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

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


2021/3/11
16
生态影响评价:通过建立指标体系和定量分 析,揭示人类活动对区域生态的现实影响, 并预测由此将造成的对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 的制约或促进作用,从而确定一个地区的生 态负荷或环境容量,为制定区域规划和环境 法规等提供科学依据。
2021/3/11
4
国内生态规划的技术路线
生态规划目标确定 生态目录清单建立
基础
区域生态适宜度分析 规划方案制定与择优
核心
规划方案贯彻与实施 规划方案评价与调整补充
保证
生态环境规划的基本程序
2021/3/11
5
目的
生态规划的目的:为实现区域与城市生态 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人与自然、人与环 境关系的持续共生,协调发展,追求社会 的文明、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
部门之间联系程度及其部门的多样性是衡量城市
共生强弱的重要标志。
2021/3/11
7
高效和谐与循环再生原则:系统内部物质代谢、 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畅通,并形成环环相扣 的网络;尽可能发挥自然系统的自净能力, 促进废物资源化和再生利用,使能量损失最 小,利用率提高
最小风险原则:采取最小风险对策,使规划的 建设活动风险值降至最低,给城市提供更大 的发展机会
10
内容
抓主要层次与主要方面
❖ 从系统结构入手,改进城市生态系统的状 态。城市内部合理布局是调控城市生态结构 的关键,也是生态规划的首要内容。
❖ 合理布局的实质是运用生态学原理,通过
调整城市的土地利用结构来调控城市物质流、
能量流、信息流,达到维持城市生态系统的
平衡,提高城市生态系统效益的目的。
2021/3/11
11
内容
❖ 根据城市生态适宜度,配置相应的产业结构, 合理布局工业企业。
❖ 搞好住宅与基础设施的建设布局,合理调整 市区人口密度、建筑密度及服务设施密度。
❖ 确定重点生态环境保护区,设计绿化系统和 园林绿地布局,注意绿地分配、人均指标、 种群搭配、生物物种保护等。
❖ 制定人口适宜容量规划、环境污染防治规划、 资源利用保护规划等。
2021/3/11
6
原则
整体优化原则:强调规划与设计目标与区域或城
乡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追求社会、经济和生 态环境的整体最佳效益
协调共生原则:协调指保持部门与子系统各层次、
各要素及周围环境间相互关系的有序,近远期规 划目标的一致;共生是不同部门与不同子系统间 有机联系、互惠互利、合作共存,搞好产业结构 调整和生产力布局
生态调查:多采用网格法,由McHarg (1969)创立,即在
筛选生态因子基础上,对小区按网格(基本单元,1km1km) 逐个进行生态状况调查与登记(必要时借助专家咨询、民意 测验)。
登记内容: 气象、水文、地形、土地利用、人口与经济 密度、产业结构与布局、建筑密度、能耗密度、水耗密 度、环境质量等。
2021/3/11
15
生态敏感性分析 分析与评价区域内各组分对 人类 活动的可能反应及其速度与强度,内容通常 包括水土流失、敏感集水区、具特殊价值的事物、 人文景观、自然灾害及风险性。
土地质量及区位评价 (上述分析的综合归纳) 评价指标包含自然与人文两个方面,但对不同规划 目标,区位内涵存在差异,因而所选指标属性及体 系亦不同。如绿地规划主要涉及气候、水分、土壤 养分、植被覆盖等指标。
2021/3/11
12
内容
1、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体系的建立
2、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3、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4、环境保护规划
5、人口适宜容量规划
6、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7、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8、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2021/3/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协调度都是由许多可 以定量且容易定量的因子和一些难以取得定量数据的因子组 成的。
2021/3/11
9
可操作性与可行性原则:规划方案要有便 于实施的具体操作步骤;执行条件应完 备(考虑因素包括社会接受性、技术支持、 资金投入渠道、目标可达性等)
区域分异原则:根据区域和城市生态要素 的功能现状及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城市 环境容量,综合城市区域和总体规划方 案,搞好生态功能分区。
2021/3/11
2021/3/11
8
生态平衡与多样性保护原则:遵循生态平衡理
论,合理规划各生态要素的功能分区,保护城市 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利用水、土、生物、矿产
等自然资源,为后代维护和保留下较大的发展余 地和充足的资源储备
趋势开拓原则:在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
生态适宜度为依据,寻求最佳的城市生态位,充 分发挥生态系统的发展潜力
2021/3/11
2
生态(环境)规划是为了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而产生的,它是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 断深化的产物
与传统的环境规划不同,生态环境问题不 仅关注环境污染问题,而且也重视生态破 坏问题,并且是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提出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措施,拟定出规划方 案
因此,较之传统的环境规划,生态环境规 划更为合理全面
城市生态评价与规划
2021/3/11
1
概念
生态规划(Ecological planning):运用生态系统整体优化 观点,对规划区域内城乡生态系统的人工和自然生态 因子的动态变化过程和相互作用特征分析基础上,研 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提出资源合理开发利 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规划对策。 人工生态因子——土地利用状况、产业布局状况、环 境污染状 况、人口密度和分布以及建筑、桥梁、道路、 城市管线基础设施分布等。 自然生态因子——气候、水系、地形地貌、生物多样 性、资源状况等。
2021/3/11
3
确定规划范围,了解规划区域内存在的主要生态 环境问题,明确规划目标(近、中、远期) 近期目标:05-10年,较具体,属详细规划,范
围涉及一个城市或城市中的某个区域
中期目标:10-20年,控制性规划 远期目标:20-50年,属战略性规划,一般仅针
对大范围区域进行,提出区域总体发展目标和 方向
2021/3/11
14
生态评价:对区域的资源与环境特征、生态过 程稳定性、环境敏感性等进行综合分析,认识 和了解区域环境与资源的生态潜力与制约。
生态过程分析 自然资源与能流、景观生态格局 与动态、生产生活、交通、土地承载力。
生态潜力分析 了解单位面积土地上(光、温、 水、土资源配合)能达到的初级生产力水平,及制 约区域农、林业生产的主要环境因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