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 物质的量浓度
课型:新授使用人使用时间
【知识序列要求的教学内容】:
1.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4.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学情分析】初中学习溶液时,学生们学习过溶质质量分数,并学习了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
[教学目标]
1.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能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能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4.能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教学内容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与方法
引入1min
初中时,我们学习过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定义,可以定量的表示溶液的组成;前两个课时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我们可以利用它来建立物质的量浓度这一概念,可以更方便的表示溶液的组成。
板书课
题
1min
物质的量浓度
出示目标
2min 1.能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含义。
2.能学会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3.能掌握容量瓶的使用方法。
4.能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先学
5-8
min
阅读课本15-17页内容,完成创新设计P28知识点。
后教20-25 min 一、物质的量浓度
(1)定义:以溶液中所含溶质B的物质的量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符号。
(2)单位:。
(3)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是。
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以配制500 mL 0.4 mol·L-1 NaCl溶液为例:
探究1 实验仪器
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等。
探究2 实验步骤
(1)计算:根据n=c·V可知n(NaCl)= mol,则m(NaCl)= g。
(2)称量:用准确称量NaCl固体。
(3)溶解:将称量好的NaCl固体放入中,用适量蒸馏水溶解,用搅拌,并冷却至室温。
(4)移液:将烧杯中的溶液用引流转移到中。
(5)洗涤:用蒸馏水洗涤烧杯和玻璃棒2~3次,并将洗涤液都转移入容量瓶中,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6)定容: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距刻度线时,改
用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与刻度线相切。
(7)摇匀:盖好瓶塞,反复上下颠倒,摇匀。
三.难点突破
1.物质的量浓度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换算
(1)换算公式:c
B =
1 000ρw
M
mol·L-1。
M:溶质B的摩尔质量ρ:溶液密度(g·mL-1)w:溶质的质量分数
(2)推导方法:
设溶液体积为1 L,则
①溶质的质量:m=1 L×1 000 mL·L-1×ρ(溶液的密度,g·mL-1)×w(溶质的质量分数)=1 000ρw(g)。
②溶质的物质的量:n=m
M
=
1 000ρw
M
(mol)。
③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
c =n
V =1 000ρw
M mol
1 L =
1 000ρw
M
(mol ·L -1)。
2.误差分析
以配制一定浓度的NaOH 溶液为例。
c(NaOH)=
n NaOH V
=
m NaOH M
NaOH
V
其中M(NaOH)不变,不规范的操作过程会导致m(NaOH)和V 的值发生变化,从而使所配制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
具体情况如下:
能引起误差的一些操作 因变量 c/mol ·L -1
m
V 砝码与物品颠倒(使用游码) 减小 — 偏 低 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 用滤纸称NaOH
减小 —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减小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砝码沾有其他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 偏 高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 —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
—
不 变 当堂训练10- 15min
阅读整理三维设计P29成功体验 完成课堂双基落实P29 例题1、2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