幼儿是否需要音乐活动,需要什么样的音乐活动呢?玫表姐把这个问题提给了多多妈。

多多妈想出了一个办法,去看看音乐家的成长经历,尤其是幼年的经历,从中发现正规音乐学习前应该做好什么准备。

她很认真地跑到图书馆查了很多资料,颇有心得。

她的感想和问题很多,觉得电子邮件都不利于交流了,干脆和玫表姐商量,两人在电脑上安装了MSN,开始聊起天来:多多妈:表姐好!我最近看了不少音乐家传记,有个发现:过去常听人说,学习乐器要从小开始,童子功很重要,老怕自己的孩子错过了学琴的时机。

可是我发现,并不是所有的音乐家都象莫扎特那样三岁就开始学琴。

比如,傅聪就是十二岁才开始学琴。

玫表姐:对呀。

你想想孩子是怎么学会语言的?孩子都是先听,然后开始说,几年后才开始读和写。

可是在音乐学习方面,如果我们让孩子上来就学习乐器,掌握乐理,那就等于在没有进行多少听说活动时,直接进入读和写。

这岂不荒谬?多多妈:有道理!我还发现,尽管接受正规音乐教育的时间不同,音乐家们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不是成年后才接触音乐,而是从小就有音乐的环境,比如象巴赫,出生在音乐世家,由哥哥开蒙学习。

也有的音乐家的父母虽然不是音乐家,但是喜爱音乐,比如傅聪的父母就都喜爱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父亲在邮局工作,母亲是家庭妇女。

海顿的父母是工匠和厨师。

他们虽然工作与音乐无缘,但有的喜欢音乐,有的有从事音乐活动的亲友,使孩子从小就有机会接触音乐和从事音乐活动的人。

玫表姐:对极了!我们说幼儿不适合立即进入乐器学习,不是说幼儿就不需要音乐活动。

恰恰相反,幼儿需要进行大量的正规音乐学习前的准备活动,就好象是我们语言学习中的听和说的活动。

多多妈:可是音乐中的听和说活动是什么呢?换句话说,最适合低龄儿童的音乐活动是什么呢?我读了一篇文章,印象很深,说的是,柴可夫斯基从婴儿期起,他的母亲就喜欢把他抱在怀里哼唱民谣,他的父亲把他放在膝盖上有节奏地颠动,做音乐游戏。

柴可夫斯基后来回忆说,这是他记忆中关于音乐的最早回忆。

玫表姐:柴可夫斯基的父母做的,恰恰是对孩子早期进行音乐教育时最重要的事。

以现代音乐教育研究为基础,美国艺术教育国家标准指出,婴儿依靠听觉和其他音乐感觉体验音乐,他们应该每天接触音乐。

孩子在婴儿时期,需要能经常听到成年人的哼唱,看到成年人饶有兴趣地进行音乐活动;自己发出的各种声音能够得到回应;能够广泛接触各种节奏型和不同调性的音乐或儿歌,乃至各种声响;成年人随儿歌或音乐的拍子、节奏型和旋律摇、拍、抚动婴儿;孩子有机会触摸、摆弄安全材质的小乐器,使之发出声响;孩子能有机会反复进行自己喜爱的音乐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